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術與設計知識大全

    木心當然一天到晚在做夢,

    他說將來——他老是說將來,

    我心裡想著你還有多少將來——

    他說我要請人把這些東西變成五線譜,

    配了器聽一聽,

    他是沒這個福氣了。

    我的一個心事,

    就是木心四十幾頁手稿怎麼辦,

    怎麼把它變成音樂。

    那麼這也是我的夢,

    我現在也開始做夢,

    大家一起幫我。

    木心先生去世五週年了。他生前的大部分文學與繪畫已有良好的展示,唯一難以面世的作品,是他三十多頁未經整理,因而未能付諸演奏的音樂手稿。

    音樂不是木心的創作主項,但缺失了他的樂稿的呈現,我們對他的瞭解是不完整的。五年來,敏感的讀者經已選取他的詩作,譜寫樂曲,允為美談——2014年,青年音樂家劉胡軼將《從前慢》譜成歌曲,獲選2015年春晚曲目,傳唱一時,隨之出現兩個不同的版本。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2 # FOX

    藝術都是相通的,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透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物件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透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不要因為有人的這麼說藝術你就要從他的角度去理解,沒人能夠定義藝術,只有能夠了解藝術!

  • 3 # 邁正堂

    有道理,做為一種藝術,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音樂也是抽象的藝術,因個人的經歷不同從音樂裡得到的感受也不同,任何藝術也都會與音樂產生共鳴!

  • 4 # 微光人文

    我認為這是木心自己的一個主觀的感受和生命經驗的沉澱之下得出的結論,而並沒有普遍性。

    但是如果去追究這句話背後的價值的話,其實也有著其一定的邏輯和道理。我認為有著三個方面的解釋,即一切的藝術都有音樂的節奏感。音樂具有著文字無法表達的特殊性,音樂是人心最美的表達。

    1一切的藝術都有音樂的節奏感

    我們在說一個好的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具有著美感的時候,其實恰恰在說,他的文字運用和技法運用上具有著音樂的節奏感和旋律性。這種音樂的節奏感和旋律性產生我們最為高階的文學形式,即詩歌,詩歌的美就在於其像音樂一樣的節奏感和旋律性,人對美的感受其實就來自於這種內心深處,與外界所共鳴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滲透在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透過在實踐活動當中的某些方面的觸動,表達出來,因此在這一方面來說,一切的藝術都有著音樂的節奏感。

    2音樂具有著文字無法表達的特殊性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許多心裡話文字直接呈現出來的極為有限,甚至根本無法表達出來,這時候有些音樂能夠帶給我們的主觀觸動是極為強烈的,這種主觀觸動使我們產生美感的享受和對於外界的新的認識,甚至有些時候具有著改變一個人的最深刻的力量,透過音樂能夠塑造一個人和改變一個人,這時候其實,背後就是文字所無法表現出來的音樂獨特具有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直接的呈現在,例如像胎教等等過程當中,在聽古典音樂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受到相應的薰陶達到對人生的美的追求和體會。

    3音樂是人心最美的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情和對於生命的感受,無法與人交流,無法和其他的媒介接觸,而透過音樂卻完全可以做到,例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生命交響曲等等,這些優美的古典音樂,不僅可以觸動我們的心絃,甚至可以改變我們對於生活的看法,而音樂是人心最美的表達,就在於此,在表達一個人的最美的心事和最為獨特的想法的時候,恰恰用其他媒介是無法直接傾訴出來的,而透過音樂,可以在不經意之間就讓別人心領神會,這就是音樂所具有的獨特的魅力。

    4總結

    因此我認為,木心的這句話,即音樂是藝術的最高形式,大致具有三種解釋,就是一切的藝術都有音樂的節奏感,音樂具有著文字無法表達的特殊性,音樂是人心當中最好的體現方式。

  • 5 # 宣宏宇

    沒說好!我說的才是正道:“音樂是最高的藝術!”音樂就是音樂,透過其他藝術怎麼能到音樂呢?比如你拼命練習畫畫然後就會唱歌了?真是邏輯混亂,語無倫次!

  • 6 # 聞道深般若

    一切藝術都通向音樂,或許某人說過,但這話源出於19末西方現代美學的一個重要觀念。

    這個觀念確實不太好理解,讓我們從音樂的特點特點說起。

    *徐冰因美國“911”事件而創作的藝術作品:《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非再現

    音樂具有不可再現性,即使你再彈奏一次,它也絕不再是剛才那首啦。

    書法、繪畫也都有這個特性,這跟人的創作有關;機器製品則可反覆複製。

    “人不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裡!”釋迦摩尼2500年前就這麼說過。

    *徐冰因美國“911”事件而創作的藝術作品:《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足獨立

    音樂是什麼?簡單講就是音符組成樂句,再由樂句組成音樂。

    音樂的原始要素是音符,本質是節奏,節奏有規律變動,形成旋律。旋律構成音樂形象。這是一個閉合的環,即不需要其他更多元素加入就可生產自身。

    就好像幾個筆劃組成幾萬個漢字,幾萬個漢字又組成數不清的篇章。

    同樣線條、黑白、顏色可以構成形象,而形象又可以組成畫面。

    不像植物生長除了種子還需要土壤和Sunny。

    音樂、繪畫的這些特點可稱為“自足獨立性”,其他藝術形式也有這個特點。

    *徐冰因美國“911”事件而創作的藝術作品:《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樂音組合的特殊美

    音符組合就可以自足獨立,有機地組合則形成自在美,就像真正美女不用化妝品也一樣美,它是絕對特殊的只屬於自身的美。

    書法也同樣,黑與白、枯與潤、剛與柔、松與緊等等。

    自由的形式、矛盾的形式、和諧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直觀的心靈面前,就會使我們感覺到美的愉悅。

    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形式與內容一體。

    同樣書法、繪畫的內容就是文字或物象的運動形式,形式即內容。

    *徐冰因美國“911”事件而創作的藝術作品:《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與情感毛關係也沒有

    音樂不是情感,或能強化聽者的情感。

    就像寵物狗能激起人的憐愛,但狗的生存目的就是生存本身,而不是為了勾起人的情感反應。

    這個特性告訴我們,藝術不同於文學,它不需要情節、情感、道德、科學等等外在因素的滋養,它可以獨立完善、獨立完成,自己成就自己。

    從以上的分析和對比可以舉一反三,所有藝術都可以歸宗於純的“內容形式一體”物,不受外在因素滲透,就像音樂一樣。

  • 7 # 茫茫長夜1

    音樂可以淨化人的靈魂。有個作者很好笑,每當寫作之前都要聽聽貝多芬,只有那樣才有可能扼住寫作時的喉嚨!這是一首命運交響曲,也是一首寫作交響曲。哈哈哈(搞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培綠豆芽的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