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稱小建哥
-
2 # 牛百歲3
,,錘鍊民族魂,,
生生不熄求生難,
卓卓五千勤奮間。
求新圖強臥膽志,
錘練捍衛民族膽!
-
3 # 往事蒼茫
沒有大的戰爭,和平時期最長的是宋朝,大概有300多年時間。
宋朝(960年—1279年) 分為兩個階段:北宋(960-1127) 和南宋(1127-1279)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宋朝開國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在軍事上積弱,1127年徽、欽二帝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1279年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元。
但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上的中國——為何戰爭不斷。
像中國這樣,短則百年,長則數百年間總要發生一次自殺性震盪,而且來勢之兇猛,舉世罕見。這引起很多疑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不是如此。每一次劫難來臨之際,都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暴君。為什麼暴君們的暴虐程度常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力。
漢文化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成為如梁漱溟先生所謂的早熟的文明。與西方歷史相比,3000年前就建立一個統治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政權,確實是一個奇蹟。最初的漢文化所處的地理位置,與西方相比更為封閉。
這種封閉性使得周邊未開化地區缺乏可比較物件,並且能夠充分甚至唯一地顯示了漢文化的先進性,正是這種差異使得漢文化具有高度的輻射力和凝聚力。
以至於自秦以後,藉助文字統一和科舉制兩樣法寶,雪球滾了1700年,就滾出一個疆域比較穩定的大帝國:滿清王朝。
更為奇蹟的一點是,近代以前,每一次異族的成功入侵,如果不被漢文化同化,就只能做個短命王朝,蒙元統治一百年已經算是命大的,但最終還是煙消雲散;滿清入關,積極漢化,但最終結果是連滿語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滿族人與漢族人基本上無法分辨。
可見近代之前,漢文化對周邊少數民族所具有的融化力確實全球罕見。
中國曆代王朝,絕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窩裡橫。這是一種保守的內守型文化的特點。即使從日常的家庭關係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種現象,許多人家,所謂的一家之長的男人,在家人面前擺足了權威,但在對外鄰居的關係上卻四面討好、八方玲瓏,深怕得罪了人。
這樣的現象不獨古代如此,現在的中國,這樣的家庭不也是比比皆是嗎。
明代中國在這方面可謂典範,三寶太監下西洋,西方人對於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居然毫無軍事目的十分驚訝,他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然而,對於明王朝而言,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有說法是為了找建文帝),擺出一幅和平使者的姿態,然而,看看明王朝對待本國官民的暴虐統治,我們很難得出其熱愛和平的結論。
可以想象,如果在西洋途中,遇到蔑視王威者,他們還能繼續和平.即使像滿清這樣驍勇善戰的民族,在漢化之後,也變得萎靡不振,晚清時代與康熙時代可謂天壤之別。這當然與明朝確定下來的成熟科舉制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此處就不多談了。
這種窩裡橫現象並非所有農耕民族獨有,而是與前面所說的土地二級處分權之間關係很大,土地權利的非穩定狀態所導致的人們對生活變化的恐懼,對於自己孜孜以求而獲的權利失去的恐懼,都使得人們普遍地養成勤勞但不勇敢的人格特徵,對弱者蠻橫正是怯懦的表現。
近代以來,中國在外交上的表現,特別說明這一特點。對於曾國藩的人格,及其理學思想以及他作為晚清忠臣這些方面,我都深為佩服。但是,他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的殺伐之心卻令人心悸(他作為一個理學家,在自己的日記中也表達了這種懺悔)。
當李鴻章問他外交策略的時候,他說了一個字,對待洋人要“誠”。幸好李鴻章沒那麼傻,不然清朝的外交豈不更加一塌糊塗,他不明白西方的外交政策除了利益,從來沒有其他東西——這一點至今也沒有什麼改觀。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中國曆代直至現當代一直在延續,對待外國盡心逢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對待華人生殺予奪——“寧與外賊,不予家奴”,然而有趣的是,普通華人相應的政治思想結構也是“寧要本族魔鬼,不要外族天使。”
回覆列表
原始社會:黃帝堯舜禹→約170萬—4000年前→史前→黃帝堯|舜→ /
2、奴隸社會:夏朝→前2100-1600 →第一個國家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啟→陽城
商朝→前1600-1100→武丁中興、文字接近成熟→湯→亳—殷
西周→前1100-771→華人暴動、共和行政→武王→鎬
東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春秋五霸、弭兵運動新興地主階級→/→洛邑
戰國→前475-221→戰國“七雄”、百家爭鳴→/→/
3、封建社會:秦朝→前221-206→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焚書坑儒、商鞅變法→秦始皇→咸陽
西漢→ 前202-公元8年→推恩令張騫出使西域、獨尊儒術→漢高祖→ 長安
新朝→8-23→/→王莽→長安
東漢→25-220→黨錮之禍、黃巾起義、佛教→光武帝 →洛陽
三國→魏→220-265→九品中正制、屯田制→曹操→洛陽
蜀→221-263→平定南中、五次北伐→劉備→成都
吳→ 229-280→衛溫首次出使臺灣→孫權→建業
西晉→265-316→八王之亂、九品中正→司馬炎→洛陽
東晉→317-420→/→ 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 →420-581→孝文帝改革六鎮大起義、玄學盛極→ /→/
隋朝→581-618→三省六部制瓦崗軍農民大起義→楊堅→大興
唐朝→618-907→均田制、租庸調、貞觀之治、武則天建周、開元盛世、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唐高祖→長安
五代十國→907-960 →“五代十國” / /
宋朝→北宋→960-1127→科舉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針及火藥、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趙匡胤→開封
南宋→1127-1279→高宗→臨安
遼朝→ 916-1125→“澶淵之盟”、民族獨特的文字——契丹文→耶律阿寶機→上京
西夏→1038-1227→“慶曆和議” →李元昊→ 興慶
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領戶分封制、怯薛軍、四等民族劃分、元曲燦爛輝煌→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內閣大學士、鄭和七下西洋、土木之變、永樂大典 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1644-1911→康乾盛世、更名田攤丁入畝、四庫全書→ 努爾哈赤→北京
二、中國近代史: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
太平天國→1851-1864→/→洪秀全→/
戊戌變法→1898→ /→/→ /
八國侵華→1900→ /→/→/
辛亥革命→ 1911→ / →孫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