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芝麻家的二大爺

    我覺得去掉中二,可以算的上好,但絕對算不上完美。

    首先說下主要觀點:《天氣之子》是一次相較於《你的名字》的全面倒退。

    主要在劇本、背景設定的完善程度、故事節奏、配樂這幾個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

    首先說下劇本,這也是《天氣之子》最主要的問題:它的故事撐不起它的背景框架。在建立了“天氣、巫女、神明、未知世界”這樣的格局較為龐大的,充滿奇幻元素的故事背景之後,誠叔用他講述了一個充滿中二氣息的小打小鬧般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最終表現又很一般,甚至在結局等方面可以算是平庸,導致最後帶給觀眾的觀感並不出色,至少相較於《你的名字》那種看完後蕩氣迴腸、意猶未盡的感覺是差遠了。

    這裡順便提一句,《你的名字》難道不中二、故事不算小打小鬧嗎?其實某種意義上跟《天氣之子》差不多,但《你的名字》的故事表現,以及它的劇本與設定的契合度,導致它最後在觀感上是完全撐得住它的故事背景的。這個下文會提到。

    然後是背景設定的完善程度,在這方面《你的名字》幾乎完勝,倒不如說這3年裡能做到比它更好的動畫也不多。

    《你的名字》全片出現過的用於展現故事背景設定的元素是遠遠超過《天氣之子》的,並且在表現方式上,《你的名字》展現出的是極高的成熟。透過前段部分女主角三葉所在小鎮的風俗和傳統,引出故事的奇幻背景,然後在之後的故事情節中時不時地引出這個背景的相關細節,並與故事情節近乎完美地契合。比如繩子所代表的“聯絡”,暗指男女主角命運之間的相互牽連;而“口嚼酒”在故事背景中所代表的“半身”,也就是指製作者的一半靈魂,在男主角喝下之後回到過去女主角的身體之中相互對照;而“黃昏之時”在古日語中暗指的“逢魔之時”,也在後來男女主角在傍晚相逢時的情節得到了其含義的對照。總之,《你的名字》中的背景設定表現出的是相當高的完成度和一致性,並且在“與劇情相契合”的部分做到了近乎十全十美的地步,有那麼種自圓其說的感覺。

    反觀《天氣之子》,首先在其故事對背景設定的表現上就顯得沒有《你的名字》那麼“用心”,或者說有意淡化了這個方面的描述。全片你能看到的就只有角色們從各方面收集到的對於“晴女”、“天氣巫女”的解釋,這些解釋基本上都是片面的,沒有形成《你的名字》那樣構成體系般的存在,並且在一些細節上交代得不清不楚。比如天空中出現的各種由水構成的生物,按照故事裡所展現的說法,就只有“天空是比大海更為神秘的存在”還有“天空上是另一個世界”這樣籠統的話語去說明它們的存在。我的意思不是說“背景的細節越豐富就越好”,這個取決於製作團隊的取捨,但豐富得恰到好處的背景往往可以給故事本身增添魅力,而細節不到位的背景往往只會給故事增添一份無力的、經不起推敲的神秘感。《天氣之子》很明顯屬於後者,它的背景設定沒有《你的名字》那般細節豐富,也很難說有那股恰到好處的神秘感,更缺乏與故事情節的良好契合,只給觀眾留下一份空洞和蒼白。

    再者是故事節奏,這一點也是《天氣之子》的主要問題。影片開始的大概前15分鐘裡的故事節奏很快,從鏡頭場景的切換速度到人物對白都很快,有那麼點“趕時間推主線”的意思。而且這個過程中缺乏BGM的氛圍渲染,導致其觀感相當一般,甚至算得上有點枯燥。我暫且不太明白為何誠叔要在開頭以這樣的節奏去講述故事,如果只看結果的話這個表現導致我對《天氣之子》的開頭印象差於《你的名字》。

    在《你的名字》中新海誠有著他自己相對較為程式化的規劃,比如30分鐘左右的時候開始放《前前前世》來配合畫面製造氛圍,之後在60分鐘左右和90分鐘左右的時候也用同樣的方式來烘托情感或者推動情節,整個“工序”的嚴謹得到了高效的體現。

