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途燈芯

    春秋戰國,持續了549年,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分裂時期,周天子的勢力微弱,諸侯割據,個個國家不斷的湧出,不斷的覆滅。小國、弱國更是大國們吞併的目標,而到戰國時期更是大國之間的博弈,然而,這個國家實力最弱,卻屹立800多年而不倒,在戰國七雄裡可謂資歷最老!

    而它,想必也有人已經猜到了,那就是燕國。在戰國末期,燕國一直對天下其他群雄自稱自己資歷最老,是延續了800不倒的諸侯國。然而,憑他自己的說辭顯然不能說服於人,但我們根據正史記載,西周開國皇帝周武帝姬發,將薊地封給了召公奭,建立諸侯國,燕國。然而召公奭卻讓自己的兒子去統治了薊地,自己留在了鎬京輔佐天子。並且至此,燕國從公元前1044年到公元前222年,統治長達822年。

    而對比戰國七雄的趙、魏、韓三國,在春秋末期,晉國被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天下。而這三國也就存在了不到200年,在資歷上根本無法跟800年的燕國相媲美。而秦國,早在春秋中期,才被封為諸侯國,所以從時間上來看,顯然資質也無法與燕國相比。

    再看齊國,他是從西周貫穿到戰國末期的老牌諸侯國,他最初是周天子給姜姓分封的地盤,齊國也是依靠海洋資源,並迅速成為了一方霸主,他不僅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之一!但它也被姜氏呂氏齊國與田齊分為了兩個時代,所以他的資質還是稍遜於燕國。

    在說楚國,他是長江附近的諸侯國,被周成王封楚人頭領熊繹為子爵,建立了楚國。在東南諸侯國裡,實力最強地盤最大,西至巫山,東至東海,南至南嶺,北至淮河一帶,實力強盛。但對於資歷,他必定是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所封諸侯,所以還是沒有燕國的時間長。

    雖然燕國資歷最老,但實力最弱,不過是遠離中原戰場,偏安自居罷了。終究逃不過秦始皇掃清六合,席捲八方的勢頭,終被消滅.但一件“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卻流傳至今,變成佳話。不得不說雖然國力最弱,但百姓那種不願被外人統治的心還是熾熱的。

  • 2 # 蓋世楠爵

    春秋戰國時期是禮奔樂壞的時代,是你攻我伐的局面,最終歸於秦統一,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不過齊國不戰而降。

    我認為最弱的就是燕國了,這個老牌的姬姓諸侯國。

    首先看春秋時期,五霸中都沒有燕國的份。不管關於五霸有幾種說法,齊(齊桓公)、晉(晉文公)、楚(楚莊王) 、秦(秦穆公)這個幾個大國都是得到肯定的。剩下的就是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了。

    其次看戰國時期,三晉、楚國、齊國、秦國、燕國。雖然燕國是戰國的七大國,但國力也是最弱的。燕國最輝煌的時候也就是樂毅伐齊,統帥五國聯軍。但那也不是靠燕國一家之力,靠的是三晉和秦、燕五國聯合。最後齊國還是復國了。

    至於燕國為啥這麼弱,也是有原因的。

    一、燕國在當時地理位置不好,處於苦寒之地,經濟發展不行。

    二、諸侯爭霸,都是以中原大地為中心。忽視燕國所處的苦寒之地。燕國也就在安逸中度過,忽視加強軍隊的發展。

    三、燕國國君也有自知之明,幾個大國誰也不得罪。

  • 3 # 鬼谷子智囊團

    誠邀。這個問題很有趣,咱們來交流一下。首先明確一下幾點共識,如果認可接著聊下去,如果不認可勞煩出門左轉。

    1.強弱關係是相對的,

    2.歷史和人們容易忽略失敗者,

    3.人們容易同情失敗者。

    4.我們看到的是歷史,而非真相。

    5.博弈,有時候就是弱肉強食。

    好的,答題開始。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所常說的春秋戰國,其實是屬於東周時代。

    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名義上當家人是存在的,而不是所謂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原因在於老闆的權力喪失了,只能看高管的臉色。

    春秋戰國,其實是兩個時代,如:孔子是春秋末期時代的,張儀是戰國時代的。

    主要以曾經的霸主晉國遭遇的“三家分晉”事件為分割線。所謂的三家分別是,趙家,魏家和韓家。是的,其實就是後來的趙國,魏國和南韓。

    雖然人們看不起秦國,覺得不是中原地區。但實際上“三家”的歷史淵源確實比不上秦國。

    那麼三家並立,各自為政,就導致了天下格局發生了變化,有原來還算和睦的“秦晉之好”演變成了秦國與三家的對立。

    如果說春秋時代大家還講點道德,還把周天子當回事,那麼戰國時代,大家就把道德和周天子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誰家最弱呢?如果從春秋時代判斷的話我查了很多資料,根據《史記·殷本紀》:“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

    是的,西周有八百諸侯,那麼到了東周有多少呢?其實沒有具體數字,但差不多共識是140多個。

    你沒看錯,經過幾百年的兼併戰爭,春秋時代的諸侯國還是有三位數。

    更要命的是,我們現代對這些諸侯國的事情大多一無所有,畢竟誰會記得弱者呢?

    所以有人說春秋最弱的是宋國,虢國,紀國,衛國等等,甚至有人說是南韓,其實都不是。

    弱者早以消亡,史料根本無從談起。

    那麼我們就姑且服從歷史的聲音:紀國,公元前690年,齊國軍隊攻破紀國都城。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紀國滅亡。

    強弱是有對比性的,所以南韓並不是弱國,人家可是戰國七雄,而且跟秦國正面博弈了數百年,實力可見不一般。

    為啥南韓要跟秦國正面交戰,原因很簡單,兩家是鄰居,而相比之下,跟秦國接壤的楚國,魏國和趙國都比南韓強大。

    所以,先捏軟柿子。但實際上戰國時代最弱的真不是南韓,比如衛國就更弱。但是太小了,沒人把它放眼裡,反而安全了。

    請聽題,如果你是嬴政,你要一統天下,你是先打遠的大國,還是近的小國呢?

    所以不管南韓如何掙扎,戰國時代第一個被滅亡的諸侯國正是:

    南韓。

  • 4 # 平江府知事

    這個問題範圍之大,定義之廣,含義不清,到底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裡面的諸侯國,還是包含所有。

    春秋時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止(或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稱為“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具體數量說法不一,最誇張的說法是八百諸侯國,出自《史記·殷本紀》:“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呂氏春秋·觀世》則說,“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

    目前普遍認為,當時有100多個諸侯國,共分公、侯、伯、子、男這五等爵位,從姓氏來分,又可以分為姬姓、姜姓、媯姓、姒姓、子姓、嬴姓、己姓、羋姓、董姓、姞姓、風姓等。

    戰國時期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止,這段時間稱為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小國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佈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之多正史跟野史沒有記載誰最弱,所以最弱的諸侯國就無從考就。同樣由於諸侯國之多,春秋時期有說鄒國,有說極國,有說記國等最先滅亡,戰國有宋國,騰國等最先滅亡的說法,眾說紛紜,誰都想爭第一,史學界也沒統一定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實瑪利是如何讚美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