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顧氏
-
2 # 楷書13
著作等身,只能說個大概。小說集有《故事新編》、《吶喊》、《彷徨》,雜文集有《墳》、《南腔北調集》、《且街亭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集》、《華蓋集》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通訊集《兩地書》,學術集《漢文學史綱要》,還有大量詩歌及翻譯作品。等等。
-
3 # 行學組
魯迅先生,橫跨的文學門類非常廣泛,小說,雜文,散文,翻譯,學術,詩歌,美術等等。
說到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如果分門別類,我認為應該是如下的這樣一些作品。
1.小說《阿Q正傳》:這部描寫華人劣根性的作品,放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於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深刻的揭示了當時大部分華人的自私和愚頑,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在其性格之中具有阿q的精神。
2.雜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大名鼎鼎,罵人解氣,只是大家不要學,否則學了以後會找麻煩。
3.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中學課文之中的經典文章,每個人都讀過,每個人都看過,很多人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去走訪過。
4.詩歌《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5.翻譯,因為幾乎沒讀過,不敢亂講。
6.學術著作,同上。
7.美術,北大校徽。
魯迅先生的一生儘管並不算長,但是實在是碩果累累。
-
4 # 沸騰的靈感火花
魯迅先生被稱為“黑暗中的鬥士”,我們熟悉的代表作品有《吶喊》《狂人日記》《彷徨》《阿Q正傳》《朝花夕拾》。這些作品有小說集、散文集、散文詩集、雜文集,彙集了魯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學見解。在這近千萬的文字中,讓我們清楚的看見了那個半封建、半殖民中國的現實,更透過大量的翻譯作品,讓當時的華人在“五四”運動的思潮下,看見了外面的世界。民族的劣根性。在《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中都有體現。將啟蒙、憂患意識發展為喚醒意識。魯迅先生是用“筆桿子”當“槍桿子”在戰鬥的,棄醫從文便是他真誠的面對現實和人生,發出自己的聲音,揭露社會人性的內在,是先生的性格和個性。直豎堅硬的髮型與橫眉冷對的態度,在黑暗中劃開了一道口子,讓一束Sunny射了進來。“拿來主義”具有鮮明的包容開放精神。世界一切好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均具有非常積極的進取精神。“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反叛思維和戰鬥精神,在探索文化與人性中,同樣值得我們學習。人是社會的目的,而不是社會的工具,一切文化和文明都是人所創造而有益於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如果背離這一點,多麼高深的文明和高階的社會形式都有不合理性,值得懷疑和改造。
-
5 # 塗之人995
一九六三年我念初二,課文中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後又有《故鄉》、《社戲》、《祝福》、《孔乙己》。當時讀得還認真,文中人物至今清晰。再後來得到《墳》、《兩地書》、《馬上支日記》,讀得昏天黑地。
彈指間,畢業了,書還了,印象還在。知道先生矮個,然而,在我心中他是師長,可親可敬,很高大的。
六六年“五一六”之後,禁書了。
魯迅是毛澤東肯定的現代聖人,他的書不在禁之列中。甚至人民文學出版社還陸續出了一批小冊子。很便宜。《野草》不過一角多,《吶喊》也就兩角零。《而已集》、《三閒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熱風》、《中國小說史綱》、《漢文學史綱要》、《故事新編》、《朝花夕拾》、《彷徨》、《魯迅書信選》都是當時買的。
先生譯作《毀滅》、推薦的《鐵流》(曹靖華先生譯)、編纂的《海上述林》(瞿秋白譯作集)也借來讀了。
造反派編的《魯迅語錄》、《魯迅詩歌》成了枕邊書。
“讀點魯迅”(毛澤東語),畫魯迅成了我的功課。
讀漢語言文學那幾年,魯迅便是研讀的重頭戲。
五十多年了,先生就在身邊。他的作品沒有“代表作”,都是名篇。我以為,只要漢文學在,魯迅,繞不過。
-
6 # 情棋書畫
魯迅先生的著作也算得上等身了,因為去世得早,故他的創作就此結束!這是我們華人民的損失!
他的作品可分為四個大類:
一、雜文集
雜文是魯迅先生用力最多的型別。他的文風在雜文裡面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些雜文具有匕首和投槍的功能,最具有戰鬥性!《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花邊文學》《準風月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偽自由書》《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二、小說集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說大類,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其中前兩部威名赫赫,第三部是歷史題材歷史人物的改編與重新演繹。幽默風趣藝術價值極高。這三部小說集影響力巨大,文學價值都很高,也是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的一類。魯迅先生被稱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主要是以小說取得的成就來說的。他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該篇思想性藝術性雙高,就收在《吶喊》裡面。
三、散文集與散文詩集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又稱《舊事重提》,集子裡有很多精品,多年前中學語文課本里大家都熟悉的很,現代人越來越看不懂魯迅,故被下架了很多。散文詩集是《野草》,語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合璧。
四、學術專著
這個部分最少,但是分量很重。《古小說鉤沉》裡面的小說著錄很多,給小說分類的術語至今仍然是經典。 先生早逝,否則在學術專著上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產出。
-
7 # 詩白詞清
魯迅是現代中國文學的民族魂,是中國新文學巔峰的領軍人物,是先進的思想家、以筆鋒為刀槍的革命家,也是與莎士比亞比肩的文學家。他的作品豐碩,涵蓋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學術著作以及書信等,其中小說、散文和雜文領域都成就卓著。這些作品讓我們震驚自省,激勵我們直麵人生,向善求真。魯迅的思想是超前的,其作品蘊藏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對當下社會依然適用,在可見的未來依舊不可或缺——等我們的社會進步到不再需要魯迅的作品時,魯迅先生定會非常感興欣慰。
魯迅的作品每個都是精品,要選幾個代表性出來實在難,因為它們都有獨特的不可被取代的優點。如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分別代表魯迅對現代小說創作進行的開端建立、規範成熟和寓言式創新。魯迅一個人完成了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完整歷程,豈不令人敬佩歎服?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藝術水平極高,令人百讀不厭。如《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阿長與山海經》上學時讀過,十多年後依然難忘,新讀又得新味。此外十六部雜文集如《墳》、《熱風》、《南腔北調》、《且介亭雜文集》等,篇篇筆利如刀,針砭時弊,盡顯不畏強權、不屈不撓的鬥士精神。
回覆列表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中小學課本中出現或常見的文章有《風箏》、《故鄉》、《滕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孔乙己》、《阿長與〔山海經〕》、《雪》、《自嘲》、《自題小像》、《阿Q正傳》、《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祝福》、《藥》、《狂人日記》、《父親的病》、《野草》、《論雷鋒塔的倒掉》、《“友邦驚詫”論》、《我的初戀——擬古的新打油詩》、《為了忘卻的記念》等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