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探微

    談到孩子的教育,很惆悵。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一段距離。我和愛人都是老師,許多教育理念都懂,也非常重視方法。但很多時候,理念是理念,方法是方法,現實還是現實。孩子並沒有朝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孩子上幼兒園時,正趕上學校領導班子換屆,我由原來主管教學換成主管教育教學兩條線全部工作,時間和精力幾乎全部給了工作。孩子的幼兒園階段我的教育和角色基本上是缺席的。孩子上小學後,我又調動了工作,一頭紮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文案材料,檢查考核,下鄉調研,連氣都喘不過來。孩子的一二年級我的教育和角色就更是缺了位。

    當我意識到,因為我的缺位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某種無法改變和彌補的遺憾時,這時孩子的性格中已經有了一些問題。好在,一切還不算太晚。孩子上三年級後,我便下決心帶上他。我的想法很樸素,工作雖忙可孩子更不能耽誤,錯過這個關鍵期,後悔恐怕都來不及。我帶孩子,可能給不了他什麼改變命運的教育,也不一定能給他創造多好的環境,但至少可以陪伴他,在他身邊扮好父親的角色,盡到一個父親該盡的責任。欣慰的是,透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各方面都有明顯的轉變,正朝好的方向發展。

    深刻反省,覺得孩子教育的漫漫路途才剛剛起步,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東西太多太多。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們家長自身有問題。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常按自己的意願去要求孩子,無形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帶孩子時間長了,才慢慢覺得有些事並不是書上說的那樣,更需要結合實際。想要讓孩子改變,就得先改變自己。換以一種方式,換一種氛圍,變“要”為“不要”,或許就能看不到不一樣的自己和不一樣的孩子。

    不要過分督促。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是與生俱來的,學習自覺性是在長期培養過程中一點一點形成的。過分督促,不停嘮叨,甚至去幹擾限制,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一會催促一遍,一會指點一下;孩子吃飯時,家長不停催促:“能不能快點,要遲到了。”“你咋這樣磨嘰?能不能幹啥利索點?”;孩子走路,家長也是不停催促,“快點啊!你能不能走快點?”甚至強拉著孩子的手朝前走。家長的督促過多,嘮叨過多,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疲勞,對家長的三令五申就會視而不見。

    不要過分苛責。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本來就重,但很多家長還額外給孩子增加一些學習任務。總認為孩子多學一點,學習時間長一點是好事。殊不知,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孩子非但沒有學好,反而會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認為學習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該做事。不少家長對孩子寫的作業百般挑剔:“看你把字寫成啥樣了?你能不能寫整齊一點?有沒有腦子啊!這麼簡單的題你都能做錯?怎麼搞的?為什麼要這樣去答題?”“不行,你得重寫!”…….,家長百般指責和挑剔,致使孩子寫作業時戰戰兢兢,總擔心出錯。在家長的指責、訓斥中,孩子的思維受阻,情緒受挫,怎麼可能會有好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學習恐懼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就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了。

    不要重在說教。孩子的教育是在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中慢慢才能顯出成效,絕不是說教就能解決問題。孩子還小,沒有生活閱歷,對家長講的大道理沒有體驗,也不能完全理解,聽完該怎樣還怎樣。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更多的是薰染,道理不是不可以講,但要注意時機和方式。我的孩子喜歡看《挑戰不可能》這檔節目,但播出時間是週日晚上,播完也就到十點多,所以很糾結。可他給自己的定的計劃是週末的作業週六前就完成,週日就能騰出來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所以,我便允許他看這檔節目,並且陪他看。而事實上,這檔節目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新鮮和刺激,更多的是內在激勵。看節目過程中,我給他講:“任何一個選手的卓越和優秀都不是一日之功,都必須經過千錘百煉,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獲得成功。學習也一樣,要想學有所成,就必須勤學苦練,沒有人能隨便成功。”他能聽懂我說的意思,也認真的答應我:他會刻苦努力的。

