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粥大仙的孤獨之旅

    教師,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是人之精神、靈魂和生命的塑造者。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就有著尊師的思想、尊師的禮儀;

    古代皇子在上書房學習的制度始建於康熙,完善於乾隆。皇子從六歲就要入上書房苦讀,直到二十歲冊封搬出宮去住這期間都在讀書。

    在上書房裡師傅有絕對的權威,師傅可以罰書,罰字,罰站,除了打板子,連去吃飯都是師傅說可以走了才可以。諸位皇子可是比我們今天上學辛苦的多,至少我們還有星期天寒暑假。宮內上書房設在乾清門的東北邊,皇子皇孫早晨五時至七時到上書房,下午三時至五時才回去。攻讀的科目是《五經》、《史記》、《漢書》以及策問、詩賦等。即便是寒冬盛暑也不能間斷。

    清朝家法,雍正朝以前的舊例規定,皇子初次見師傅,彼此全是行長揖禮。雍正元年,上諭說:“諸皇子入學的時候,給師傅預備矮凳四個,高桌四張,將書籍筆硯安放桌上。皇子拜師時,你們大家勸師傅受禮,如不肯接受,皇子則面師一揖,用師生之禮相敬。這樣,就使皇子知道隆重師傅,師傅等人也得盡心教導,這是古來就有的禮節。預備的桌子飯菜,也要竭誠盡禮,不許稍有懈怠。”

    由於漢文化中重視尊師重道,雍正要求弘曆對師傅跪拜行拜師禮,師傅不敢受才改為弘曆作揖師傅站著受禮,後來形成制度。

  • 2 # 遙望古今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但是皇上也有磕頭行禮的時候,比如給自己的父親、母親、太上皇等磕頭請安,祭奠祖先的時候行叩拜禮,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皇帝拜師的時候,皇帝拜師跟其他人拜師一樣,也要行三叩九拜的拜師禮,都磕頭了,下跪是理所當然。

    拜師禮由來

    下跪拜師,是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一種產物,也是一種封建禮儀,那這種“跪”的禮儀是什麼時間開始的呢?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了釋奠尊師之禮,但是一直沒有成為正式專門的禮儀。

    《論語·述而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只要自願拿著十餘乾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孔子認為拜師的人不應該帶這麼多禮物,教導他們不要送這麼多禮物。

    那時候拜師很簡單,沒有教條的繁文縟節,心儀成禮,輔以束脩而已。先秦諸子,私家講學,大抵均是如此。《通典·禮典》記載了漢成帝等人敬師的事,意思是天子也要拜師,可是對於拜師禮節隻字未提。也就是說從漢代開始,拜師已經正式納入國家典制中了,但是還沒有形成國家正式的禮儀。

    《通典·開元禮類籑》記載:皇太子服青衿,至學宮門外,跪。執事者引立於學宮東階,西面。博士降俟於學宮內東階下。相者引皇太子入。執事者奉酒、修案以從。皇太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跪,拜;博士答。太子還避。遂進,授幣;奉酒壺修案者從奠於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壺修案以東。皇太子拜訖,相者引皇太子出。禮成。

    我們可以看出皇太子拜師的詳細過程與禮儀。因為《通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政書,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由此推測,從唐代開始,拜師禮成為了一種正式的禮儀,也就是束脩禮。這禮雖以皇太子為示例,其實是天下之通禮,自皇太子到州縣學生一體適用的。

    行拜師禮

    俗話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 《禮記•內則》規定,兒童十歲時出門拜師求學,不論是進私塾,還是入學府,都要行拜師禮。 一般拜師禮儀分成以下四個程式:

    一拜祖師。首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先生坐上座,行三叩首之禮。

    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所謂六禮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老師在收下束脩後,並回贈《論語》、蔥、芹菜等禮物:同時帶領學子齊頌《大學首章》,象徵擔下“傳道、授業、解惑”的重大責任。

    拜師禮作為中國傳統的禮儀文明之一,是寶貴的思想資源,雖然三叩九拜、贈與師傅禮物等封建儀式不值得提倡,但是在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拜師禮所表達的尊師重道、老師擔當的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 3 # 簡史講官

    在古代,拜師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和我們如今上學不同,從拜師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已經與老師連在了一起。如果你的老師在朝中受到排擠,你也一樣會被劃分到他的陣營中。當然,如果你在官場上犯了點小錯,你的恩師也不會裝沒看見,他會積極的找人幫你渡過難關。在古代老師與門徒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說難聽點,皇帝口中的誅十族中的最後一族,就是師門。因為這樣特殊的關係,古人在拜師時都十分嚴謹,甚至還要給老師磕頭,並昭告祖師爺孔子。那麼,身為古代地位最崇高的皇帝,在拜師時需要給老師磕頭嗎?

    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此後儒家地位一躍而起,成為影響中華數千年的最重要思想。在儒家學派中,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天、地、君、親、師。合稱為五聖,供家人祭拜。

    其中,天是指老天爺,地是指土地爺,君是指皇帝,親是指祖先,師就是老師了。

    可見在古人的思想中,老師的地位是低於皇帝的,所以在皇帝拜師時,確實不需要向授課的老師行磕頭之禮。反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光皇帝不需要向老師磕頭,反而所有的老師在見到皇帝時,都要向他磕頭。

    師徒關係低於君臣關係,因此皇帝就算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大臣們也只能忍著,等太后過問時,才敢小心翼翼反應一下學生的近期狀況。就算皇帝心裡對老師有些不滿,迫於輿論,他也只能擺出衣服尊師重道的樣子來。

    不過,皇帝開始正式上課是一件大事,總不能悄無聲息開始,縱使不能拜授課老師,他們也需要拜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孔子。孔子是聖人,是至聖,是所有儒家門生共同的祖師,因此皇帝在開始學業前,也要拜祭一下這位先賢。

  • 4 # 西府趙王爺

    古代拜師是很有講究的,下跪敬茶那是少不了的!

    正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就好比投胎,師父就是徒弟的再造父母啊!

    所以徒弟拜師入門很有講究,雖然不同師門規矩會有不同,但基本的規矩都差不多。

    首先徒弟去拜師時需要帶上禮物,有人引薦者還得帶上投師帖,在堂內,徒弟要跟著師父師兄們敬拜祖師,給祖師上香。隨後由師父上座(有老婆的還會帶上老婆),在三叩首之後,給師父師母敬茶,奉上拜師禮物。然後是師父訓話,教以規矩。

    這個是規矩,是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體現!

    即使皇帝也不能免俗!

    當然了,細節上會有所區別,至於下跪一事,應該不會!

    古語“天地君親師”,此五類是需要拜的,跪天跪地跪君父老師。

    而君是排在師前面的,你說到底誰跪誰?

    不過,作揖奉禮這些還是該有的!

    這是起碼的一個規矩,當然,換過來,在朝堂之上,帝師也是要給皇帝行禮甚至下跪的。師徒、君臣各論各的!

    當然,如此特權也僅僅限皇帝一人,那些皇子們,可得老老實實的給師父行禮。

    哪怕是到了皇權頂峰,天下為奴的清朝!

    皇子依然不能例外。

    尊師重道兩千年的傳承是不能落下的!

    在當時的上書房裡,老師就是絕對的權威,皇子要是不聽話,老師有權利去懲罰他們,比如什麼罰站、打手板之類的。

    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們真是太幸福了,打不得罵不得,老師儼然成為一個服務行業,何談尊師重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年級語文作文心願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