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跳舞

    我們都知道無主之城這一部電視劇是由杜淳和劉奕君主演的,它的劇情還是十分的燒腦刺激的。有人將《無主之城》這一部電視劇與《一出好戲》做了對比,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將這兩部劇放在一起,將會碰撞出怎樣精彩的火花吧。《一出好戲》是一部在孤島上的歷險片,講述的是這裡的人們都聚集在一座虛無人煙,完全沒有人生存跡象的孤島上,這裡除了物資與生命,所有的一切彷彿都是浮雲,不值得一提,更不用說友情和愛情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了。這部電影是黃渤的第一部電影,而我們也都瞭解黃渤,他是一代影帝,他的演技和情商在娛樂圈都是出了名的。並且這一部影片中也彙集了許多實力派的明星,例如我們的舒淇老師,這一位性感女神,有了她的友情出演,我相信這一部劇只會更加精彩。而《無主之城》講述的是一列載滿乘客的火車,因為一次意外事故駛入了一座廢棄的空城,這座空城與外界完全隔絕了訊息,人們必須為了生存與爭奪物資而不斷的與別人產生激烈的鬥爭。這兩部劇的相似之處就是,同樣將人處在一個封閉的物資有限的空間裡,在這裡,人們的情緒被無限放大猜忌,懷疑,不信任,盤旋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人性都得到了最真實的考驗,可以說這兩部劇都是非常貼近現實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人性中的缺點。

  • 2 # 未來在哪裡平凡159

    不一樣吧。首先說一下一出好戲,一出好戲主要講的一群人流落荒島,經歷人類社會的演變,以及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行人類之間的勾心鬥角。小丑主要講的是一個有自己理想的人在經歷了人世間的冷漠之後喪失了理想並且內心逐漸變得猜疑和敏感。小丑的出現是和高譚市人民分不開的,倒不如說是那個高譚市造就了小丑。非要說小丑像一部劇的話我覺得很像駱駝祥子,祥子當初也是一個充滿理想的青年,夢想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有一輛自己的車子不用再受別人的氣,但是現實中的一次次理想破滅造成了祥子最終成了一個行屍走肉,每天吃喝嫖賭無所事事。

  • 3 # 迷你微視界

    《一出好戲》中的社會形態的劃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經濟社會形態(按生產關係),另一種是技術社會形態(按生產力和技術)。片中出現過三次重要轉折,每次轉折都伴隨著新物資和新工具的出現,所以我會用技術社會形態進行一個大致的劃分。

    【漁獵社會】

    公司出海團建,欠了一屁股債的馬進途中得知自己中了頭獎,就在他以為自己即將鹹魚翻身的時候,一股巨浪把所有人帶到了荒島。修船失敗、給不出解決方案的張總和具備野外求生技能的導遊小王形成了鮮明對比,原有的秩序逐漸瓦解。

    帶領大家找到棲身之地、食物及水源的小王被推舉為群體的領導。曾經做過飼養員的小王,用對待動物的方法管理群體。在這個階段,只有勞動者才能獲得生活資料,大家在勞動中是平等互助的關係並且平均分配產品。

    隨著時間推進,階級出現了。最明顯的標誌是小王開始稱呼自己為王,對群體中不聽話的成員實施懲罰。此外,還出現了通過出賣色相換取特權的現象。由於目標及觀念的不合,小王的地位受到來自馬進和張總的兩次挑戰,群體開始出現裂痕。

    【農業社會】

    張總和小嘍囉發現了一艘傾覆的客船,藉助船上的物資和生產工具另闢領地。由於船上有漁網(生產工具),生產效率提升了,捕到的魚除了解決小群體的溫飽問題外還有剩餘。張總用撲克牌在島上建立簡單的經濟體系,重新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當馬進發現張總只是在騙他後,他選擇與小興再一次離開群體,回到社會底層。就在馬進對人生失去希望時,天降魚雨,本片的名臺詞之一出現:這是老天爺把咱們的獎給兌了啊。