    不要過度限制電子產品。我一直覺得,電子產品並不一定要完全禁止,這些都是孩子未來生活工作的工具,關鍵是家長怎麼看待,如何引導。應正視電子產品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一面,將其作為學習和獲取資訊的工具。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家長陪同和引導很重要。陪伴孩子上網查資料、編輯文件、繪畫、開部落格、寫日記,看講座等,讓孩子在新的學習方式中輕鬆愉悅的獲得知識,從而養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我的孩子也喜歡看電視,一開始只看動畫片,看的時間特別長,一個上午只要家長不干預,他就能坐著看到底。我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限制他看的時間,但效果並不理想。後來,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陪看,他慢慢喜歡上了科教類節目,比如:《我愛發明》《挑戰不可能》《最強大腦》《出彩華人》《探索與發現》《動物世界》《未解之謎》等等,而且每看完一期節目總會興奮不已的給我們講述,對動畫片再也沒有興趣。從這件事中,我認識到任何事物都要辯證看待,面對電子產品,限制、隔離不一定是好方法,畢竟這些是時代的產物,是生活的必需品。正確看待,及時溝通、科學引導、合理使用,讓其最大化發揮有利面避免不利面才是正道。

    不要過度陪讀。現在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超過任何一個時期。很多家長騰出來專門時間陪孩子學習。不少家長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寫作業,輔導、批改、訂正,一直到很晚。還有一些學習任務,家長親自上手幫孩子完成。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現象呢?我個人認為,適當陪讀很有必要,主要是幫助孩子養成自主意識和良好習慣。但過度就非常有害,一旦家長不去陪伴學習,孩子就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家長在身邊陪讀,孩子遇到難題,根本不用動腦,有父母在旁邊幫助解答,甚至遇到不會寫的字,也懶得去查字典,只要問父母都能得到解答。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獨立性和主動性就會慢慢消減。兒子在寫作業時,遇到不會寫的字大聲問:“爸,某某字怎寫麼?”我說:“字典就在跟前,為什麼不查呢?”妻子嫌多此一舉,說:“明明能給娃說,為什麼要查字典,這不是浪費時間嗎?”雖然她說的也不無道理,但這樣以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就會被慢慢削弱,遇到問題就會無形依賴家長,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主動性就會慢慢喪失。

    不要太看重成績。孩子小學階段應該重視學習成績,但不要太過看重成績。小學階段的成績區間在20分以內都是正常的。名次能在中等靠前就行。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知識,形象思維較多,識記性較多,只要孩子死記硬背,願意花時間和功夫,大量訓練,一般都能獲得較好的成績。但到了初、高中後,知識面擴大,分析、理解、判斷、變通、思辨性問題增多增強,再依靠死記硬背,苦讀苦學這顯然是不行的。再加之,知識的快速累積,科技的突飛猛進, 孩子必須具有足夠的能力,才能面對未來社會,死記硬背顯然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學習需求。只有善於學習,有學習能力,並能終身學習的人,才有未來和發展。小學階段的應該重視成績,但只要成績正常就行,沒有必要太過注重名次。小學階段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到了中學未必就能一直保持。小學階段成績靠前,到中學階段也未必就不能名列前茅。小學階段,只要孩子的學習意識,習慣和學習能力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將來他們的潛能可能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2 # 我的天空竟是黑色

    從我有記憶開始,爸爸就是個專業賭徒,麻將,三公,炸金花,一干活就說累,但是坐上麻將桌打個三天三夜都還是很精神,我很不喜歡這樣的爸爸,學校要交什麼什麼費用時,他只會說找你媽媽去要,他還會偷爺爺奶奶,媽媽的錢去賭,家裡能賣的東西都拿去賣了換賭資,他自己賭輸了就會回來板著臉問我媽媽要錢,我媽媽不給他就打我媽媽,砸家裡的東西,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媽媽為了我一直隱忍,其實媽媽可以離婚開始新的生活,但是媽媽心疼我,她如果離開就不會有人對我好了,如今28歲了,爸爸也是賭了28年,還是改不了,人民都說父愛如山,但是我的父親在我的成長歲月裡就像驚濤駭浪,心情一不好,我和我媽媽就要遭殃,他的所做所為一直都是童年的陰影,從我結婚開始他也慢慢收斂,不會賭得蒼狂了,因為我也遇到了像他一樣的男人結婚了,過得也是我媽媽一樣的生活,呵呵,不懂是不是因果報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諸多明星以高以翔猝死來訴苦,稱工作累、沒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