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襄公三年, 晉國的國君問中軍尉祁奚他告老後,誰能夠頂替?
祁奚推舉他的仇人解狐做繼承人後來解狐死掉了國君又問祁奚:" 現在誰可以勝任 ".他又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坐了這個位子,這是一段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的佳話 .
2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麵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3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 革命導師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5 不炫耀榮譽的盧瑟福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把謙虛謹慎當作人生的第一美德來刻苦培養。他們因為謙遜豁達而獲得了世人更多的尊重。
盧瑟福早被授予爵士稱號了。1931年,因為他在科學界的地位而被英國政府授予勳爵稱號。他本人從來不把這些榮譽當作包袱。他宣告說:“我並不看重這個勳爵形式,因為它對我這樣的科學家有明顯的不利。”
盧瑟福從不掠人之美,他總是懷著無限感激的心情來緬懷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和團體。例如1932年,他在《麥克吉爾新聞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強調說:“關於原子轉變的第一個確切證明的榮譽是屬於麥克吉爾大學的。”他還進一步指出。1902年到1904年兩年間所積累的實驗證據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的,並且明確指出,“這個近年來激動人心的發現,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爾完成的。”他從來都不把一切榮譽和成就都記到自己的功勞簿上,他認為:“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並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新增到正在建立起來的偉大的知識大廈之中。”盧瑟福就是靠著集體的智慧而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盧瑟福在皇家文學學會(該會後來授予他艾伯特獎章)的一次演講中,詳細論述了玻爾的原子結構學說,並且指出,在他看來,25年來,精確地說,從19世紀末葉算起,總共只有三個基本的發現,那就是:1895年的X射線,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7年為湯姆生所證實的電子。按照盧瑟福的這一看法,後來的一切科學研究工作,實際上都是來源於這三大發現。他所列舉的三個重大的發現,竟然沒有一個是屬於他本人的——從這裡,人們也可以再一次看到他那謙虛、純樸的思想作風。的確,這三大發現都是在他進入科學領域之前取得的。
6 魯迅放棄學醫,改為從事文學
7 明朝袁崇煥在得知北京被皇太極率領的清軍士兵包圍,危在旦夕,明知未接到皇帝的命令(未接皇帝命令回京是死罪),仍然“士不傳餐,馬不再秣”,士兵不吃飯,戰馬不吃草料,兩天兩夜急行軍三百多里,回援京城。愛國赤子之心令人讚歎。
1 襄公三年, 晉國的國君問中軍尉祁奚他告老後,誰能夠頂替?
祁奚推舉他的仇人解狐做繼承人後來解狐死掉了國君又問祁奚:" 現在誰可以勝任 ".他又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坐了這個位子,這是一段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的佳話 .
2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麵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3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 革命導師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5 不炫耀榮譽的盧瑟福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把謙虛謹慎當作人生的第一美德來刻苦培養。他們因為謙遜豁達而獲得了世人更多的尊重。
盧瑟福早被授予爵士稱號了。1931年,因為他在科學界的地位而被英國政府授予勳爵稱號。他本人從來不把這些榮譽當作包袱。他宣告說:“我並不看重這個勳爵形式,因為它對我這樣的科學家有明顯的不利。”
盧瑟福從不掠人之美,他總是懷著無限感激的心情來緬懷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和團體。例如1932年,他在《麥克吉爾新聞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強調說:“關於原子轉變的第一個確切證明的榮譽是屬於麥克吉爾大學的。”他還進一步指出。1902年到1904年兩年間所積累的實驗證據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的,並且明確指出,“這個近年來激動人心的發現,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爾完成的。”他從來都不把一切榮譽和成就都記到自己的功勞簿上,他認為:“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並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新增到正在建立起來的偉大的知識大廈之中。”盧瑟福就是靠著集體的智慧而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盧瑟福在皇家文學學會(該會後來授予他艾伯特獎章)的一次演講中,詳細論述了玻爾的原子結構學說,並且指出,在他看來,25年來,精確地說,從19世紀末葉算起,總共只有三個基本的發現,那就是:1895年的X射線,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7年為湯姆生所證實的電子。按照盧瑟福的這一看法,後來的一切科學研究工作,實際上都是來源於這三大發現。他所列舉的三個重大的發現,竟然沒有一個是屬於他本人的——從這裡,人們也可以再一次看到他那謙虛、純樸的思想作風。的確,這三大發現都是在他進入科學領域之前取得的。
6 魯迅放棄學醫,改為從事文學
7 明朝袁崇煥在得知北京被皇太極率領的清軍士兵包圍,危在旦夕,明知未接到皇帝的命令(未接皇帝命令回京是死罪),仍然“士不傳餐,馬不再秣”,士兵不吃飯,戰馬不吃草料,兩天兩夜急行軍三百多里,回援京城。愛國赤子之心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