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丫頭吖養殖
-
2 # 沒人懂2
母豬身體發熱特別在夏季高溫時尤為明顯。它是以產後消化系統紊亂,食慾減退為主的綜合徵,它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症狀表現。是生產母豬常見的現象。一旦發生後,如果不及時治癒,往往會導致缺乳或無乳,影響仔豬正常生長髮育(例如發生黃白痢),甚至死亡,
-
3 # 小謝504825
近年來,當地部分鄉鎮養豬場,發生以母豬產後高燒不退,呼吸急促,產乳減少,肢體癱瘓為主的病理現象。針對這一症候群在當地農村發生率高,導致仔豬成活率低的突出問題,獸醫監督分站門診根據飼養管理和臨床表現及病理學分析,總結出一套治療方案。1發病誘因1.1飼養管理粗放,未按營養規律增減飼料在豬的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後期應依照不同的營養標準,供給不同飼料。而農村的大部分養殖戶為降低成本,在母豬妊娠期少加或不加母豬精料,而是大量使用營養價值較低的酒糟、穀糠、稻殼粉和少量的玉米來維持生命,蛋白能量不平衡,致使營養缺乏。在臨產前和產後,又集中大量飼餵能量飼料,結果導致母豬產後虛脫,血糖、血鈣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
預防方法:
1、增加母豬活動量,促進消化。生命在於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使形成的糞便利於排出。
2、前產後10~15天多投給青綠多汁飼料,產前一週開始減料,不可喂大量濃厚精飼料。
3、產前產後7~10 天,飼料中加入2~4%的植物油,增加腸道潤滑用;多加入一些麩皮,麩皮中含有豐富的植酸磷,具腹瀉作用。防產後便秘,還可加入適量硫酸鎂為瀉藥,內服後離解出不易被腸粘膜吸收的SO42-,由於滲透壓作用,使腸腔保持大量激腸壁增強蠕動,軟化糞便,促使瀉下。
4、產後喂料時不能一次投大量飼料,應逐漸增加飼餵復正常採食。
5、改善豬舍環境衛生,在母豬分娩前後,豬圈內溫度要適宜,光照要充足,空氣要流通,地面應保持清潔乾燥,經常消毒,墊草要柔軟潔淨,並做好防寒工作。藥物預防,在母豬產後1~2小時及時注射青黴素、鏈黴素、長效抗菌素,可有效預防產後幾天發熱不食型發生。
6、發燒時容易發生便秘。母豬發燒時應及時治療,快速治癒。
-
4 # 1987小娜
母豬在產後出現身體發熱的情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主要是因為分娩過程中母豬產道受傷未及時處理,導致身體發炎出現發熱症狀。
-
5 # 永興老三
母豬產後發燒的原因:
1、母豬自身體質不好,母豬產後營養和體力消耗比較多,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
2、生產過程長,產道嚴重損傷,導致病菌的感染。
3、豬舍衛生不乾淨,糞便堆積多,氣候忽冷忽熱。
4、母豬使用了發黴變質的飼料,導致大便太乾,難以排出,消化能力弱,母豬食慾不好,病情很難痊癒。
母豬產後發燒治療:
1、在母豬高燒時,要及時進行洗腸與補液等降溫措施。
2、高燒但是有食慾的母豬,可以用青黴素400~500萬國際單位、鏈黴素100~200國際單位、安痛定20~30毫升,肌肉注射;或者3克先鋒9號、15毫升安痛定、5毫升地塞米松,每天兩次,肌肉注射。
3、高燒但是沒有食慾的母豬,可以使用葡萄糖鹽水500~1000毫升、青黴素400~500萬國際單位、維生素C10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或者500毫升葡萄糖液、20~40毫升磺胺嘧啶鈉、20毫升碳酸氫鈉,耳靜脈滴注,每天2次。
4、母豬奶水少時,可以使用500克小米、100克蝦米、50克紅糖、10克食鹽,加水熬製,每天喂2次;沒有奶時可以使用生乳散20克、催奶劑10克,拌料食用,每日1次,持續7天。
5、如果在夏天,要注意對豬舍進行降溫處理,例如:搭蔭和噴霧等物理降溫,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少量小蘇打粉、維生素C飲水。
-
6 # 兩寶媽的農村生活

