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樂融融
-
2 # 鑫時空剪輯
酸鹼體質惹人愛,從此不讓癌症來
據查: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及絕大部分病人,若作動脈血氣分析檢查,會發現其血液的PH值均處於都7.35-7.45之間,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在7.40左右波動,只有極少數危重病人或急症病人其血液PH才有可能偏離正常範圍。
當體內的酸度超出人體承受範圍,大部分會經由呼吸由肺排出,而體內過量的酸無法及時排出體外,會直接導致一個人的休克。
你吃掉的任何一樣東西,到了胃裡經由胃酸攪拌都會變成酸性,再由腸道中和變成鹼性。所以,丫在吃東西之前測量酸鹼度,有什麼實際意義嗎?吃鹼性食品那麼好,大家為毛不拿著小蘇打一包一包吃呢,那東西的鹼性絕對比黃瓜強太多了吧?
莫不是說蘇打餅乾,才是最健康的食品?
按照上圖的吃法,一天下來,這肚子裡面要存多少氣體等待排洩啊。
晚上一杯奶,健康又美白
記得小時候外國電視節目上總會出現一個橋段,溫柔的媽媽捧著一本書,在孩子床邊講故事。故事講完,孩子把床頭的牛奶飲盡,媽媽寵溺地摸一下孩子的頭,孩子香甜的睡去。
傳聞這樣會讓人的面板變得像牛奶一樣白嫩柔滑,而且還能幫助睡眠……
有一陣子工作壓力較大,我咬著後槽牙嘗試了一下小時候那個甜美的片段。
腹瀉到天亮的感覺誰體會過?幫助睡眠?幫助我離開床褥睡眠是嗎?
後來在網上一查,原來是這樣的
餐後水果拼盤上,充當甜點身體棒
自從上次被牛奶事件坑了以後,我就再也不相信網路傳言了。
近期因為對自己的飲食愈加放肆,導致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體重直線飆升40斤。這對一個自認抓著八零後尾巴的老鮮肉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鍛鍊這輩子又不可能鍛鍊,所以我把目標放在了食補上面。
據查,餐後一個蘋果,可以延緩胃腸蠕動,抑制吸收,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等等,抑制吸收?
胖就胖吧,我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想吃東西_(:з」∠)_
所以說,養生方面,千萬不要偏聽偏信。正確積極地對待自己的生活自是正確無疑,但也要找對方法,合理養生。
切勿聽信了網路謠言,養生不成,反而害了自己。
-
3 # 說實話做點真事
老時候大人教育小孩時,經常說:吃了人家的東西嘴短,拿了人家的東西手短。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小孩子的腦子裡,這就是規則。現在怎麼樣呢。所以說,只能是國家,行業,人群,制定出行規,國家法規,對人對事的規則,才是硬道理,有了規則,文明也就有了,不守規,不誠信的人和事就無立足之地了,這行業騙人,那行業騙人,你如果沒有天上掉金子能砸著你的心態,能騙著你?。
回覆列表
誰都希望遠離災病、永遠健健康康的,
因而養生的話題和需求從不會過時。
但是和酒有假酒、藥有假藥一樣,
一套一套的養生說辭其實也有假。
那些年我們一本正經、潛心奉行的養生秘籍可能只是一些缺乏科學依據的無稽之談。比如說:
保健品“有病治病,無病養生”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對健康養生的日益重視,保健品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少朋友甚至將其捧上“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神壇。
但是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正規的保健品在使用得當的前提下可能會對補益身體和疾病治療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它不是藥,不能代替藥,治不了病,也救不了命!
而且,市面上的保健品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不合格的保健品或不恰當的滋補方式不但於健康沒有益處,反而隱藏著潛在的危害,甚至可能誘發癌症。
適當飲酒,有益健康“少量喝酒有益健康,尤其是紅酒,對心臟有好處。”這個說法流傳確實很廣,但其實並不靠譜。
2018年發表於頂尖雜誌《自然》上的一篇最新論文表示,劍橋大學科學家透過動物模型發現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會對造血幹細胞造成顯著影響,破壞其功能進而致癌。而且任何酒都不例外,包括紅酒,因為它們最重要的成分始終都是——酒精。
早期確實有些報道說少量喝紅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甚至是死亡率。但大規模的試驗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不喝酒的人,比少量喝酒的人得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機率更低。正因如此,權威機構美國心臟協會給出了明確的警示——不建議任何人以“降低冠心病風險”為理由而開始飲酒。
隔夜茶不能喝對“隔夜茶”的擔心,一般來自茶裡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胃裡和胃酸反應,會產生強致癌物——亞硝胺。是不是很害怕?
但是脫離劑量(喝多少)談毒性,是耍流氓的邏輯。國家規定飲用水中,亞硝酸鹽的安全標準為每毫升不超過1微克。而相關機構做過實驗,將茶水靜置24小時,亞硝酸鹽含量上升了兩倍,達到“恐怖”的——0.130微克每毫升。也就是起碼要連喝7杯“隔夜茶”,才有致癌風險啦。因此這個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雞蛋一天吃只一個,吃多了吸收不了關於吃雞蛋,民間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一個一天只能吃一個,吃多了身體也吸收不了,還會導致膽固醇攝入過多,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首先,雞蛋的營養成分很好,富含優質蛋白和各種微量營養成分,對健康大有裨益。而一個雞蛋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為人體每日所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遠未超標,因而不存在“吃多了不能吸收”的問題。
其次,蛋黃的膽固醇含量較高,這是事實。但2015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已經取消了“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低於300mg”的限制,而且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對血膽固醇水平沒有多大影響。因此因膽固醇含量高而封殺雞蛋是沒有必要的。
的確,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鍾南山院士曾把步行視作“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他提供的一組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週步行大於或等於4小時的65歲以上老人比每週步行小於1小時的65歲以上老人,心血管發病率減少69%,病死率則減少73%。
但是,日行萬步並不適合所有人,盲目追求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
對於體型偏胖的、關節有問題的、沒有運動基礎、體能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不應盲目地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去刷步數,因為很有可能6000 步對於他們來說太多了。比如說,關節炎患者步行太多,可能會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從而引起關節疼痛和腫脹,加劇關節的磨損,導致關節退變進一步加重。
而對於健康人群來講,連同下樓取外賣、上廁所這些活動都算上的一萬步也並不足以為健康帶來真正的好處。
所以,與其追求手機上的數字,不如積極地改變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
以上為您列舉了幾種並不靠譜的養生傳言,
類似這樣的資訊其實還有很多。
關注健康固然是好事,但切忌不加分辨,
盲目嘗試道聽途說的各種資訊。
關於養生,還是要講究科學。
以上問題由美中嘉和醫療團隊整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