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紀錄片愛好者老王

    一條鞭法,半部論語治天下,廢立新皇,卻漢代功臣之首。貪官往往是能做實事的,達到一個目的不講方法,能成功就可以,不用顧及太多,往往是成為君子的人,愛惜羽毛顧及這裡哪裡。

  • 2 # 使用者174629721

    清官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思想趨於保守,庸臣是在其位不謀其政,貪官是膽大包天啥都敢幹,能臣和貪官只有一線之隔,銳意進取但毛病一堆。

    張居正、趙普、霍光等人無疑是能臣,但貪起錢來也不會手軟,吃喝用度算是豪華至極。

  • 3 # 休閒宇宙

    清官,和貪官,是對貪汙犯罪的區分。

    清流和循吏的說法更合理。小說《張居正》,中有一段關於“清流”和“循吏”的描述:“有的人沖虛淡薄、謙謙有禮,遇事三省其身,雖不肯與邪惡沆瀣一氣,卻也不敢革故鼎新、勇創新局,此種人是清流,眼中的第一要務是個人名器,其次才是朝廷社稷;還有一種人,大瑜小疵,身上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讓人家一揪一個準,但是他們心存朝廷,做事不畏權貴、不必禍咎,不阿諛奉上,不飾偽欺君,這種官員叫循吏”。

    清官沒有靈活性,如果官員體系都這樣,那世界就是大同世界了,就是共產主義世界了。但是現有體系不可能,現在的社會還是需要一些循吏的。

    當然酷吏,貪官就算了,必須清除。

  • 4 # 博士科普

    這個要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整體而言,我認為封建制度下“清官大多不是能臣,能臣大多不夠清廉”(注意,這個不是絕對的)。

    比如說明朝的大清官,素有“海青天”之稱的海瑞,論清廉程度無人能及,甚至死後連下葬的錢都沒有留下,屬於實打實的大清官,但職業生涯歷經三朝,與徐階、張居正皆同朝為官過,但是始終得不到重用,雖然最終官拜二品,但也都是虛職。因為古代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的說法,執著于堅守清廉的人大多沒有朋友,這在封建制度下是寸步難行的。

    再比如說,有“百相之傑”之稱的張居正,政治能力、政治手段同時期無人能及,是明朝改革中興的重要策劃人與主導者,但是他生活十分奢侈,出門乘坐的轎子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但是他確實是實打實的能臣。再比如說胡宗憲,他是明朝抗倭事業的重要推動者,為保護東南沿海的居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連大才子徐渭都是他的幕僚。但是為了能夠繼續他的抗倭事業,也不得不依附嚴嵩,經濟上相當不乾淨。

    對普通百姓而言,當然更喜歡清官,但是對統治階級而言可能就不是如此了,他們更看重的是能夠為他治理國家提供多少幫助,如果輔政能力比較強,只要不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貪腐一點他們也會選擇容忍,比如說嘉靖對嚴嵩的態度,雖然明知道他貪腐成性,但是依然重用他20多年,而對海瑞的態度則要差上很多。

  • 5 # 愛寵888

    清官、庸臣、貪官、能臣,如果分開來講能臣對國家最有利,因為他們有超強的手腕和政治能力,一但得勢就能推動國家快速發展,如為明期續命五十年的張居正。清官一身正氣,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是正義的化身,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如包拯、海瑞。庸官是素屍其位,不作為,這樣的官員很多,社會危害也很大。貪官在官吏中更多,最有名的如嚴嵩、和坤等。但在現實中人往往具有多面性,要是一個能臣同時又是清官的少之又少,有些能臣也貪,象張居正、趙普、霍光身上都不乾淨,但他們同時又是治世能臣,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雖有瑕疵但不能掩其光芒,功大於過!有些清流雖然一身正氣,但由於缺乏變通一生不得重用,象海瑞雖然在百姓心目中地位極高,卻沒有傲人的功績,但仍然是一個好官!最可恨的是貪官、庸官,他們沒有職業操守和道德底限,是人人痛恨的蛀蟲,不管哪朝哪代最終都毀在這幫東西手裡!

