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劉邦能成大業,建立漢朝當上皇帝,他自己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給糧饋,不絕梁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所說子房,是指張良,字子房。原是南韓貴族,祖父父親都是南韓丞相。後來秦國消滅南韓。韓信深恨秦始皇,曾在博浪沙刺殺過秦始皇。

    劉邦起兵,張良投靠其部下,成了劉邦的最得利謀士。鴻門宴曾幫助劉邦脫險,楚漢之爭,建議劉邦集三王以上攻擊項羽。

    漢朝建立,劉邦封他在齊地任選三萬戶食邑,張良只願做了個留侯。意思是感恩劉邦當年的知遇之恩。

    劉邦後來要廢除太子,呂后找到張良問計,張良讓呂后與太子找到了商山四皓,使劉邦打消廢太子另立的念頭。

    張良後來低調隱居,研究長生不老去了,得以善終!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裡的子房劉邦指的是張良。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南韓貴族。張良擅長謀略。在秦末漢初時期,協助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為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兢兢業業輔助劉邦推翻秦朝、掃平諸侯。一為施展平生所學結束亂世定鼎天下;二為報秦國滅韓之仇。知進退,功成後雲遊四方得以善終。張良早期反秦出發點 《漢書·張良傳》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至博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張良年輕的時候為報滅國之仇,製造了震驚朝野的博浪沙行刺案。雖然結果誤中副車沒有成功,但是為其窮其一生反秦的事業奠定了基礎。因為被抓到就是死罪,哪怕當下遇到劉邦也會被抓起來請功。因為那時的地痞劉邦還是秦國的小官。楚人項伯殺人後曾經藏到張良的家裡。正是由於這個救命之恩的原因,所以項伯才在後來鴻門宴上偷偷把訊息透露給了張良,協助劉邦逃過一劫。當然投桃報李,項羽兵敗自殺後,劉邦寬恕了項伯。

    協助漢王搶先入咸陽完成滅秦

    關於張良再次出世前的這十年,是不是在學黃石公送的《太公兵法》這個無從知曉。總之十年後張良兵法大成,再也不是當初冒冒失失刺殺秦始皇的愣頭青了。待到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反秦大業的時候,張良出山招兵造反。因為人數較少,所以想投靠一方勢力消滅暴秦。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和張良走到了一起。隨後項氏立楚懷王,共同約定“先入咸陽者王之”。

    漢王劉邦在張良的輔佐下,取道潁川、南陽,從武關進入關中。歷經一年,來到咸陽城下。秦皇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在這場比賽中劉邦第一回合獲勝。漢王迅速沉迷在秦王宮廷酒色當中。樊噲勸說無效後,又是張良鼓舞起劉邦的鬥志回軍灞上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此舉贏得了關中民心,為楚漢爭霸的結局和定鼎關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鴻門宴

    說道楚漢爭霸,就不得不提到鴻門宴。范增想用項莊殺掉劉邦。張良透過項伯安排劉邦向項羽道歉。而後透過樊噲安排漢王先回大營。自己留下,與楚軍周旋。既有智又有勇,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軍,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說我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為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為壽,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者,備它盜也。

    大漢朝建立後,張良懂進退。不爭不搶,甚至還嫌賞賜豐厚。還曾雲遊天下,脫離朝堂之爭。所以張良沒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待遇,得以善終。

  • 3 # 流年往史

    題主所說的子房,當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字子房,河南省新鄭市人,乃是西漢初年傑出的謀臣,輔佐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出身名門,家世顯赫,其父祖在南韓久居高位,做過五代韓王的相國,可謂是宦海世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從小錦衣玉食,出車入攆的,可是好日子也沒過上幾天,就遇到秦始皇滅六國一八荒,從一貴胄公子一下子變為了落魄浪子,國仇家恨讓其走上了反秦的道路。良好的家世讓其從小受到了不俗的教育,胸懷韜略,智謀加身,數次救劉邦與危難之中,建立了西漢王朝。

    隨著劉邦定都關中,皇權逐漸的穩固,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哥兒弟兄也一個個的勢力強大,稱王稱霸的讓劉四兒如鯁在喉,剿滅異姓王的鬥爭逐漸上演。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道理的張良對於這些事情,託辭多病,閉門不出,不參與也不謀劃。多次自請告退,離開朝廷,不問世事,專心的修道養精以期長生。於公元前186年病逝。

  • 4 # 小蟲讀史

    《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翻譯過來是:“子房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判斷千里之外戰鬥的勝利,在這一點上我比不上子房啊”!子房指的是張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

    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本姓韓。韓被秦國滅掉後,他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貴人,即黃石公,得到《太公兵法》。從此,他便日夜研習這部兵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後,封留侯。隨著漢朝政權日益的鞏固,加之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他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於是,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

    至於張良於哪一年去世,《史記》和《漢書》說法不同,《史記》記為高後二年,《漢書》記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而且,由於張良的晚年活動鮮為人知,他死後究竟葬於何處,也成為千古之謎。

  • 5 # 龍武驍衛

    張良,張子房。秦末漢初人,劉邦集團取得天下的重要功臣之一,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蕭何善內政,擅長治理國家、招兵養民。韓信善將兵,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戰必勝攻必取。張良善謀善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被後世尊為謀聖。這位仁兄出身南韓顯貴,祖父歷任三代南韓相國,父親歷任兩代國相。張家五世國相,地位尊崇,原本張良也會承繼父輩之業,可惜秦滅南韓,一切美好不復存在。所以這位仁兄深懷國破家亡之恨,成了鐵桿反秦憤青,弟弟死了他也不花錢安葬,反而花了所有的錢策劃了博浪沙刺秦。失敗後張良流亡下邳,拜黃石公為師,得太公兵法,這本兵書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學成之後,張良已經足智多謀,滿腹韜略,適逢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良一眼就認定了明主,決定跟隨劉邦,並立下了大功。

    1.在西進滅秦中多次幫助劉邦取勝,先項羽入關中。

    2.入關後劉邦被繁華所吸引,多次出了昏招。在函谷關佈防阻止項羽入關,被項羽擊破。此時項羽已經殺氣騰騰,佈下鴻門宴,張良在鴻門宴中化解劉邦之危。

    3.滅秦後項羽分封諸王,劉邦被封在巴蜀,張良透過賄賂項伯替劉邦爭來漢中之地,為反撲關中奠定基礎。

    4.離間英布和項羽關係,進一步孤立項羽。

    5.主張拉攏彭越,並極力勸說劉邦封彭越和韓信為王,確立其王國邊境,使得劉邦得到彭越韓信之兵,漢軍將項羽十萬楚軍團團包圍在垓下,韓信使用四面楚歌使得楚軍將士認為根據已失,喪失鬥志,才有項羽烏江之刎。

    6.漢初劉邦寵幸戚夫人,愛屋及烏十分喜歡趙王劉如意,冷落劉盈,甚至有了廢立之意,張良深知太子乃國之儲君,一國之本,不可輕易廢立,於是建議呂后請出商山四皓,穩固了太子之位,避免了朝局動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你,心在屋簷,午夜三分”是哪首歌裡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