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美國和蘇聯太空競爭期間,蘇聯宇航員進入了太空,美國宇航員6次登陸月球,極大的促進了人類航天科技的發展,為人類開拓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當時的地球上,前蘇聯和美國算得上唯二的超級大國,當時兩個國家在意識形態、間諜鬥爭等方面都糾纏不清,而航天技術除了可以被用於和平的研究專案,也可以被用作軍事,兩個國家都不甘願落於人後,先後開展太空發射任務,前蘇聯先發射了衛星和送加加林進入太空,而美國先實現了登月,兩個國家的太空技術都得到極大的鍛鍊。

    由於當年的競爭過於激烈,一些瘋狂的計劃被提上日程,傳達出不大和平的氣息,最後在聯合國成員國的督促下,美、前蘇聯、英國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對外層空間的使用及禁忌專案做出了規定,使得各國都能參與進去,只要有技術。不過也正是當年兩個國家的競爭,使得航天科技迅速發展,促進了天文學、宇宙學、氣象學、材料學等眾多方面的發展。

    總之,當年的太空競賽雖然目的並不純粹,但是在競賽結束後,留給人類的遺產卻十分豐富,有能力的國家也開始重視外層空間的探測和航天器發射計劃,為的是不再以後在太空開發中落後,很多航天技術也被應用於民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

  • 2 # 異域邊緣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開展了在各個領域的全面競爭,太空競爭就是其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在太空領域的競爭直接誕生了讓整個人類驕傲的空間站技術與載人登陸月球技術,這無疑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的高峰。

    美蘇競爭直接導致了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真是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這完全是在實踐奧林匹克精神。開玩笑了,美蘇當年競爭可是為了向世界各國展現各自的制度優勢,以便更多的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以便壯大自己陣營的實力,這是美蘇競爭的本質。

    至於說到美蘇太空競爭的意義,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場競爭極大的刺激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很多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很多都是源自於美蘇之間的全面競爭。

    當前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網際網路、計算機、手機等都是這場競爭下的產物,這場競爭也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可以說沒有美蘇大競爭就不會有當今的整個世界的美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蘇競爭讓世界變的更加美好,我們是否應該感謝這場競爭,也許這就是這場競爭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 3 # 造就

    60年過去了,為何人類至今沒能超越“阿波羅計劃”?

    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

    國際宇航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

    回顧整個航天發展的歷程。人類對太空的嚮往是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一直到火箭技術的出現才使人類飛向太空成為可能。

    現代航天技術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科學家馮布勞恩為納粹德國研製的V-2導彈,是第一種現代的火箭。它的誕生,開啟了太空時代的序幕——由美國和前蘇聯作為主角的太空競賽時期。

    01太空競賽

    由於前蘇聯捷足先登,在太空競賽前期贏下了多項“第一”: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次從月球旁邊飛過,第一次撞擊到月球上,第一次拍攝月球背面照片等等。

    美國發現了自己落後,於是奮起直追,只用不到一年的準備時間,就在1958年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家一號。

    但美國和前蘇聯有一個相同的基本特點,他們都不計成本,不計代價拼命追趕對方。

    這一時期,是人類航天技術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步。整個太空競賽時期的核心目標就是將人安全送上月球,並返回地球。這需要解決很多關鍵技術,在整個太空競賽時期,美國用了三個系列的飛船——水星號、雙子星座以及阿波羅飛船,解決了天地往返、交會對接、艙外活動等技術難題,最後由阿波羅飛船實現了載人登月。

    太空競賽時期,奠定了目前人類航天大多數的技術基礎。到現在為止,儘管我們在電子技術等方面有了很多進步,但是航天活動最關鍵的,像發動機這樣的技術,尤其是化學火箭發動機,它並沒有一個本質上的效能提升。

    火箭發動機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比衝”,即單位質量的推進劑產生運動狀態的改變數。實際上在阿波羅登月時期,能量最高的液氫燃料發動機,比衝值已經達到400多秒。後來儘管有一些進步,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質的提高。

    除了載人航天,對月球,金星、火星等天體的探測,都是美蘇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兩個國家都向這些天體發射過探測器,儘管當時是以競爭為目的,但成果卻使全人類都受益。

    02太空合作

    到了太空競賽的後期,兩國發現無法承受航天競賽帶來的巨大成本,這時候就出現了空間站。透過開發空間站,人類要掌握將來走向太空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

    大家可能不知道,給空間站航天員送一公斤的水和食物,成本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得多。所以目前空間站都無一例地外採用了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我們撥出的二氧化碳,以及身體蒸發的水分和排洩的尿液,都要回收再利用。這樣可以減少補給的數量,使得航天員對貨運飛船的依賴減輕,逐漸降低長期在太空生活的成本。

    在太空競賽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都以爭奪各種各樣的“第一”為主要目標,這是一種非技術的目的。

    太空競賽結束以後,人類航天活動朝著更實用、更高效、更實際的方向發展。對於耗資巨大的載人航天活動、太空探索活動等,各國發現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單一國家的負擔。

    國際空間站正是目前人類最大的科技合作工程,也是迄今為止最龐大的人造航天器。國際空間站屬於第四代空間站,由多個加壓艙段組成,重量達到400多噸,執行在距離地球400公里高的軌道上,非常的明亮,能達到負三等星。

    應當說,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太空合作領域巨大的里程碑。但是它可能在2024或者2028年退役,在此之後,國際空間合作事業將何去何從,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03太空基地

    未來人類關注的最多的是月球和火星。從美國1972年發射的阿波羅17號以後,人類再也沒有去過月球,如何避免像“阿波羅計劃”那樣短暫的訪問?未來怎樣才能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應當說是目前各個航天大國比較關注的話題。

    我認為未來人類對月球以及火星的造訪不應當是一種單次的、短期的考察,應當是朝著基地化的方向發展,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人類下一代的空間推進系統應該是什麼樣子?

    有一種叫電推進的技術,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電推進系統就是利用電場將一些燃料電離,然後以很快的速度噴出去,這樣可以減少航天器攜帶的燃料。但目前的電推進技術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的推力非常小,所以現在太空中用的電推進火箭還比較小。

    未來人類大規模的深空探索,尤其是載人的深空探索,離不開基於核能源的火箭發動機。迄今為止已經有各種探測器都採用過核能源發動機,前蘇聯和美國都已經掌握了空間核反應堆技術,未來有望研製出兆瓦級甚至更強大的核反應堆,發射到軌道上。

    我認為,核電推進和空間核反應堆兩種技術的結合,是未來人類以相對比較低的成本開發太空必然要走的途徑。

    在解決這樣的技術問題以後,人類在未來就有可能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作為向前進的跳板。

    我們現在發現月球上存在水,利用水可以分解制造推進劑的燃料,便可以走向更遠的深空。

    我個人的觀點,火星並不是人類移民的目標,因為火星是一個“死亡星球”,未來建設火星基地更多是為了考察目的,而不是移民,但這仍然是人類前進的方向。

    在更遠的未來,人類可以走向更遠的深空,人類可以征服整個太陽系。

    文字:穎仔

    校對:其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採收的花椒,如何防止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