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影無眠夜歸人

    這個假設性的問題不錯。

    創業難守業更難

    開國皇帝一般都是馬上打天下,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面對滿朝功勳將領們,合適的接班人非常重要。無眠認為不論是朱標還是朱允炆都不合適。唐朝之所以會出現貞觀盛世,是因為作為皇二代的李世民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貞觀盛世也就變成了天方夜譚。

    柔弱的漢惠帝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開創漢家基業。他的嫡長子劉盈繼承皇位,劉盈的脾氣硬格與朱標有很多相似之處,單純從家庭來說,他們可能是一個好大哥、好兄弟,但是在治國理政方面他們過於柔弱。劉盈資質平平,面對呂家外戚的壯大,他根本無能無力。如果沒有劉邦和呂后給他把陳郗、韓信、英布等功臣滅掉,漢朝難免不會淪為短命王朝。

    無守業能力的朱允炆

    朱元璋為朱標和朱允炆誅除有能力卻飛揚跋扈的刺頭,藍玉和胡惟庸等人,給他留下的不是腐儒齊泰、黃子澄就是李景隆這樣的庸才。

    如果沒有呂后專權也沒有人去和劉盈爭帝位,因為他的身份是嫡長子,就像朱標如果在世朱棣不會起兵一樣。作為皇太孫即位的朱允墳,即位後就拿叔叔們開刀,本來就壓不住陣腳的他,自然會遭遇到文治武功強他百倍的皇叔朱棣的抵抗。

    回到問題,如果朱允炆等到朱棣死後再削藩,寧獻王朱權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朱棣。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朱允炆根本不適合做開國皇二代,他適合做朱瞻基這樣的太平天子,前提條件是朝中有能力卓絕的文臣武將輔佐。

  • 2 # 南柯396

    歷史不會改寫。

    因為朱允炆就不是那樣的人。他的政治智慧跟他的爺爺比起來,差的太遠了。即使朱元璋在臨死前已經做好了安排,依然不能挽救從建文帝即位伊始就已經註定的命運。

    在削藩這個問題上,皇帝是主動的一方,他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削,怎麼削,削誰,如何善後···這種種問題。朱棣是被動的一方,他就像待宰的羔羊一般,只能默默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這麼好的開局,到了朱允炆的手裡,卻被下成了一手爛棋。朱元璋去世,諸皇子到京服喪,本可以藉機扣留朱棣,卻被朱棣裝瘋賣傻所騙,將其放走。他的兩個謀臣齊泰,黃子澄竟然毫無表示。朱棣扯起清君側的大旗發起靖難,本應該立刻以反賊的名義出動大軍將其誅殺,朱允炆身為人君,卻大發婦人之仁,警告三軍不得傷害皇叔。使得朱棣屢次三番逃出官軍的包圍。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在說明,面對波詭雲譎的政治環境,新繼位的建文帝缺乏應有的帝王氣魄和膽略,使得處理起政局來瞻前顧後,拖拖拉拉,給了對手成長的時間。

    至於讓朱允炆熬死朱棣再削藩,就算侄子同意,叔叔也是急不可耐了。早在朱元璋在世時,朱棣就被學問僧道衍和尚灌輸了造反有理的思想,在南京服喪回到封地不久就樹起了靖難的旗幟,擺開陣勢要跟他的侄子大幹一場。對於這麼急切當皇帝的一個人,你讓他終老一生過一過氣藩王的日子,他是怎麼也忍受不了的。無論是否有削藩,對於朱棣來說,目標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皇位,為了實現九五之尊的夢想,哪怕讓他編一個理由他也會造反的。

    這就是歷史,不容假設,結局在開始或許就已經註定。這是朱棣的大幸,也是朱允炆的不幸。無奈生在帝王家,面對爺爺的寵愛,他以皇太孫的身份成為了皇位的繼任者。即位之初的他或許有一番大幹一場的雄心,想要開創出一個煌煌盛世,無奈他面對的是一個有勃勃野心的皇叔,這場戰鬥在開始時,或許就應經註定。

  • 3 # 玩轉文史

    削藩是明朝歷史發展的必然,在藩王戍邊政策之下,藩王就相當於一個獨立王國的君主,擁有自己屬地的人民、土地和稅收,擁有高度治理權,在一代代的傳承發展中,皇上作為最好統治者,對藩王的控制和管理越來越弱,藩王造反是遲早的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其實早在朱元璋籌劃建立藩王戍邊政策時,督察院御史就曾經力爭建言,但是老朱太相信自己的幾個皇子了。

    唐朝的安史之亂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朱允文等到朱棣死後再削藩,明朝也遲早會遭受藩王治亂的禍害,這是必然,但至於會不會君王易主,卻未可知也,取決於當權者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和軍事、經濟等綜合實力的考量。

  • 4 # 小島知風

    假設朱允炆在燕王朱棣死後在削藩,很有可能會改寫歷史。

    朱允炆為人年輕太過急躁

    實際上朱允炆的想法削藩是沒錯的,錯就錯在他剛一登基立足未穩便急著削藩,那豈不是要亂。

    再看朱棣當初以抵禦削藩為名起兵清君側,但是朱棣真坐上江山以後他又是如何對待藩王的呢?

