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之光16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凰臺下我淚流,

    鳳去臺空人都走,

    剩下寡人心裡愁。

  • 2 # 騷客怡然

    唐代詩人崔顥遊歷武漢,登上黃鶴樓賦詩一首,其文筆、章法、意境,將黃鶴樓描寫的淋漓盡致、格外傳神。冠以詩仙之美譽的李白,登臨黃鶴樓之上,詩興大發、欲賦詩賀之,仰首看見崔顥的詩,大為讚歎、無從下筆。後詩仙登上金陵的鳳凰臺,提筆潑墨、吟詩一首,其中的“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一句更是意境之深遠、文筆之雋永,堪稱千古絕唱,足以和崔顥的黃鶴樓題詩相貔美。

    詩仙的《登金陵鳳凰臺》在藝術上,比崔顥的《登黃鶴樓》,更盡一步、達到了詩中極品的藝術效果,所以詩仙李白的這首懷古詩,並不存在什麼抄襲,我們的詩仙具有高超的詩歌創作才能,歷來是有目共睹的,其留傳下來的作品,千百年更是傳唱不息、享譽海內外。

  • 3 # 槑三弄

    肯定不是,思想撞衫了!當然,借鑑一下也是可能的,不可能是抄襲,雖然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叫李白抄襲崔顥,李白也不會幹的,嘿嘿

  • 4 # 浪子文齋

    相傳李白登臨黃鶴樓之 時,詩興大發,即而發現詩壁有崔顥一詩,連稱絕妙!因隨口吟下四句"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座中有個叫丁十八的人譏諷道:"別扯了,眼前的黃鶴樓安然無恙!"李白辯解:"碎是碎了,只因黃鶴仙上訴天帝重修之,黃鶴樓才得以存今。"是為野傳不可真信。

    李白一生與黃鶴樓有關話題的詩倒有幾首,但寫法與立意上,跟崔灝的《黃鶴樓》相去甚遠,不足道為抄襲。而在《登金陵鳳凰臺》裡,倒確有幾分神似,然各有特色。說誰抄襲誰尚待商榷。因為崔顥登樓題賦之時,沒有具體時間與旁證。當然我們不會懷疑崔灝詩作的真實性。卻也給一些討論抄襲的人以錚錚口舌。說抄襲可能誇大了,因為原作中沒有一個字是照抄下來的,之所以會給人留下批判口實,是因為二人的寫作思路基本上是相容的。當然我們搶白李白有抄襲之嫌,就必須拿出事實來證明兩首詩作在具體寫作時間的先後;或者有人能證明,李白沒有專門寫過黃鶴樓的懷古詩,是因為”崔灝有詩在上頭“!而不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現將兩詩摘錄如下:

    《黃鶴樓》 崔灝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相似點:

    1、兩首都是七律體;

    2、兩首都是懷古吟今之作;

    3、都是上半部寫景,下半部議論抒情;

    4、最重要的是,雙方都在上半部以一隻傳說中的吉祥鳥,作了大膽的重複。並獲得滿意的立意效果;

    5、雙方都是在連貫流暢的節奏裡,讓讀者沒有片刻的思索餘地,更不會誤解誤釋。前後產生的聯想與推定都是自然而然,沒有波折。

    6、雙方都在第四聯裡丟擲文眼。報出此刻真實情感。

    不同點是:

    1、崔灝以黃鶴作了三次與格律相悖的大膽重複,開創了古今格律不能脫格出律的教條;而李白的《金陵臺》則以三個鳳字加到前兩句內,且在合規的基礎上一律到底。

    2、崔灝顧及的是私人情感,意境空靈悠遠;而李白則以國家興亡更替上產生了延伸,意寓高曠充實。

    3、崔灝的前四句將黃鶴樓描繪成一座”空中樓閣“,渾然一體,而李白的詩則一聯為一為一小節,最後一聯總領全篇。

    4、雙方在是第四聯這個文眼裡,表達了”愁“的原因。崔灝是思鄉,李白是思君。崔灝是流浪中的無奈,李白是仕途的多舛。

    5、崔灝的詩若每句單獨分開來理解,則顯得蒼白無力;而一旦合體,則在整體上意境完好,是為臻界。李白的《鳳凰臺》可能要差上一截。若單獨就每聯獨立性而言,崔灝的句子又略顯單薄了些。

