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樂大帝Judy
-
2 # 半分品史
從歷史上看,老子殘暴,兒子懷仁一般很得民心!從明史記載看,朱標其實很有政治智慧,只是心性沒有朱元璋殘暴,而且很得明初的名臣擁戴!朱標如果不死,其他人包括朱棣在內基本沒有造反的想法,而且朱標也不是朱允炆那麼容易被忽悠,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沒有傻的,朱棣造反成功本來就很僥倖!朱標沒死的時候,明朝都考慮遷都到西安!這件事情因為朱標的死成為了過去式,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按照歷史的走向,明朝可能要功伐下西域,對後面的歷史影響可謂是顛覆性的!朱標不死,只要能在位幾年,明朝皇帝一系估計就是他的子孫了!
-
3 # 一杯清茶飲江湖
朱標為人性格寬厚仁慈,對弟弟(朱棣他們)們好,對老師(宋濂)好,是爸爸(朱元璋)的好幫手,是媽媽(馬皇后)的好兒子。也是一個好領導(反對殺功臣)。如果朱標不死,有一個結果那是一定的,那就是朱棣不會造反,歷史估計得改寫。
朱標,朱元璋嫡長子,皇后馬秀英所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知道自己有了兒子後,高興的在當地的山上刻字了,既是高興,也是對朱標充滿了希望。看看朱元璋是怎麼疼愛這個孩子的。
5歲(至正二十年1360年),就給朱標找了宋濂當老師。
9歲(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立朱標當世子。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吳王位。建百官。以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諭之曰: “立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闇弱,威福下移,馴至於亂,今宜鑑之。”立子標為世子。---《明史·卷一·本紀第一》13歲(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讓朱標代表自己回臨濠祭拜祖墓,臨行前意味深長的教導了一番。
14歲(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被立為太子。被立為太子後,朱元璋找了一些人輔佐朱標,都有誰呢?讓我們看看名單。
於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22歲(洪武十年1377年)經朱元璋同意,參與朝政,自此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直至病逝。
也讓他有機會小範圍的實踐了自己“寬通平易之政”的治國理念。
37歲(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巡撫陝西。順便調查弟弟秦王朱樉(shǎng),後來救了這個弟弟一命。
38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
朱標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基本上是按照朱元璋的要求長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六年後朱元璋去世,44歲的朱標繼位,假設在位十年,而那時小朱標五歲的朱棣也已經快五十歲了,明朝的大船將平穩的按照朱元璋的意願向前駛去,但歷史和朱元璋開了一個玩笑,朱標的早逝,讓朱元璋的夢想落空了,但是也是朱標的早逝,給了朱棣機會,也造就了一個盛世,一個人的不幸,造就了一個民族的大幸,朱標的早逝,值了。
-
4 # 軌道交通設施
朱標
朱標(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長子(也是嫡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標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1]。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抑鬱而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后複稱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複稱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再煮朱標不死,眾功臣能安度晚年想盡榮華富貴,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殺功臣,滅謀士,這就足以說明朱標的能力了!朱標的突然去世,給老朱打擊太大了,培養了20多年的接班人,要重新佈局,其中這用人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的開國元勳都是太子死後被殺的。朱標不死,他們會一直陪伴新君。建文就不同了,班底全換!政策轉向太快太猛,皇太孫確實手段生澀稚嫩了其實朱標過渡一年或者只需當幾個月皇帝,再傳給朱允文,歷史都改寫,朱棣都不敢反。
朱標可不是善茬,人家也是血雨腥風裡過來的,也是守過城池的,而且,他居然敢頂撞他爹,量朱棣也沒有這個膽。朱標是諸王子中最能打的一個,很多人別搞錯了,以為是朱棣。朱棣只是跟著朱標藍玉他們打醬油的,史書上說朱標寬厚仁慈,那是相對於後期的朱元璋來說的。朱標從出生開始就在死人堆裡打出來,可以說是諸位王子中最能打最善戰的,和武將關係也是最親近的而治國方面也可圈可點,朱元璋經常出門迅遊征戰,後方都是太子監國,一去幾個月大半年,朱標把國家治理的僅僅有條。明朝太子監考,可謂天下門生皆出太子,朱標文隨劉基,宋濂,武隨常遇春湯和,可謂文武通吃。朱棣一丁點機會沒有,稍加妄動,估計分分鐘被撲滅。
朱標也會用人,就算朱棣反叛,不會像朱允炆那樣派李景隆去,再有就是不會有不傷害朱棣這個命令,使戰場上南軍束手束腳。或者說不是朱標死的早,是老朱死的太晚,老朱要是死在朱標前頭,就沒有後來了,朱棣也得老實的聽大哥的。
回覆列表
朱標,諡號“懿文太子”。朱元璋的正房大兒子,也就是俗稱的嫡長子。可惜朱標是個短命太子。本身朱元璋對他寄予了厚望。那麼朱標其人究竟如何呢?
第一,人品。
《明史》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大名鼎鼎的沐英沐王爺曾被朱元璋撫養。“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也。”
換句話說,朱標的人品應該是很優秀的。正史野史均沒有汙點方面的記載。
第二,威望。
朱標在諸皇子中威望很高。他從小就參與了朱元璋的起義戰爭,行軍打仗,朱元璋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撫養朱樉,朱棡,朱棣。於是,朱標就擔起了撫養弟弟的責任。可以說是如兄如父。史書記載他弟弟淘氣,惹怒了朱元璋,也是朱標求情庇護。所以說,朱標在諸皇子中威望很高,幾乎無人不服。
第三,學識。
朱元璋稱帝當年就立了朱標為太子。給他選了很多牛人當老師。比如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更有當世第一大儒宋濂做他的師父。朱元璋外出征戰,即令太子監國。在宮中設立大本堂,派國子監學生來給太子和諸皇子講課。可以說朱標的學識應該是不輸其他皇子。
第四,治國才能。
作為太子,時常監國處理朝政。他的寬仁治國的理念也在監國的時候得以施展。
縱觀以上對朱標的總結,可以猜測,如果朱標不死,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綽綽有餘。他的諸位王弟也沒有不佩服他的,所以也不會謀反。他的寬仁的性格也不會對這些弟弟太過苛刻。可能不會成為朱棣那樣的一代雄主,但大明朝也會多一個和平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