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張應春談管理

    1、重點是找出短板、消滅短板,重視在崗培訓。

    在製造業強國,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技工培訓學校,像保時捷、大眾、賓士等。一個員工在進入這些企業工作之前,可能已經在定點的學校進行了八年,甚至十年左右的專業化培訓和技能訓練。而反觀我們國內的企業,做得好的,有專業的講師作入職培訓和一定週期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做得不好的,可能員工招聘進來就直接上崗參與作業了。特別是春節後開工,基層員工流動性非常大,新員工的數量非常多。那麼,我們的中小企業怎麼辦?

    我們中小企業沒有能力請個專職的培訓師,可能連產前培訓一週都做不到,那怎麼辦?毛主席有一句話叫“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透過在崗培訓的方式,在崗輔導的方式,快速地去提升這些員工的工作技能,這就是“短板員工”的管理。

    什麼是“短板員工”?任何一個工廠可能都少不了這三類員工:新員工、技能不熟練工、質量意識差的員工,我稱之為“短板員工”。企業要強化短板員工的管理,透過篩選、標識和貼身輔導的方式,讓目光“聚焦”短板員工,以生產部為主導、品質和技術員為輔助,幫助快速提升短板員工的工作能力,提升品質及生產效率。

    如下圖所示,朗歐企管諮詢專案上,將“短板員工”穿上“新員工”等樣式的熒光服進行標識,在車間現場,管理人員一眼就能夠識別出這些“短板員工”,並對他們進行一對一輔導、幫扶。

    對“短板員工”的輔導,我們要有標準、制約、責任,幫扶的標準也要具體到責任人、時間、幫扶動作。比如,班組長每天至少3次,對本車間短板員工進行一對一幫扶輔導,並對其生產/加工出來的產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情況立即記錄《巡檢日記》表上,如有發現問題應立即糾正;未按要求執行的,班組長樂捐5元/次。

    管理人員對“短板員工”進行一對一輔導、培訓

    品質的問題,尤其是批次的品質問題,常常只是個別的,少數員工的疏忽所造成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細心更順暢。

    優秀的員工,他們常常優良的的工作習慣,他的合格率可以達到99%,甚至99.5%;有問題的員工,他們的品質合格率可能只有80%,甚至更低,他不僅自身造成大量的不良品,還影響下游工序的質量。因此,主要管好“短板員工”,做好在崗的培訓、輔導,企業的品質合格率一定會有所提升。

    2、定標準

    定標準,就是為了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確定的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條款。企業標準不僅是企業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進行規範化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它貫穿於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涉及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試驗驗證、包裝、貯存、運輸、安裝及交付、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而標準則是員工在從事這些環節工作的作業依據和管理依據,也是衡量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尺度。

    我們圍繞工廠的效率、成本做了大量的改善工作,比如,透過PMC計劃鏈、物料鏈的完善,打造工廠快速出貨的“高速公路”,但時常還是會遇到品質不良造成返工問題,使得PMC的訂單準交率的提高、成本的較低成為一道障礙,可以說,產品質量的改善是突破工廠效率、成本改善必不可少的一環。

    品質管理,第一個就是定標準,沒有標準就很難去衡量一個產品它是否合格,沒有標準,大家各行其是,做出來的東西自然參差不齊,前後工序、上下工序,也會因此產生很多矛盾和爭議。甚至,我們還有很多年產值上億元的工廠,連專業的品質部門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清晰的質量標準了。

    定標準,是質量管理的第一步,沒有標準、質量管理寸步難行。具體的標準怎麼定呢?我以為首先是質量標準、其次是作業標準或者說工藝標準、第三是實物標準或圖紙標準。這是我們中小企業都可以做得到的,也是必須要做到的。訂立質量管理的標準,要從三個角度來完善:數字化、明細化、視覺化。

    3、勤檢查。

    勤檢查,是質量管理的基本動作,最基本的作用是透過篩選排除不良品,保證整體的品質。

    企業的生產活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人、機、料、法、環等要素影響,每個環節都可能發生導致質量事故的情況,因而各工序都不是絕對的穩定態。質量資料的波動是客觀存在的,每道工序都保證100% 的生產合格品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透過首檢、自檢、一定頻次的互檢、巡檢、抽檢形式的質量檢驗把關,是完全必要的。

    勤檢查對品質管理具有預防作用,能將質量排查控制在產前。如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入廠檢驗、樣品確認的首件檢查,上線前檢驗,都是對生產質量和接下來的生產,起預防的作用。

    4、重資料

    不難發現,QC七大手法全都是基於資料進行品質分析、然後再做品質改善。這方面不得不承認日本企業的管理水平要高於我們很多的中小企業,他們習慣於運用柏拉圖、散點圖、柱狀圖、魚骨圖等等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細緻、嚴謹地掌握品質改善的問題點。

    然而,我們的中小企業由於基礎管理薄弱,很多企業甚至連基礎的表單都不健全,或者企業的員工沒有養成用資料做管理的習慣,提供的表單資料也許是失真的。因此,很多中小工廠還沒有達到用這些柏拉圖、散點圖來分析品質問題的應有的基礎管理水平。當然,柱狀圖、魚骨圖、資料統計法我們在做諮詢時還是用的很普遍的。

    (1)原始資料記錄,分類統計

    (2)階段工作小結

    (3)研究次品

    5、多激勵

    激勵的實質便是調動員工創造性和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激勵的過程就是激發員工內在的動力和要求,從而使他們奮發努力工作去實現組織既定的目標和任務。激勵的方式有很多,但每種激勵方式都有一定的使用環境,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激勵方式。

    朗歐諮詢多年的駐廠管理諮詢實戰經驗認為,品質改善沒有驚天動地的動作,也沒有高深的理論,品質改善的核心就是抓細節改人。品質改善其實無一不是在細節上下功夫,在細微處見成效。沒有精細的區域性,就沒有波瀾壯闊的全域性。所有的品質改善其實就是“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透過抓細節的落實,讓員工養成按標準、按規定作業的習慣,最終達到改人的目的。

    品質改善的效果來自於與質量問題構成必然因果關係的動作。也就是說從最原始的資料分析統計,就一定要找對點,沒找對點,事倍功半。你所制定的對策,你所修訂的質量執行標準一定要與問題點形成對應關係,因果關係,否則改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找準品質問題點,只要力度到位,效果自然就會顯現。

    最後,品質改善不要忽略以現場為陣地,要以事實基礎而行動。遵循以上要訣,我相信中國式的品質改善方法一樣能給企業降本增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暖怎麼排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