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忍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

    張居正晚去世,以後絕對會和萬曆爆發衝突。在這方面,皇帝絕對會贏。張居正還是難免抄家滅族的結局。萬曆羨慕他祖父嘉靖,在鬥倒張居正後,他會斂財,遙控朝政,但是在黨爭方面依舊會和歷史上一樣。

  • 2 # 68814078

    張居正晚死30年的話,他會繼續推行萬曆新政數十年,整頓吏冶,加強軍事,推行一條鞭法,國家會在先前的基礎上更加國強民富,即使出現後來萬曆怠政數十年不上朝的局面,有張居正這樣賢相能臣在,有明朝良好而又成熟的內閣制度在,國家機制也能正常執行。因此就算出現後來的流寇作亂和滿清叩關,大明也有足夠的財力和軍力去鎮壓和抗衡,明朝國祚也能延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 3 # 經典快讀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張居正變法的背景、過程以及影響等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變法的背景。明朝末年,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王公貴族和官僚地主們佔有大量的土地,但由於他們掌握著實權,國家財政納稅的主力卻是廣大的勞動人民。稅賦徭役的不斷加重,使得社會矛盾異常尖銳,這已經對明朝的國本造成了根本性的影響。

    改革勢在必行。

    其次是變法的過程。主要在政治、經濟、水利和軍事上展開。

    政治上,從嚴管理官員,對官員實行嚴格的考核、獎懲,嚴厲打擊官場腐敗。

    經濟上,廢除以前的按照人頭收稅的制度,重新丈量全國土地,誰的地多,誰納的稅就越高,既減輕了百姓負擔,又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水利上,大力治理黃河、淮河,清理運河,整頓漕運。既加強了耕地灌溉能力又增強了水運,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

    軍事上,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將領,加強北方戰備防務,使得北方少數民族不敢進犯,確立“互市”政策,加強了與北方的經濟來往。為全國經濟發展營造了穩定的發展環境。

    可以說,張居正的新政改革使後期矛盾重重的大明政權得以鞏固發展。有例為證,改革前明朝財政年收入為白銀900餘萬兩,財政支出卻為1300萬兩。改革後僅存糧一項就達到年收入1300餘萬石,比改革初期多出五六倍。

    國家財力的增加,使得國家在應對國內、國外事務上更加遊刃有餘。最明顯的就是“萬曆三大徵”,充盈的國庫儲備使得大明王朝打贏了在西南、西北和北韓戰場上的戰爭,保證了國家疆土安全,鞏固了東亞地區領導的地位,打的日本老實了三百年。

    最後回到問題上來,那就是張居正如果晚死30年會如何?其實不用晚死30年,晚死10年的話,歷史也許就會真的會被改寫了。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張居正改革,前後共有10年,對個人來說,擔任十年內閣首輔,時間已經不短了,但對一個國家的改革尤其是全方位的改革來說,時間遠遠不夠。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比較成功的變法或改革所用時間,管仲改革40餘年,李悝變法50年,商鞅變法18年(商鞅雖被車裂,但制度已經深入人心,無法改變)。這麼短的時間,那些利益受損最嚴重的的官僚地主勢力還在,新的制度還沒有形成慣性,舊勢力會反撲,一旦反撲成功,其勢頭將會非常兇猛甚至慘無人道,這一點,從張居正的家族悲劇中就能看到。

    第二:張居正後再無強人。無論是萬曆、李太后還是其他大臣,都沒有張居正的魄力、手腕和雄心。改革的領頭人一旦缺失或者喪失信心,那改革必然會失敗。上天如果再給他十年時間的話,也許就真的能夠完成改革,大明王朝就會進入新的階段。

    歷史沒有假設,我們只有不斷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指導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大明亡了,大清也亡了,但相信以我們華人的毅力和智慧,終會在不斷的改革中歷練成金,走向復興。

