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坦歌探戈

    三人都是好人、好官,能人、志士;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奇才、棟材;都有如不遂己意,當不聽皇帝召喚,寧願主動辭官、推避不官的骨氣!蘇軾是達人、通才,但因公知、文青精神常以言獲罪,荊公具改革、創新之志但敗於執行,司馬是做事、守成之相惟宥於舊例。三人在地方政績都特別突出,但又以蘇軾的政績最為耀眼,簡直是好得不得了,不管當不當官,在地方都不忘時時刻刻為民謀福利!從政治上總的評價三人,則荊公愛其國所以為國改革冀富國強兵;司馬忠於君所以為君做事圖安國定民;東坡友其民所以為民解憂希泰國樂民!

    在各自比較有代表性的事項上,王安石思想超前勇於改革但用人失察、不當,執行不力又遭制肘所以失敗,改革利弊目前也尚存爭議,但其文學上還算可觀;司馬光除政治上勤事幹練外,一部《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毛主席看了十七遍,是其看得最多的書,此書可算是司馬畢生之心血,與另一個司馬的《史記》同為史家之絕唱;蘇軾在中央主要給皇帝當秘書,政績上無所道。但其在地方政績斐然,最深得民眾喜歡!況其文學及各種才藝之成就,古往今來實無幾人能及!

    王安石和司馬光、蘇軾的關係堪稱亦敵亦友。對立,僅僅是站在政治立場上的。除去公,他們並無私仇,相反對對方還十分欣賞。

    最後以一首打油詩總結宋朝時期朝廷的寬鬆氛圍:若殺士大夫(宋太祖趙匡胤祖訓規定不準殺文人),焉有冦(準)包(拯)蘇(軾)?仁宗無愧仁,宋(宋朝的皇后)後多賢淑!

  • 2 # 歷史評說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各個朝代所誕生的傑出人物也是數不勝數,對於問題中的三個人物,都可謂是北宋時期的三大名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軾

    首先來看蘇軾

    眾所周知,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經濟文化極度繁榮的時代,如果說宋時期文化繁榮傑出的代表是詞,那麼詞文化傑出的代表就是蘇軾。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先來看看他的生平。

    蘇軾出生於1037年,四川眉山人,受父親和兄長影響,從小好學,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轍並稱三蘇,唐宋八大家獨佔其三,名傳千古,年輕的蘇軾在嘉祐二年進士及第,後世稱那年取士為龍虎榜。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主要是因為那一年的考生陣容太強大了,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些人都是當時的舉子,那一年堪稱中國千年科舉史中最耀眼的一榜,裡面的人也成為了當時乃至後世的偉大人物。

    蘇軾中舉後一直鬱郁不得志,那可能是他官場上的巔峰了吧。從現有史實來看,他很符合古代士大夫的形象,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例如當年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談論變法的弊端而被王安石廢黜不用,後來司馬光上臺廢除新法,把他當作自己人準備重用他的時候,他又上書新法不可盡廢,當有可取之處,最後也被廢黜不用,新舊二黨都無他容身之處。

    從這裡看他或許是遵循理想治國的,不適合在做一個政客,他對於社會變革大勢沒有清晰的認識,因循守舊,一副典型計程車大夫形象,心憂的不是天下,而是自身所處的階級,正如宋太祖所說: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他的政治理想侷限與此罷了,在那個迫切革新的時期不是失敗就是給舊帝國陪葬。

    再看王安石

    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偉大的變革就家,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俄國的列寧說的。外華人都這麼肯定他,華人應該也會大力讚揚吧,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至少在清朝及清朝以前,一直把他當成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王安石變法

    而我們今天從頭看歷史,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能被誤導。北宋中期,西北的西夏建立,對西北產生了極大的威脅,而國家除了西軍以為又無可用之兵,朝廷內部行政效率低下,貪汙橫行,對外戰爭妥協求和。這樣催生了王安石主導的變法,王安石的上臺是非常符合朝野內外的需求的。歐陽修早在宋仁宗時期早就說過,安石不出,其奈天下何,王安石負天下之望三十年,可變法最後卻失敗了。

    失敗分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自己太過絕情,把當年扶持他的一個個老前輩全變成了敵人,遭到了猛烈的反撲,二是宋神宗舉棋不定,變法態度不堅決,三是舊勢力太過強。

