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玉解說
-
2 # 屋內睡意濃
康熙大帝,是少年英才,一代雄主,他在維護國家統一的豐功偉績名垂後世!
平三藩,復臺灣,敗俄國,這都是大家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個人以為他最大的貢獻是確定了後世中國的版圖,將蒙古,新疆,西藏納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使中原政權第一次對北方遊牧民族完全掌控,不再需要長城的屏護,這是前朝歷代無法做到的(蒙元異類不算數)!
歷史上的有為之君,要麼創世英武,晚年糊塗,要麼窮兵黷武,好大喜功,要麼性格乖張,猜疑暴厲。唯獨康熙皇帝,一世英名,寬仁,決斷。
即使有幾莊文字獄,也無損他的偉大,那是歷史的侷限性。
-
3 # 宜醞千年
清朝對於中華文明的文化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真的是一個值得深究思考的宏大命題。這其中,康熙的個人態度及意識思想可以說直接影響著有清一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思維。今日所能看到對康熙之評說演義,皆是政治高壓統治下的腐儒們,對帝王心術的揣測意淫。最簡單的事例在於康熙極其排斥漢化,並嚴令子孫不得沾染漢俗。康雍乾三朝更是大興文字獄,極力打壓搞亂漢人之思想傳承,結果反而換來儒家之一片歌頌,何其之諷刺??另一個方面說,康雍乾三朝不斷有西方知識分子來朝,帶來西方先進的技術與知識,康熙本人親自學習後,為何將其鎖於宮中從不示人??有人說他眼界不夠,未意識到其可能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你信嗎??你要知道世界上的第一臺蒸汽機不是誕生在歐洲,而是誕生在乾隆朝外華人給乾隆做的一個小玩意兒,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查,總之,說他有多大功我認,可他對中華文明傳承之禍害,我想也有必要讓後人瞭解瞭解
-
4 # 月亮林地的鵪鶉
康熙是個好皇帝,到乾隆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最後幾代皇帝沒有與時俱進,歷史大勢沒有把握好,所以清朝也輪迴了,不過如果那時候跟上時代,中國也不一樣了。
這個詩開頭那個明月落西山,既然講他是英主,怎麼才開始就日落西山了。這個感覺是不是要琢磨下。
我覺得敘事說到了,是不是詩應該表現得大氣些,皇帝就要有龍的氣象,興雲吐霧,日月生輝。
不喜勿噴哈!
-
5 # 張繼勞
一首詩《清風頌.康熙》基本講述了清聖祖玄燁的豐功偉績,從這首詩裡可以知道,康熙文治武功真不小,文治上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永不加賦稅等,武功南平三藩,東收臺灣,北逐沙俄,西敗準葛爾,收復了原隸屬明朝的地區,並強化了統治力度,基本確立了大一統的版圖。
特別是有人說,康熙通曉西學,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無所不知,他改進了西方手搖計算機,製造了世界第一臺能開平方的計算機!還原真實的歷史,康熙看上去精通西學,實際只知皮毛,左手拿著望遠鏡,右手握著地球儀,打造閉關鎖國的囚籠,迷戀騎射,還孤芳自賞,學習西學只是他的個人愛好,行動上把西學技術束之高閣,奠定了中國遠遠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根基,因此有許多人稱他是東亞病夫之父。
從永樂康熙文治武功的對比來看,永樂遠勝康熙,康熙功績說實在話還是比較大的,但評價歷史以真實為標準,綜合客觀的公正評價,康熙真的遠遠沒有達到明成祖朱棣的高度。
-
6 # 大聖駕到
這首詩主要內容基本講述清聖祖康熙皇帝的一生功績,康熙皇帝八歲登基,順治皇帝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索尼,發生了鰲拜專權的事情,康熙皇帝透過麻痺鰲拜,練布庫,智擒鰲拜將其圈禁,奪回政權。之後,裁撤三藩,西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叛亂,康熙歷時八年,平定了叛亂。隨後,用臺灣降將施琅擊敗了鄭克爽,使臺灣歸降清政府,並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隸屬於福建省。御駕親征,擊敗了葛爾丹,平定了蒙古叛亂,採用盟旗制度統一蒙古,並於蒙古進行聯姻。在此期間在多倫進行會盟。不僅如此,康熙還抗擊沙俄侵略,打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治理黃河水患,編纂了中國最大一部類書《古今圖書整合》,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康熙五十年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派十四子平叛西藏。康熙一生在位六十一年,他的評價應該一分為二的開,功績方面。第一,康熙開疆拓土,奠定了中國今天的基本疆域。第二,康熙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維護了祖國統一,促進了邊疆開發,為多民族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三,擊敗俄國,抵抗了外來侵略。第四,促進了農業發展,不僅治理黃河水患,而且不加賦稅,華人口達到四億,造就了康乾盛世。第五,康熙組織人編纂類書,促進了文化發展,還進行醫學實驗,找到了治理天花的方法。第六,康熙籠絡部分漢臣,如張廷玉等人,緩和階級矛盾。同時,康熙一生的不足之處,第一,文化高壓政策,大興文字獄。《明史》案等牽連多人。第二,設立南書房,架空了議政王大臣會議,開創密摺制度,對於加強皇權有一定好處,在歷史的長河中,卻不敢利於國家發展。第三,康熙皇帝晚年吏治腐敗,國庫鉅額虧空。第四,康熙晚年對於接班人的問題處理反覆無常,造成了利益集團爭鬥,高層政治動盪不安。總而言之,康熙一生有功有過,總體而言,功多於過。