    朱棣登基為永樂帝以後他也是削藩了,只不過和朱允炆做法不一樣,他是溫水煮青蛙似的削藩,他第一步把邊塞親王如寧王朱權等遷往內陸,把邊塞軍權收回皇帝手中,第二步裁撤藩王官署,削除藩王三護衛(三護衛就相當於藩王手中的兵權),第三步限制藩王活動範圍和人身自由,把藩王限制在封地之中,由地方官監視藩王的一舉一動。

    朱棣這個辦法可謂是削而不廢,即保留藩王王爵名位,但是不給你實際任何權力,財富隨意給你,但是你就得當一個閒散的廢物王爺。

    可以說朱棣這一招比朱允炆上來就要把所有藩王爵位都撤銷溫和多了,這也說明了朱允炆為人太過於年輕氣盛,做事太過急躁,以至於讓朱棣有了推翻他的名義。

    如果朱允炆採取削而不廢的辦法會是什麼結果

    如果朱允炆在當時就用朱棣這個辦法削而不廢,那麼他很有可能改變歷史,以後明朝帝王就會是太子朱標和建文帝這一系的人。

    其實在朱允炆削藩期間最大的阻礙就是燕王朱棣,其他藩王像周王朱橚等幾個藩王在當時已經被廢為庶人,他們並沒有怎麼反抗,如果朱允炆削而不廢的話,他們會更加感恩戴德。

    在朱允炆時代實力最強的藩王其實是寧王朱權,他麾下的朵顏三衛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當初朱棣起兵時候想聯合朱權,但是朱權內心並沒有想過推翻侄子朱允炆,因為朱權與朱允炆之父朱標關係非常好,他是忠於朱允炆的,但是朱棣看中了朱權手中朵顏三衛的強悍戰鬥力,於是他是設計綁架了朱權,強迫朱權把朵顏三衛借給了他,他有了朱權的朵顏三衛之助才能有實力和朱允炆的朝廷一較高下。

    所以朱允炆在削藩期間包括實力最強的寧王朱權在內都沒有起異心,只有野心蓬勃的燕王朱棣才會想著借這個名頭起兵反抗實現自己的野心。

    如果朱允炆像朱棣這樣採取溫和的削而不廢的手段削藩,那麼像朱權這樣親王會非常合作的交出兵權,朱允炆這麼做的話,朱棣也沒有理由起兵,朱允炆的手段只要溫和一些,再強加以權力威脅,那麼朱棣很有可能就像最後朱權一樣一輩子做一個富貴閒散王爺。

    寫在最後

    說白了朱允炆還是太年輕,政治經驗不足,政治手段也不夠高明,比他叔叔朱棣差太多了,如果朱允炆能隱忍幾年,慢慢溫水煮青蛙,逐步把藩王權力削減下去,朱棣即使有野心想起兵也找不到合適名義,即使倉促起兵肯定也會被消滅。

    還是朱棣老謀深算,其實主要還在於朱允炆登基前都活在朱元璋的庇護之下,沒有得到太多的鍛鍊,不知這人心險惡。朱元璋光想著幫孫子清理外姓功臣了,把自己的家的家賊忘掉了,他從沒想過如果他的兒子不服他的孫子當皇帝該怎麼辦,當然也不是沒想過,應該是想了,他最終還是沒捨得對自己的親兒子朱棣下手。

    實際上你看朱棣篡位成功以後一直都是在努力的削藩,把藩王削而不廢,一直到朱棣晚年,他最終把自己親弟弟朱橚的三護衛權力全部裁撤,這場削藩大戲才算落幕,朱棣削藩一直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才徹底把藩王權力完全廢除。

    朱棣用了二十年時間才做成了朱允炆想在幾年之內就能完成的削藩大業,所以你來想想朱允炆是不是太過於急躁妄為了。

    朱棣當初打著反對削藩的名義篡奪了皇位,最終他卻替朱允炆完成了削藩大業,這時朱棣才發現原來變成自己當初最痛恨的人是這麼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目前一歲,吃飯的時候老是跑,該不該追著喂?現在開始約束她養成一個好習慣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