    但詩歌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所以筆者個人認為,就算李白沒有抄襲之嫌,《鳳凰臺》在總的領意上已落了下風。

    嚴格的說,這兩者沒有誰抄襲誰的嫌疑,因為不管怎麼讀,每首都是特立獨行的好詩。如果非說是借鑑的話,還得確定雙方寫作時間上的新舊,不然不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恰恰在這一點上,我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定性與說明。

    那時詩人留詩落款時,只留性名,不留年、月、日、時及天氣陰晴好壞。。甚至崔灝本人有沒有到過黃鶴樓也沒人為他作證(《黃鶴樓》有可能是別人替他題壁的)。崔灝及他的黃鶴與昔人都一去不復返,只留下我們對此二人的空議。

    關於李白生平想必人盡皆知,這裡不再重複;有關崔灝生平,相關資料如下:

    崔灝於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天寶中為尚書司勳員外郎。《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灝集》。少年為詩,意浮豔,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

    雖然《黃鶴樓》詩名很大,但史料流傳的事蹟很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而且多數質量遠不及《黃鶴樓》。這也給後人留下翩翩浮想。李白的《鳳凰臺》雖然在整體質量上比不及《黃鶴樓》,但綜其一生的詩歌成就,幾乎每首詩都是百讀不厭的精品。所以論及藝術成就,崔灝與李白則沒有可比性。李白的詩歌藝術成就不但比崔灝高出一截,就是在全唐詩集,也獨領風騷。

  • 5 # Adans65

    謝悟空邀。為什麼會有人說李白的這首《登金陵鳳凰臺》有抄襲崔顥《登黃鶴樓》一詩之嫌哪?我想這應該是李白有意而為之。 談到這兩首詩,少不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個小典故,既已廣為人知,便不在贅述。那麼繼續設想一下,李白遊覽黃鶴樓美景,竟然沒有寫首好詩,恐怕當時也是覺得超不過崔顥,難免有些小鬱悶,為之氣結,當然流言蜚語也是有的,平白低了詩仙的名頭。 在遊覽鳳凰臺的時候,李白終於忍不住了,要寫一首好詩,與崔顥別別苗頭,這就相當於鬥詩了吧。可也不能大張旗鼓的喊出來‘我要和崔顥鬥詩啦’,所以李白在切題首聯上,就效仿了一下《登黃鶴樓》,讓人一看就明白,這詩就是衝崔顥去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就這樣牽連到一塊,是李白首聯用意之所在。 既已連上了,那就開練吧。‘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的這頷聯寫的真好,工細瑰麗,道盡人世浮沉,確係佳句。但李白他心裡憋屈啊!‘不應該啊,恢宏大氣是我的活啊,今天卻改成了精細的路子’,但沒辦法啊,崔顥雖多不羈,卻也豪放,‘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其壯闊奇巍,可見一斑。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更是寫盡天地滄桑。唐人推《登黃鶴樓》為七律之首,盡在此聯。李白當先輸一局。 再看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畢竟是李白呀,嫡仙啊,這一聯雖然欠工細,但與景合,與意合,入天然之境,至此方脫崔顥窠臼,較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當扳回一城。 至於尾聯,筆法多似,各有懷抱,即不多評。唯李崔之爭,李白雖一勝一負,但恰恰首聯太用意,總算略輸半疇。 至於抄襲一說,總歸字少詩多,化裁自用,各成己妙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冷的冬天來了,要怎麼保養汽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