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胖和小豆
-
2 # 媽咪V我愛你也喜歡你
嬰兒的腎臟負荷功能比較差,如果吃的食物過鹹會導致腎功能受到損害。
看過育兒書上面建議一歲以內的嬰兒最好不要吃鹽,但是如果只是吃少量的鹽,危害性應該不大。
孩子吃輔食最好還是以清淡為主,我家孩子一歲內我做輔食沒有新增過鹽和任何調味料,食物本身都會有自己的味道,孩子照樣吃得津津有味,煮麵條我不放鹽他也照樣吃得香噴噴的。
-
3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在嬰兒出生的前6個月純母乳餵養,滿6月齡起,在繼續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新增輔食,以滿足其生長髮育對營養的需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指出,“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想要實踐這一原則卻阻力重重,甚至充滿誤區:
長輩憤憤然:“不加鹽,沒味道,難怪孩子不愛吃!”
廣場大媽說:“不吃鹽,沒力氣!”
寶爸興沖沖地說:“我給孩子買了兒童醬油、兒童肉鬆!”
寶媽斬釘截鐵地說:“別用鹽了,我把海蝦皮磨成粉,代替鹽調味!還能補鈣呢!”
請問,以上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所謂“以理服人”,讓我們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學起吧!
嬰幼兒每天可以攝入多少鹽?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鈉的攝入量應不超過2000mg(相當於5g食鹽),7~24月齡嬰幼兒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不超過350~700mg(相當於0.9~1.8g鹽)。
7~24月齡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過量攝入食鹽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以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可能會疑惑:不是說“輔食不加鹽”嗎?怎麼又說“7~24月齡嬰幼兒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不超過350~700mg(相當於0.9~1.8g鹽)?
這裡,我們就需要了解什麼是“隱形鹽”。
什麼是“隱形鹽”?
食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NaCl),能在體內分離出鈉離子。
1g食鹽=400mg鈉,1g鈉=2.5g食鹽
“鈉”不僅存在於食鹽中,母乳以及其他天然食物裡都存在,比如肉、魚、蛋、水產類、水果蔬菜等。因此,儘管孩子的輔食中沒有人為新增食鹽,但是,也可能因為天然食物中“隱形鹽”——“鈉”的存在,導致鈉攝入總量超標!
母乳中的鈉含量可以滿足6月齡內嬰兒的需要,配方奶的鈉含量高於母乳。7~12月齡嬰兒可以從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動物性食物中獲得鈉。13~24月齡幼兒開始少量嘗試家庭食物,鈉的攝入量將明顯增加。
高含量“隱形鹽”藏在哪裡?
經過加工後的食品,其中的鈉含量大大提高。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麵條、麵包、餅乾等。雞精、味精含鈉量也很高,應特別注意。某些醃製食品和預包裝食品也屬於高鹽(鈉)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分辨?
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中,“鈉”是強制標示專案,購買時應注意食品的鈉含量。
按照中國的食品標籤法,食品標籤上需要標示每100g食物中的能量以及各種營養素的含量,並標示其佔全天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NRV%)。
一般而言,超過鈉30% NRV(營養素參考數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購少吃。比如這款千島醬,鈉的NRV%高達60%!是絕對不建議給嬰幼兒食用的,成人最好也控制一次性的進食量。
避免“隱形鹽”超標,你可以...
儘量選擇新鮮的天然食物雖然天然食物中也含有鈉,但比起加工食品來,天然食物中的鈉含量可就少得多了!如果食用新鮮、烹飪得當(建議多采用蒸、煮)的話,還能保留更多的營養素。因此,不妨將孩子輔食中的加工肉泥、果蔬泥用鮮肉和新鮮蔬菜剁泥,水果用刮泥代替,最好不過!
當孩子咀嚼和吞嚥能力更強時,用新鮮的果蔬塊代替果乾,不僅能讓孩子品嚐到更多的天然味道,利於味覺發育,也能在色澤、形狀、口感和多種多樣的觸覺上給孩子帶來豐富的刺激!
自制輔食和零食對於孩子喜歡的零食或輔食,如餅乾、饅頭、麵條,不妨在時間充裕的時候親自下廚,既可控制鹽和糖的新增,還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勞動的快樂!
Ps:自己做餅乾,可以選擇減糖低鹽的方子。
自己做饅頭、麵條,就不必再新增食鹽起筋道了,可以加點菠菜汁、南瓜泥、紫薯泥等,色澤既好看,營養也豐富!
和家人共同學習營養知識很多家庭中,長輩的口味相對偏重,除了長期的生活習慣,還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味覺退化導致。因此,家長儘量不要以自己的口味去判定嬰幼兒輔食“口味太清淡”。
在製作輔食時,家長可以透過不同食物的搭配來增進口味,如番茄蒸肉末、土豆牛奶泥等,其中天然的酸甜味和奶味是嬰幼兒最熟悉和喜愛的!
這些誤區要避開!
誤區一:不加鹽,沒味道,難怪孩子不愛吃!
孩子味蕾更為敏感,食物本身的原味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刺激,沒有必要再加鹽調味。
如果孩子不愛吃輔食,家長需要分析是餵養方式問題、食材問題還是時機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認為是“輔食不好吃”。
誤區二:不吃鹽,沒力氣!
“吃鹽有力氣”,這種說法並沒有錯。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能在體內分離出鈉離子。鈉離子是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物質,寶寶的身體也需要。但是,無論媽媽的母乳,還是市場上銷售的配方粉、嬰兒米粉、嬰兒麵條等食物中,其實都含有鹽的成分。
所以不是說寶寶完全不能吃鹽,而是對寶Bora說,吃奶、吃輔食的時候,攝入的鹽分已經足夠了,所以不需要再額外新增食鹽。
誤區三:兒童醬油/肉鬆放心吃!
兒童醬油、寶寶餅乾、兒童乳酪,如今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兒童食品,仔細研究起營養成分表來,有些鈉含量和成人食品相差無幾!
孩子天然愛吃有鹹味的食物,但接觸食鹽越早,孩子對鹹味的喜好就越強烈,隨著長大就會吃得更鹹,鹽的攝入就會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髮現:給孩子偶爾吃了一次加鹽的食物後,孩子就不太接受原味輔食,變得偏食、挑食的原因。
誤區四:蝦皮磨成粉,代替鹽調味!
蝦皮是曬乾的小海蝦,部分還經過加鹽醃製,很多家長喜歡將蝦皮磨碎,當做調味料加在輔食裡。可是,100g蝦皮中的含鈉量約5000mg!如果將蝦皮加入孩子的輔食中,並且符合家長的口味時,孩子無形中攝入的鈉可就不少了!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每次我們跟寶寶做麵條時間都會鬧矛盾,媳婦總是給寶寶輔食放兩次鹽,我說放一點就夠了,不用感覺到有鹹味,當我們感覺麵條有一點點鹹味時鹽就多了,媳婦總是不聽,你們說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回覆列表
1.寶寶腎臟沒有完全發育好,過早食鹽會對腎臟造成極大負擔。
2.過早給予含鹽食物,會讓寶寶味蕾接觸到濃重的口味,破壞寶寶的味覺。對長大後的飲食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