    【工業社會】

    當小王和張總所帶領的兩個群體產生摩擦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和小興帶著“電(燈)”這個升級的能源以及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成為給予群體希望與關懷的“神”,為大家帶來離開的希望,重新分配每個人的工作並讓群體秩序回到穩定的狀態。燈亮起時響起了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如果看過《2001太空漫遊》的朋友應該能回想起這個BGM是在黑石與太陽相交之際出現的,它預示著人類正迎來重大變革,烘托了命運的轉折。

    小王、馬進和小興偶然發現外面的世界還在,不想再受到金錢困擾的小興拉著馬進對大家說了謊同時還誣陷了小王,走上了黑化之路。當馬進知道珊珊因為自己的真誠才決定和他結婚後徹底崩潰,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及拯救墮落邊緣的小興,馬進帶著大家看到了真相,自己卻就此墜海。當馬進再次回到基地旁看到等他的珊珊和救援船留下的物資後,開心地笑了。

    《一出好戲》和《蠅王》故事設定有相似的地方,但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核心和結局。最主要的原因是創作者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建立起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戈爾丁寫出了黑暗寓言,黃渤則給了《一出好戲》一個充滿希望和溫暖的結局。

    對於我來說電影分很多種,用來笑的,看完很爽的,讓人長嘆一口氣的,有點想流淚的,可以引起思考的,《一出好戲》就是最後那種。黃渤交了一份不會令喜歡他的人失望的答卷,甚至為他們帶來了新的期待。在人民日報的採訪裡他說想做導演是希望走出演員的安全區,重新找回創作帶來的興奮感。作為一個小小的影迷,希望導演黃渤能保持興奮的狀態,在未來為我們帶來更多好作品。

    《小丑》則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

    世界為何變成這樣?小丑在富蘭克林的節目上說的很清楚。因為富人從不站在窮人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一點也不想知道一個像小丑這樣的失敗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腦子裡在想什麼。韋恩只把小丑當作兇手、失敗者、精神病、變態;他說所有無所建樹的失敗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話;至於他自己,從蝙蝠俠系列裡我們知道他是個大慈善家,他(還有他兒子,也就是蝙蝠俠)一定覺得自己光輝偉大,無懈可擊。

    可韋恩們都不懂《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那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麼像個笑話,如果不能是正劇的英雄,至少做個悲劇的角色。可他沒有那個資本,他做不到。

    美國鐵鏽地帶的失業藍領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類似的心路歷程。因為技術創新和全球貿易,他們沒有了工作,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一路下滑。可是精英階級只會說:你們失去工作是因為你們學歷低,能力差,為什麼不去多受教育、轉型再就業?我猜那些失業的工人一開始也和小丑一樣,每天揹負著“是我的錯,對不起給他家添麻煩了”的標籤。可是,如果等不來幫他們脫困的幫助,他們不可能永遠無休無止地對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個個破滅:丟掉工作,成為最不好笑的脫口秀藝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鄰居女子並不如他所想。然後他看到韋恩們是多麼冷酷無情,毫不關心他的死活:社會救助專案被砍掉,費盡心機見到韋恩只得到一記老拳,然後韋恩卻在電視上一直宣傳他的慈善晚宴和競選計劃。失業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滅: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少,整個本地社群越來越衰敗。有人建議他們重回學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對於一個高中畢業、離開校園幾十年的人,那是難於登天的事情;何況學費很貴,他們根本負擔不起。然後他們看到造成金融危機的大銀行拿到政府的大筆救助,他們看到華爾街的人誰也沒進監獄,他們看到高管們短短几年以後繼續拿天文數字的薪酬。天長日久,他們開始想:真的是“我們”的錯,不是“你們”的錯嗎?小丑說:對錯是“你們”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們”定的,憑什麼”我們”要活在”你們”制定的標準裡?“你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永遠像個乖孩子一樣,安靜地任憑“你們”擺佈?

    最後,小丑殺死了一直給韋恩寫信、對精英階級始終抱有幻想的母親。也許這標誌著他徹底斬斷了對韋恩們的幻想,站到了所有社會秩序的對立面。他成了一個和電影開頭完全兩樣的人。他說: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我,也許我本來就是這樣。可我總覺得他這麼想只是為了合理化自己行為而已。看過電影的前半段就知道,他並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部分領導上司喜歡找下屬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