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帽子戴高樂
-
2 # 遠嫁苗鄉的秋姐
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哪個是農業投資的最大瓶頸?這個問題問得好,作為一個返鄉創業七年的農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和折磨!我認為,農業投資的最大瓶頸是土地問題!
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問題都可以歸入一類,就是資金問題。如果農業技術不足可以透過資金購買和投資研發,資金充足就可以解決技術問題。農業勞動力問題的實質也是資金問題,只要做到農業的薪酬待遇和工業企業基本相同的薪資待遇,勞動力是不存在問題的。
所以,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問題都可以廣義歸類為資金問題。農業的資金問題是大問題嗎?很多人也許會說是!其實,資金真不是大問題。資金都是跟著政策走的,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業最高最強最遠的導向,所有人都看得懂,資本也看得懂,銀行更看得懂。
首先就是國家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每年國家在三農的投入都是“萬億”級別的資金投入,銀行支農惠農貸款也是很大的規模,在一般的貧困縣,銀行農業貸款至少不會低於一個億。可見,資金問題不是農業的大問題,最多存在一些小問題。
農業投資真正的大問題是什麼,其實就是土地問題。
土地問題之一:一家一戶的土地分割導致土地碎片化,難以集中連片使用,難以達成統一流轉目標,集中流轉後為了保留農戶邊界,難以開展大規模機械化集約化耕作……這導致農業投資效率低下,投資單位成本高,影響了農業投資熱情。
土地問題之二:土地時限過短限制了農業投資質量,片面追求短平快。但是,農業的特點偏偏又是長線投資,這就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搞過農業的人都知道,國家對設施農用地的備案時限是同步於農民土地證書的承包時限,就是2028年6月30日,還得交一筆不菲的復墾保證金,這筆保證金就是到期後必須要自行拆除復墾,如果不,就有相關部門用這筆保證金拆除復墾。這是法律的條款,具有強制和排他性。雖然十九大報告土地延期三十年,但是設施農業用地備案還是到二零二八年!試想一下,還有九年設施農業用地備案到期,就要拆除復墾,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長效投資、高質量投資的打算。
當然,也不排除到期後政府部門補交費用備案延期的可能性,但也只是可能而已,具體怎麼處理還是得靜等二零二八年。
還有一個坎,就是到期后土地使用權又回到了農民手中,又要簽訂新的流轉協議。誰能保證農民一定會繼續流轉?就算農民願意流轉,誰又知道是不是難以承受的天價?畢竟,此一時彼一時,在第一次流轉時可能土地荒蕪價值不高,經過農業投資人十年八年的建設,土地早已改變了模樣,在農民不就轉就要拆除復墾的被動局面下,土地的再次流轉條件你是沒有選擇權的。
這就是無論政策如何給力,工商資本下鄉始終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核心所在!就算先入者也是在情懷的驅動下報著“先驅”“先烈”的信念投資農業,以短平快的投資模式為主。但是短平快又不能適應農業投資規律,虧者眾,盈利的不多。入局者大多鎩羽而歸,進一步惡化了農業投資環境!
最後再說一說《土地流轉協議》。這個協議各省市都是由工商國土農業主管部門制定了範本,按協議範本填空就是具體生效的協議了。這個協議不能簡單的定義是在維護農戶利益,雖然事實如此。至少這個協議是阻礙農業投資速度的,看不見對農業投資人利益的合理保護。其實什麼才是真正的愛護農民土地權益,就是讓農業投資人長效的投入,讓土地產出效益高才會達到目的。一旦協議對投資人可能產生血本無歸的潛在風險,都會讓農業投資人戰戰兢兢,懼怕進入了。
解決的辦法也是有的,而且很簡單。一是《土地流轉協議》到土地證期限後根據約定的漲幅自動延期;二是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時限到期後自動延期到下一個土地承包期限。就這兩個“自動延期”就會啟用農業投資的活力,保證農業投資的長效,規避農業投資人的風險!
