回覆列表
  • 1 # 親親的青大豆

    有點跑題的話,范仲淹可是實幹家,他不但有文采還有抱負,不但有抱負還能實現!有云:百無一用是書生。像李白、杜甫、甚至陸游等,是一等一的大詩人,但至於幹實業,就不如蘇東坡辛棄疾了。幹實業,范仲淹父子都是成功人士。有宋一代,邊防均顯疲軟,但范仲淹戍邊,卻非常成功,令邊境安寧、敵毋敢窺!其子也如是。一聽是範小老子來了,對方服服貼貼老老實實不犯邊界。

    李白嘛,吃點皇糧寫寫詩喝喝酒。

    王安石,雖有抱負且驚天動地變法過,卻搞得雞飛狗跳赤地千里朝中黨爭血腥消耗人才嚴重削弱國力!管他官大官小什麼宰相,文才詩才倒是真的,當官成就是空的。

  • 2 # 天目散人203

    李白當過翰林,幫皇帝寫寫文章,這個職務他不感興趣。他還做過永王李璘的幕僚。范仲淹當過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總理。王安石當過宰相,相當於總理。

  • 3 # 王松林

    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透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覆。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生前的最後一首詩:《臨路歌》 原文: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譯文: 大鵬奮飛啊振過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濟。所餘之風啊可以激勵萬世,東遊扶桑啊掛住了我的左袖。後人得此訊息而相傳,仲尼已亡,還有誰能為我之死傷心哭泣...

    李白當官不順,仕途之路坎坷崎嶇,最終雲遊天下,對酒當歌,寫下一千多首動人的詩篇,堪稱“詩仙”。

    二,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世稱“范文正公”。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

    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

    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

    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

    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

    范仲淹擔任過的最高官職是參知政事,即宰相。

    范仲淹有過輝煌戰果,幫助宋仁宗皇帝,帶宋軍英勇抵抗,防禦西廈,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場戰爭。

    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原本臣服於北宋的党項族首領元吳,自稱皇帝,建立西夏國,在西夏的進攻下,宋軍節節敗退,延州北部數百里淪陷。邊事告急。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應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延州知州,防禦西夏。由於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范仲淹戍邊數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其為“龍圖老子”,西夏稱其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邊塞也流傳一首歌謠說:“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範仲俺一生寫了三百多首詩,著名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

    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出生於臨川軍之新淦縣(今江西新幹縣)[1],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一生著名的事件是王安石變法:

    北宋王安石於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寧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條例司撤銷後,由司農寺主持變法的大部分事務。呂惠卿、曾布等人參與草擬新法。這些新法按照內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王安石變法幾個方面內容:

    (1)青苗法:這個辦法是他在鄞縣試用過的,現在拿來推廣到全國實行。

    (2)農田水利法:政府鼓勵地方興修水利,開墾荒地。

    (3)免役法:官府的各種差役,民戶不再自己服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服役。民戶按貧富等級,交納免役錢,原來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錢。這樣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

    (4)方田均稅法:為了防止大地主兼併土地,隱瞞田產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實土地數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稅。

    王安石的詩現存1531首。

    代表作《元日》。

    唐宋時期還有八大詩人做過大官: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

    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

    2,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

    代表作《詠柳》等。

    3,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代表作《醉翁亭記》。

    4,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先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

    作品作《瀟湘竹石圖卷》等。

    5,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蘇詢。當過進士。

    代表作《嘉祐集》二十卷等。

    5,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12年10月25日[2]),字子由,一字同叔[3],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

    著有《欒城集》等。

    6,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出任過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代表作《韓昌黎集》等。

    唐宋王安石,柳宗元,曾鞏。歐陽修,蘇洵,蘇轍,韓愈八人,號稱唐宋八大家。

    其他還有很多如陳子昂,王維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書法史上只有“草聖”卻沒有“楷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