  • 4 # 123青春不迷茫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推行一系列的政策,使國庫充盈。即使張居正晚死30年,明朝滅亡在所難免。當時,明朝內憂外患,國內有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山海關外後金虎視眈眈。吏治腐敗,官僚階級,橫徵暴斂。崇禎空有治國之心,但是能力有限。即使張居正不死,以崇禎猜忌多疑的性格,容不下張居正。張居正的下場,要麼被賜死,要麼老死獄中。明朝當時遭遇了世界小冰河時期,引發了大面積乾旱,爆發了嚴重的瘟疫。明朝滅亡,實在是氣數已盡。非人力能夠挽回。

  • 5 # 探微閣主

    張居正卒於西元1582年(萬曆十年),享年五十八歲;

    萬曆皇帝崩於1620年,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如果張居正晚死30年,也就是1612年,比萬曆皇帝早死8年。

    實際上,張居正的死是由於主持改革,政務繁重,操勞過度,染病而亡。即使再晚死三十年,也不可能再在內閣首輔的位子上。何況萬曆皇帝已經成年,早晚都要親政。

    所以,明朝的命運在當時已經不取決於張居正年壽,而是取決於萬曆皇帝親政後的政治傾向,在於萬曆能不能鞏固張居正改革的成果。

    張居正死後僅僅九個月,萬曆皇帝就抄了張居正的家產,逼死了他的兒子,家屬也被髮配邊疆。

    這才是真正決定著明朝命運的決定。

    在反對張居正的人的眼裡,這是一場空前的勝利;

    而在那些真正想幹實事的人的眼裡,這是一記警鐘。張居正替朱家操碎了心,替大明帝國續了命,死後卻遭受如此待遇。還是別太積極了,天下終究是朱家的天下。

    這是萬曆最大的敗筆!

  • 6 # 不羈得有學問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張居正何許人也?有人稱他延長明朝國祚四十載。也有人稱他是唯一一個名副其實的宰相。

    那他做了哪些成就。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改革之前的大明王朝。

    1.宗室藩王驕奢淫逸,目無王法

    2.官吏腐敗不作為

    3.武備鬆弛

    4.國庫空虛

    5.外患常在

    總之一句話,內憂外患,爛攤子一堆。

    而張居正卻又是個想要有所作為,為國家做點事的人,於是毫無背景的張居正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中奮鬥了三十四年,在他五十七歲做上了內閣首輔。而此時的皇帝萬曆還年輕,才十歲左右。於是張居正手握大權,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上,實行考成法。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中心是解決官僚爭權奪勢、翫忽職守的腐敗之風。

    軍事上,用戚繼光鎮薊門(今河北遷西縣西北),李成梁鎮遼東(今遼寧遼陽),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加強北方的防備

    經濟上採取清查土地,改革賦稅的方針

    總體來說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空空的國庫糧倉滿了,不僅把債務還了,手裡還開始有了餘錢。

    正當勢頭不錯,看見光明時,張居正身體就誇了,張居正在位時的許多政策也被推翻,大明又開始走向黑暗。

    所以如果張居正能再活三十年,大明會成什麼樣子。

    我來做兩個假設1.萬曆繼續任由張居正搞改革。

    如果萬曆支援張居正搞改革的話,那很可能今日還是明朝。三十年的時間,持續不斷地改革,足以使一個王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會發生閉關鎖國,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敢來挑釁一個生機勃勃的大明。有可能第一個環遊世界是大明人。有可能工業革命從大明開始。總之三十年的時間足以化腐朽為神奇。

    第二個假設,萬曆不支援。

    萬曆

    張居正執政十年後,此時的萬曆也差不多二十來歲。作為一個皇帝,當然希望自己執政握權。現在政執了,下一步就是權了,而張居正如果要改革的話,肯定要握權,於是張居正與萬曆的矛盾就會凸顯。有可能前幾年張居正還能壓制住萬曆,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張居正得罪的人也會越多,受到的排擠就會越大,皇帝奪權的機會也就越大。而且這種究是朱明王朝,所以就算張居正的身體還能再活三十年,他也不可能繼續改革三十年,最多保留他的政策三十年。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也許明朝的國祚會延長一百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道即巔峰的明星你們記得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