母豬在產後出現身體發熱的情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這主要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母豬產道受傷並且未及時處理,導致身體發炎出現的發熱症狀,那麼除了發熱外,該病還會導致母豬出現哪些症狀,該如何進行治療和防範呢?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介紹。
space

母豬產後熱的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表現為:體溫升高,40.5℃~41.5℃,喜臥,減食或不食,身體顫抖,呼吸加快,泌乳減少,陰戶中流出濃性分泌物。
母豬產後熱的治療方法
治療應及早,根據體溫、食慾和精神等情況,分別輕重症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法。輕症:體溫在40.5℃左右,不食,精神尚可。用青黴素120萬單位和鏈黴素1.5克混合肌注,每天2次,連注2~3天;腦垂體後葉素20~40單位肌注,每天1~2次,連注2~3天。重症:體溫在41℃以上,精神沉鬱,喜臥,不食,顫慄,惡露較多。用10%~20%安鈉加10毫升,皮注:鹽酸四環素1~1.5克,溶於5%葡萄糖鹽水500毫升中一次靜注;腦垂體後葉素20~40單位肌注。上述三藥每天1~2次,連注2~3天。
母豬產後熱的預防
1、產仔棚舍、用具於臨產前一星期用2%燒鹼溶液或甲醛溶液進行徹底消毒。
2、母豬在產前應漸漸減料,臨產前一頓不要餵給,這有利於順利分娩。
3、母豬產前產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陰戶及乳房。
4、如遇產仔困難,用腦垂體後葉素20~40單位肌注催產。儘量不要用手伸入產道掏摸,萬不得已掏摸時,術者手臂應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淨,再塗上磺胺軟膏,以防感染產道。
5、母豬產後1~3天內應密切觀察精神、食慾、泌乳、體溫等變化情況。炎熱季節產仔時,於產程結束後用磺胺藥及腦垂體後葉素預防產後熱,效果明顯。
在母豬分娩時如何有出現出血的情況,除了做好止血工作外也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如果要進行助產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並小心操作,儘量不要傷到產道,這樣才能避免母豬產後發熱的情況出現。
回覆列表
1、臨床症狀
母豬在產後我們一定要經常觀察母豬的情況,否則極易出現發熱現象。母豬在產後身體發熱的臨床症狀首先就表現在體溫升高,體溫會超出平常體溫3-5度左右,最高可達到41.5度。身體發熱之後,母豬會長臥不起,不喜運動,進食量會因為食慾下降而明顯降低。身體出現顫抖現象,呼吸基礎,泌乳量也會因此下降。觀察陰戶可發現會流出較濃的分泌物。
母豬產後熱 產後熱 治療方法
2、治療方法
母豬產後身體發熱要及時發現,然後做出治療。應根據母豬的體溫、進食以及精神狀態等判斷髮病情況,然後再做出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體溫在40.5度左右的,發熱較輕,精神還可以但不進食。這時要用青黴素與鏈黴素進行混合肌注,每天注射兩次,連續進行3天左右。如果體溫達到了41度以上的話,那麼母豬症狀較多,這時要及時注射安納加等藥物,用量控制在10ml左右。或者皮注鹽酸四環素,將其溶解葡萄糖鹽水中,500ml進行一次靜注。
母豬產後熱 產後熱 治療方法
3、預防措施
母豬產後熱的情況還是要以預防為主,首先在母豬產仔舍中對飼餵用具應在生產前7天左右的時候,使用燒鹼溶液等進行一次全面消毒。並且要逐漸減少每天的飼餵量,在生產之前不可飼餵飼料,保證母豬能夠順利分娩。並且在產前產後都要用高錳酸鉀等溶液對母豬的陰戶以及乳房擦拭一次,對其進行消毒。
母豬產後熱 產後熱 治療方法
如果在母豬分娩過程中出現產仔困難的話,那麼要適當豬舍催產素。最好是不要用手將其伸入產道進行掏挖,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麼掏挖前應用高錳酸鉀對手臂進行消毒,然後再塗抹磺胺軟膏,避免手臂攜帶病菌導致產道感染。在產後的三天內,要密切觀察母豬的情況,例如進食、泌乳、體溫等。如果是在夏季等高溫環境下產仔的話,那麼在生產後要用磺胺藥、腦垂體等藥物做好產後熱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