  • 6 # 阿九3262

    能人是指德才兼備威望高一呼百應,清官是指大公無私六親不認民望甚高,貪官汙吏擅長察言觀色工於心計專長於利益輸送。能人居於廟堂則國泰民安,清官居於廟堂則國無盜淫舉國清明,貪官汙吏居於廟堂則黑白顛倒天道凌輪國必亡!世間萬物莫不是各行其道,如有逾越定會瞬間灰飛煙滅.道有三分,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依天道行則Sunny普照前途光明。依地道行則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依人道行則闔家歡樂天下太平。所以天即是“道”,地既是“利”,人既是“和”。有天道而不行則亂,有地利而不取則災,有人和而不取則亡!若要國運昌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7 # 歷史飛凡觀

    這個問題分兩面來看,首先清官和貪官是對立的,庸臣和能臣是對立的,但是他們之間是可以相互疊加的,也就是說可以是清官+庸臣組合,也可以是清官+能臣組合,同理可得出貪官+庸臣組合和貪官+能臣組合。

    歷史上的大部分官僚都不是純粹單一的官僚,尤其是考進士科挑選出來的官僚,特別是明清兩朝,能夠進士及第的都是人尖子。

    像清官+能臣的組合,我們可以想到包拯、海瑞等等,他們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聲,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清官+庸臣明朝的科道言官之路比較多,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只會挑毛病不會幹別的。

    貪官+庸臣這個歷朝歷代都有,就不多花時間詳說了。

    貪官+能臣,這個傑出代表當推和珅和中堂,和珅精通漢、滿、蒙、回、藏等文字,把持首相之位幾十年,而且深得乾隆寵信,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能做到的人並不多,也算是人中豪傑,畢竟是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大貪官。

    所以在皇帝來看,清官也好,貪官也罷,只要是能為皇帝排憂解難貪汙點銀子都不要緊,皇帝要的是會辦事的人,所以皇帝最討厭的是庸臣,特別是貪汙的庸臣,所以這些往往都是皇帝拿來殺雞儆猴的榜樣。

    霍光,漢武帝的託孤大臣,權臣,家人多有不法事,把持漢昭帝朝政,廢立漢廢帝劉賀,迎立漢宣帝劉詢,最後在死後其家人謀反被皇帝滅族,屬於能臣+半個貪官。

    趙普,宋朝首任宰相,趙匡胤的結拜兄弟,有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曾經收受吳越王等地方諸侯的敬獻,家宅豪奢,宋太宗登基時丟擲“金匱之盟”迎得歡心重新登上政治舞臺,屬於典型的貪官+能臣。

    張居正,號稱明朝真正的宰相,一句“吾非相乃攝也”讓他死後幾乎被鞭屍,生活豪奢,出行採用三十六人抬的大轎,不算貪官但是絕對算不上清官,絕對的能臣,以一己之力為大明續命五十年!

  • 8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是熱門話題。中國普通百姓盼望清官,總體來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還是清官少,貪官多,清官是國家脊樑,是百姓福分,古代百姓常喊青天大老爺給我作主,希望清官主持公道。清官夲身廉潔奉公,應有兩方面含義,一是不貪汙腐敗,堅持原則辦事。二是辦事公道公正,能為普通百姓著想。北宋包拯和明朝的海瑞是清官代表。現在社會也需要清官,但是新華人民當家作主,追求科學民主法制,百姓也應知法懂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

    清官是封建社會大力提倡的,清官不一定是能臣,張居正對海瑞很不以為然,說同僚不願意和海瑞一起共事。

    庸臣對國家無益,站其位不謀其政,碌碌無為,在和平年代還好一些,到了動盪危機歲月,庸臣危害更大。像五代十國後唐末帝李文珂及後周恭帝柴宗訓丟去皇位都和宰相是庸臣有關。明崇禎帝把明朝滅亡原因歸於大臣,也是指大臣們平庸無能,辦不了什麼事情有關。

    貪官是腐敗分子,清朝和珅是家喻戶曉的貪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既使標榜自己是清官的灰色收入也很多,可見那時腐敗現象多麼嚴重。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有時皇權比腐敗現象還重要,好像宋太祖趙匡胤說過:我用文臣當官,既使是貪官也沒事,他不能要我的命,不能奪我的政權。用武將當官,他僅要我的權,還要我的命。這種態度對待貪官。封建社會對貪官處罰嚴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窮苦人家出身,看誘元末朝廷的貪汙腐敗,對貪官恨之入骨,他登基後對貪官毫不手軟,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能臣對社會作用巨大,有的能臣發揮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挽救時局,維護了國家和百姓的生活穩定,促進了社會進步發展。像諸葛亮、李綱、于謙等都屬於能臣。

    清官、能臣值得歌頌,諸葛亮、于謙既是清官,也是能臣。張居正是能臣,但不是清官。

    庸官、貪官讓人痛恨唾棄,這樣的官越少越好,對社會越有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最多的生物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