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568738562923
-
2 # 餘生有好運
1、《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遊四千裡,今日過三分。
2、《晚登九華山》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
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3、《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故人相別動相思,此地相逢豈素期。九子峰前閒未得,
五溪橋上坐多時。甘泉從幸餘知忝,宣室徵還子未遲。
且飲一杯消別恨,野花風起漸離披。
4、《望九華山》
九華如劍插雲霓,青靄連空望欲迷。北截吳門疑地盡,
南連楚界覺天低。龍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漢梯。
惆悵舊遊無復到,會須登此出塵泥
-
3 # 土豆蘿蔔大白菜3
潘閬《九華山》宋山水詩鑑賞
潘閬
將齊華嶽猶多六,若並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餘江上望,白雲堆裡潑濃蘭。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縣,原名九子山。李白遊江漢時到此,因見九峰如蓮花,便改為九華山,並作詩讚美說:“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它和峨眉、五臺、普陀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這首詩,初讀起來,作者似乎對九華山的風光並不怎麼傾倒。特別是前二句: “將齊華嶽猶多六,若並巫山又欠三”,大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五首》之四)的架勢。其實,這也難怪! 因為詩人可以說足跡遍歷天下名山勝水,如今面對九華山,自然要把它和自己曾經遊覽過的名山作一番對比。相比之下,詩人覺得: 如果把九華山同華山相比,它還 “多” 出“六”座山峰,因為華山以“蓮花” (西峰)、“玉女” (中峰)、“五雲” (北峰)三峰高入雲天而名聞天下; 作者在《過華山》詩中就曾說: “高愛三峰插太虛”; 如果再把它和有十二奇峰的巫山相提並論,九華山又 “欠三” 座山峰。其言外之意是說: “多六” 未必能增其險峻雄奇之勢,“欠三” 卻肯定不會象巫山那樣充滿著神秘色彩。看來,詩人對九華山有點看不上眼了。
名山自有風光在,何必陽臺方是雲! 劉禹錫就說過: “九華山……九峰競秀,神采奇異。昔予仰太華(指華山),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以為此外無秀。今見九華,始悼前言之容易也”。連劉禹錫這樣的人,遊了九華山以後都要改變成見,潘閬未必就是肉眼凡胎的庸俗之輩! 所以,詩的後二句,用 “好是”,意即 “好在”領起,說:雨後站在大江邊上眺望,只見茫茫雲海中,九華山僅露出幾點峰巒,在白色雲團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濃翠碧蘭。詩人慾擒故縱,借雨後白茫茫雲海中九華山顯出濃蘭色的幾點峰巒,讚美她的奇秀。由於詩人捕捉住九華山在特定時空中顯示出的色彩之美和縹緲、神秘的美,使這兩句詩本身亦如奇峰陡起,全篇神氣活現,令人賞心悅目,無比神往。全篇四句,寫得波瀾跌宕,結尾姿態橫生。
-
4 # 我就是一千滴淚
《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晚登九華山》
《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望九華山》
-
5 # 魯能泰山39
題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庵與石泉。
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裡一僧禪。
自地上青峰,懸崖一萬重。踐危頻側足,登塹半齊胸。
飛狖啼攀桂,遊人喘倚松。入林寒z9々,近瀑雨濛濛。
徑滑石稜上,寺開山掌中。幡花撲淨地,臺殿印晴空。
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泉魚候洗缽,老玃戲撞鐘。
外戶憑雲掩,中廚課水舂。搜泥時和麵,拾橡半添穜。
渡壑緣槎險,持燈入洞窮。夾天開壁峭,透石蹙波雄。
潤藹清無土,潭深碧有龍。畲田一片淨,谷樹萬株濃。
野客登臨慣,山房幽寂同。寒爐樹根火,夏牖竹稍風。
邊鄙籌賢相,黔黎託聖躬。君能棄名利,歲晏一相從。
不為幽岸隱,古色涵空出。願以清泚流,鑑此堅貞質。
傍臨玉光潤,時瀉苔花密。往往驚遊鱗,尚疑垂釣日。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
高霽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
回覆列表
1、《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遊四千裡,今日過三分。
2、《晚登九華山》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
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3、《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故人相別動相思,此地相逢豈素期。九子峰前閒未得,
五溪橋上坐多時。甘泉從幸餘知忝,宣室徵還子未遲。
且飲一杯消別恨,野花風起漸離披。
4、《望九華山》
九華如劍插雲霓,青靄連空望欲迷。北截吳門疑地盡,
南連楚界覺天低。龍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漢梯。
惆悵舊遊無復到,會須登此出塵泥。
5、《望九華山》
茲山突出何怪奇,上有萬狀無凡姿。大者嶙峋若奔兕,
小者□嵬如嬰兒。玉柱金莖相拄枝,幹空逾碧勢參差。
虛中始訝巨靈擘,陡處乍驚愚叟移。蘿煙石月相蔽虧,
天風嫋嫋猿咿咿。龍潭萬古噴飛溜,虎穴幾人能得窺?
籲予比年愛靈境,到此始覺魂神馳。如何獨得百丈索,
直上高峰拋俗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