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
2 # 路塵
在另一個問題裡寫過,這首歌第一句中文翻譯有明顯硬傷,不是“偉大俄羅斯”而是“偉大羅斯”,一字之差謬以千里,羅斯和俄羅斯的區別可以自己搜尋,這裡就不展開了。
蘇聯國歌的變遷史是蘇聯歷史的一面鏡子,題主提到的是《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最初版本,這是蘇聯1943年起啟用的新國歌,在此之前蘇聯國歌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國際歌》。1943年,在戰爭期間蘇聯啟用了這版新創作出來的國歌,初版歌詞經過了斯大林本人的修訂,最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斯大林不僅用這首新作換掉了原本代表著共產主義理想的國際歌,而且其中竟然對聯共(布)(國內俗稱蘇共)隻字未提,相反地,它把列寧和斯大林都寫進了歌詞。
1955年,蘇聯對國歌歌詞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刪掉了斯大林的名字,換成了“黨”,1977年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又一次修改歌詞,這一次加進去了“共產主義”,1977年版歌詞一直用到了1991年。
從國際歌到對共產主義隻字不提,只強調“祖國”的《牢不可破的聯盟》,這個變化並不是無意間發生的,也不是巧合。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馬克思《共產黨宣言》裡的那句“工人階級沒有祖國”,國際歌甚至也以“國際”為名,在蘇聯成立之初,它同樣是非常嚴肅地相信將會解放全世界的。但到1943年,當強調“祖國”的新國歌啟用,蘇聯實際上已經放棄了自己曾經的國際主義信念和目標,而國家本身又正值危急存亡關頭,這才有了強調為祖國而戰的《牢不可破的聯盟》。
中國受蘇聯的影響很大,尤其音樂方面至今還有很多是照搬蘇聯的,作曲套路,和聲進行等等。中國傳統音樂基本是沒有和聲的,現代人給古曲,民歌配的和聲都是用俄羅斯的套路。並且大多數傳統音樂都丟失了,很多所謂的傳統音樂和民歌,是現代人用了傳統音樂的元素寫的,寫的時候自然把很多俄羅斯的元素和體系用進來。所以普通中中國人從小聽到大,深入骨髓的東西里面其實有很多的俄羅斯元素,所以聽俄羅斯音樂也會有很強的共鳴。
再說了,蘇聯國歌的作曲家Alexander V. Alexsndrov 是當時一流的作曲家,著名的合唱指揮家,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還得過斯大林勳章,水平肯定沒的說。並且作品也要通過層層稽核,作品的質量肯定也沒的說,並且按照當時的政治形式,肯定也要求煽動性很強,讓人有共鳴。
蘇聯/俄羅斯潛移默化影響了很多中中國人,所以普通在中國長大的中中國人聽到俄羅斯的音樂,有共鳴,想流淚也是非常正常的,和最高票雞湯文裡那些音樂背後的那些政治因素,歷史情懷都沒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它確實優美動聽,更重要的是,裡面有很多我們潛移默化從小聽到大的俄羅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