    王安石是一個政治家,他心懷天下百姓,而宋神宗前期用他變法是學習他,後期把他罷相不用,導致變法失敗。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王安石無疑正確的,雖然變法失敗,但是至少給宋續命了。

    ▲司馬光

    司馬光

    因為變法,他和王安石從摯友變成了死敵,最後還親自把新法破壞殆盡,他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善於隱忍,不被重用舊躲著地窖裡面著書,等待時機。時間證明了他的眼光,中國儒家傳統理想修身齊家從他身上體現,治國只能算半個,因為是他把北宋引向了靖康,變法開疆河煌三千里土地在他的主導下拱手送人,說是天子以德服四夷,不耀兵威。他是典型的守舊派,只顧當下,不顧後世,給人一種儒家經典治國的感覺。

  • 3 # 十一老爹

    此三人都很牛,知名度都很高,在歷史上都有重大影響。雖然他們不是同類型的人物,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如果僅僅在他們三大名人中橫向比較,綜合考核,王安石應該是上等,蘇東坡應該是中等,司馬光應該是下等。

    政治智慧包含什麼,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愚以為最重要的就是要順應歷史潮流,準確把握,高度重視,並努力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最主要和最迫切問題。改革派王安石鞠躬盡瘁,為普羅大眾代言,在三人中居上。保守派司馬光竭盡全力為特權階級代言,在三人中居中;蘇東坡則不代表任何階級和政治勢力,對誰都火力全開,與改革派和保守派都搞不好關係,在三人中居下。

    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都不是世襲的權貴,其職位和爵位都是依靠自己努力拼搏獲得的,可以看做是歷史和朝廷對他們的評價。王安石是首相,生前封舒國公,荊國公,舒王,妥妥的正國級幹部。死後先被追贈太傅。雖然被報復追奪王爵,在三人中也穩穩居上。司馬光也是丞相,妥妥的正國級幹部。死後被追贈太師,追封溫國公。在三人中居中。就蘇東坡慘點,好的時候當個地級市的市長,差的時候當個縣武裝部副部長。沒有任何爵位和封贈。在三人中居下。

    有人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人的寫作水平雖然都屬一流,但還是有明顯的高下之分。講文學藝術水平,蘇東坡的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一流詩人和書法家,繪畫也有一定水平,填詞則是泰山北斗,填出“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絕唱,蘇學士以五項全能在三人中居上。王安石的文章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頂尖詩人,吟出“春風又綠江南岸”等絕唱,王荊公在三人中居中。司馬光組織帶領一幫文人編了一部《資治通鑑》,這是政府行為,算是古代的經驗總結材料。司馬相等而下之,與兩位大咖不可相提並論。

    論胸襟,氣度,情商,反對新政,攻擊和諷刺皇帝、宰相和滿朝公卿的蘇東坡在“烏臺詩案”被揭露時,皇帝要殺他,宰相卻保他。宰相王安石對皇帝進諫:哪有盛世殺人才的?加之王安石勤政廉政,艱苦樸素,不追求物質享受,有人尊為完人,在三人中居上。蘇東坡嘴炮一枚,看誰都不順眼,但心術端正,心地善良,在三人中居中。司馬光為了維護他的那套沒有人性的制度,抱殘守缺,自私狹隘,錙銖必較,心狠手辣,在三人中居下。

    王安石的改革雖然失敗了,但富國強兵的效果已經非常明顯,元豐年間的豐收、富足,繁榮是抹不掉的歷史功績。王安石是偉大的。蘇東坡雖然官小,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實事,並沒有碌碌無為。司馬光卻長了一個花崗岩的腦袋,逆歷史潮流而動,在任期間喪權辱國,更使國家和人民都陷入貧困之中,滿滿的負能量。講功績和作為,王安石居上,蘇東坡居中,司馬光居下。

    王安石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蘇東坡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司馬光則什麼都不是,只留下一個忽悠小朋友的砸缸故事。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和好惡為轉移的客觀實際。

  • 4 # ait24767146

    蘇東坡,優秀傳世知識分子,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王安石,文學家,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家,急功近利,偏執自任。司馬光砸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軍區司令員”,關勝為何會酒駕墜馬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