-
7 # 十佳
話說康熙在小時候還是挺悲慘的,他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貴妃。
他是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而他的年號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在玄燁降生時候,父親順治皇帝當時還在專寵其她的貴妃,對他這個三阿哥其實並不怎麼關心。
在玄燁七歲的時候,偶然得了天花,但是天花之症並沒有危到他的性命,只是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而已。所以從那以後,康熙就對當時最可怕的疾病產生了終身的免疫。而他這次經歷卻成為了繼登上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
然而就在他八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在九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所以在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只有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一直陪著並輔佐者他。
其實玄燁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對玄燁的培養也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了激勵他,經常給他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也希望玄燁也能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
玄燁也是特別地努力。從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每天早出晚歸,無論冬寒夏熱,從來都沒有中斷過。自從父母雙亡後,他就更加努力的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隻九中,英武非凡。
在《清風頌•康熙》的詩中對康熙的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詩中寫到:
在康熙六年的時候,玄燁正式親政 。
十六歲時用智謀除掉了飛揚跋扈的鰲拜。
為了國家能夠統一,果斷執行了削藩政策,平定三藩之亂。
東北反擊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東北與沙俄邊境的寧定。
在西北親征葛爾丹,與士兵同甘共苦,最終剿平叛軍。
對內大膽任用漢臣,如張廷玉,陳廷敬等,編修《康熙字典》,促進文化發展。
康熙十二年,撤藩,吳三桂起兵反清,三藩之亂爆發,康熙二十年,清軍破雲南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結束。
玄燁命令法華人巴多明把法國皮理的《人體解剖學》譯成滿文,他把該書命名為《欽定格體全錄》,供他學習,但是此書遭到保守派的反對,不能夠出版,只能收藏於宮中,現在藏於協和醫院圖書館裡。
玄燁一生既受到了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也正是這種多元話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剛柔相濟的性格。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環境下長大的,與以前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規而系統的漢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漢學修養。
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於北京暢春園,享年六十八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回覆列表
康熙親政後,強化皇權:勤於政務舉行御門聽政、設立南書房“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
治吏親民:六次南巡、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百次巡視京畿和蒙古,親切地接近老白姓。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
發展經濟等等我認為他是一位很有責任的帝皇,
這首詩對他的評價也很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