    而《天氣之子》也基本按照這種程式化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前15分鐘都在透過各種情節制造男主角獨身一人來到東京的不易和艱苦,然後在15分鐘左右男主找上須賀大叔的公司並加入之後,透過一首輕快的歌曲將故事的氛圍從之前略有些壓抑的劇情強行拉到歡快的氛圍中。必須得說這個處理方式本身沒有問題,但實際表現就並非如此了。由於前面過於急躁的節奏並沒有因此平滑地過渡到這個歡快的氛圍中,導致實際的觀感相當違和,甚至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突然插入的歡樂歌曲固然好聽,但那種強行切換氛圍的感覺使得這一段情節變得有些奇怪,整體的觀感也就下降了。

    最後說下配樂,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有異議,《天氣之子》的BGM都很好聽啊?的確如此,單單拿出來都是相當好聽的音樂,但“配樂”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出現的時機,這一點上我認為《天氣之子》的把控很一般。比如上文提到的15分鐘時響起的那首歡快的音樂,試圖強行將前面那股壓抑的氛圍拉到歡樂的氛圍中,做法上沒問題,但我認為處理方式有些疵,導致實際給人的觀感是有些莫名其妙的。然後是故事高潮男主角對天鳴槍之後,響起的那首《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跟當時所處的針鋒相對的情節氛圍有些不著調,我雖然能理解誠叔想在那個情節中表達的感情,但不得不說觀感上還是有些違和感的。最後當然是結局時男女主角重逢時突然響起的那首《大丈夫》,容我我稍有些偏激地說,這裡是一個配樂上的敗筆,它讓這個故事的結局顯得突兀且戲劇化,而且沒能昇華整個故事,就是單純告訴觀眾“這是個好結局”,有那麼種強行的感覺。

    總之,《天氣之子》雖然依然算是一部看著還不錯的動畫電影,但它跟《你的名字》相比談不上任何進步,更是導演新海誠的一次從優異到平庸的全方位退步。儘管它在商業化上算是相當成功,但它也談不上對整個業界有什麼啟發或者幫助了。

  • 2 # 小嘟嘟吖Z

    種種因素疊加起來,極其中二。中二的同時,男女主角又好像沒有真正的一整套自己的邏輯。所以只剩下初期兩個還算善良的未成年人憑著自己的心意做事,獲得快樂,最後又憑著自己的願望來決定世界的走向。最後結局的選擇,不是對錯和擔當的問題,而是缺少足以支撐這個選擇的理由。

  • 3 # 漫威時刻

    大家好我是 “嘻哈影音”喜歡分析影視劇中人物的的刻畫,研究劇情的發展,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觀點,希望你們能喜歡。

    說下劇本,這也是《氣候之子》最主要的問題:它的故事撐不起它的佈景結構。在建立了“氣候、巫女、神明、不知道國際”這樣的格式較為巨大的,充溢奇幻元素的故事佈景之後,誠叔用他敘述了一個充溢中二氣味的小打小鬧般的故事。

    而這個故事的終究表現又很一般,甚至在結局等方面能夠算是平凡,導致最終帶給觀眾的觀感並不超卓,至少相較於《你的姓名》那種看完後迴腸蕩氣、意猶未盡的感覺是差遠了。

  • 4 # 腦洞娛樂評

    我覺得問題就在於,下雨這檔子事並不是女主鬧的,而是天鬧的。只是陽菜現在有一個機會,那就是獻祭自己來逆一次天——然後男主不想以女友為代價來逆天,就不打算給她這個機會。

    電車難題無論選走那邊都會被另一邊噴,但很少有人考慮到開電車的是誰。毀城市的是這該死的天。

    當然,我們顯然不必要對男主有什麼讚賞——他客觀上使得東京人民失去了擺脫這個環境的機會,但是你不能說他拒絕犧牲一個幾乎是自己唯一寄託的人(而且本身對下雨這個事件不負責任)來改變災難是完全錯誤的。

    何況,從自私一點的角度來想,身為底層人的男主很難對東京這個對他完全不友好的城市有感情,或者感覺到守護的責任。既然身為字面意義的無產者的男女主感知不到除了“晴天業務”以外的社會的善意,那麼帆高作為這個年齡的青年,腎上腺素和睪酮壓倒那點可憐的社會責任感是完全可能的事。

    而且,誰能保證晴女的獻祭是一勞永逸的事?按照電影和小說中的暗示,很可能只是她們一代代透過獻祭自己續這片本來是海洋的地方的命……這就好比兇惡的雨神要求定期獻上童女作為食物享用,難道老天本身沒有責任,而要全部追究不想獻祭者的責任嘛?

    我覺得與其慷男主的慨,不如定期給這片天空來點操作,用更多的人的力量團結反擊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小鄉鎮開的零食店怎麼做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