畢竟,農業已經靠天吃飯了,在政策和制度上為投身農業的投資人鬆鬆綁,也是應該的。
-
3 # 源晟果園
我認為農業的發展最大的瓶頸是資金問題,離開了資金一切都免談。隨著社會的發展,適度規模化的發展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資金再高的技術也免談。
-
4 # 仙楚農家
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哪個是農業投資的最大瓶頸?如果做為投資,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剛剛踏入農業領域的人來說,資金、土地、技術哪一樣,都很重要。要說農業投資最大的瓶頸,我認為是技術。
一資金:誰都知道,沒有資金想幹點實事,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投資農業。如果像那些農戶一家十幾畝土地,那樣就不需要多少資金了,但是收益相對是很小的。在因為農業前期投入是很大的,而回報卻比較慢。所以沒有足夠的資金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土地:既然是做農業,沒有土地肯定不行。有人會說了,我可以拿錢去買農產品,從中獲取利益。但是這樣是做不大,做不強的。因為農業不像其他產業,你沒有土地就很難種出優質的,高品質的農產品。全靠收購是很難做到品牌化的。因為農戶的農產品很難做到標準化。就好比同一品種的樹,所結出的果子味道就不一樣。只有自己有了足夠的土地,才可以標準化的種出高品質的農產品。
三技術:上面說了資金和土地都重要,但對於農業來說技術是最重要的。技術是農業的第一生產力。現代農業中,技術對土地的轉化和利用、農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加工製造、勞動力的替代和機械自動化、農業灌溉自動化和節水、節肥、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的處理和迴圈利用中,都做出了突破性的成果。給農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時候,有錢也很難買來技術。但技術卻可以創造財富。像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華人的吃飯問題。所以說技術是農業發展的核心。
四勞動力:有了上面的這三點,勞動力對於現代農業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要那些在農業領域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性人才。
-
5 # 狼善良617
傻哦,資金哦,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啥事辦不成,各個單位,包括每一個人都為錢奔波,人人都笑貧不笑娼,窮你啥事都辦不成,這年頭,無論啥事情沒有人的慾望在高的,你只要有錢啦,土地,人才勞動力啥就都有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要想農民富,金錢先鋪路,這是個關鍵。你只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其它的都好辦。
回覆列表
以我個人的觀點分析從資金,土地,勞動力,技術幾方面綜合考慮做農業投資來說,最大的瓶頸應該是技術。下面咱們就這幾方面詳細分析一下:
第一從資金來說,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也有了一定經濟基礎,融資渠道也多了,特別是銀行對農村創業的專案支援力度也是很大的,再比如說,有些城裡有錢人也想方設法來到農村做農業專案的投資,他們是不缺錢的。所以說資金對於農業投資並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從土地方面分析,在農村目前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土地,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每年會投入大量的空閒土地給投資者使用,有的甚至是免費使用;就拿我們這來說租一畝地的費用就是“雙千斤”即一年2000塊左右的費用,成本是非常低了。所以說土地也不是最大的瓶頸。
第三從勞動力角度來說,在農村剩餘勞動力是最多了,而且使用成本也是最低的了。因為農村勞動力要求不高,有個穩定的收入,能照顧家庭就行。也不排除有些地方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剩一些年老的,喪失勞動能力的,這主要是附近沒有大的企業來維持他們的收入。所以都出去打工了。 在有規模企業大量入駐的情況下,農村還是能留住大量的勞動力在附近就業,而且企業的用工成本也是比較低的。 因此,勞動力也不是制約農業投資的瓶頸。
第四從技術角度來講,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制約農業投資發展的瓶頸。所謂技術是需要人才去支撐的,需要人才去創新的,由於農村的基礎條件差,待遇低且生活沒有大城市方便,所以好多高階技術人才不願意去發展,認為發展空間不大;再個就是農業專案一般週期長,而且比較辛苦,好多技術人才也不願到農村一線去吃苦,即使待遇提高,有些人也是不願意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