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0562347727
-
2 # 慢慢遊世界
以前端午節,老一輩會在家自己包粽子,現在我們都買現成的,傳統的肉粽、豆沙粽、赤豆粽是最喜歡的口味。我家門前有條蘇州河,端午節當天區政府會組織賽龍舟,很熱鬧~
-
3 # 太極檔案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二、划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三、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最讓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傳》中許仙聽信法海讒言,在端午節這天將雄黃摻入酒中給白娘子喝,使其變回原形。
四、掛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五、掛艾草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六、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七、破火眼
在江蘇、江西等地,端午節當天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八、打李子
舊時在四川成都等地方的人在端午節當天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九、洗龍水
在海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面板疾病,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十、畫額
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十一、躲五
農曆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週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十二、遊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遊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
4 # 客家資訊資訊
我家鄉是廣東梅州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其實有很多習俗 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插艾草”,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最有趣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吃飯午飯就可以和夥伴們一起去河裡洗澡游水,小時候夏天要去河裡游泳 得過了端午節才能去,大人們都跟小孩說,過了端午節後去洗 身體健康不怕生病
-
5 # 阿飛4411931
我的家鄉是湖北天門的,,,按說都跟屈原一樣屬於楚國,,我們這邊是吃粽子,,划龍舟好像也是有,但是我一次沒見過
-
6 # 高山流水54253256
漢中北鄰關中,南鄰四川,東望湖北,是秦楚蜀文化的交匯之地,民俗文化南北兼有,尤其是端午節,最能顯出漢中特有文化味的。
記憶最深,印象最美好的是我兒童時期的端午節。那時,端午節還未到,人們早早就忙活準備了。看見那兒有竹林,就要鑽進去撿幾梱竹筍殼。人們最喜歡鑽進斑竹林裡撿筍殼。斑竹筍殼又寬又長又厚實,多放一些糯米也不易散漏,葉大好定型,包出的粽子有稜有角很中看。還要早早準備蜂蜜,將新收的麥子磨成面,買些色彩鮮豔的絲線,挑選大個的蒜,積存些雞蛋……
端午節當天,早飯吃畢,大人們忙著淘糯米,泡糯米,包粽子,煮粽子。做粽子可是個細作活,先要將幹筍殼泡軟洗淨沸水煮,再漂洗至水清無異味才包。包好煮好,再放進涼水盆沁涼,已備中午節日飯食用。
端午節那天百草都是藥。到那天,年少的我們早早起床約起一幫小夥伴去山邊地頭扯艾蒿,水塘邊拔菖蒲。正宗的艾蒿枝幹和葉背面都泛出噗噗白色,菖蒲選的是那種漲勢旺葉片像長劍一樣的,一人一捆高高興興抱回家。於是家家戶戶的門前和窗戶邊都掛著艾蒿菖蒲,小鎮的街巷裡就彌散出淡淡的艾草藥香。
女孩們也沒閒著,將筍殼撕成一寸兩寸的條,摺疊成菱角,裡面裝些曬乾了的艾葉菖蒲等香料,然後用紅的黃的綠的等色彩鮮豔的絲線纏繞,在一端引上吊線,另一端加上五顏六色的線穗,精緻、玲瓏,煞是好看。愛招搖的女孩將它佩戴在身,有的掛在睡房蚊帳的吊鉤上,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郁,艾草藥香還可以驅逐蚊蟲的叮咬。
下午4點左右,節日飯就開始了。那時肉很緊張,一般都是臘肉、豆角、洋芋一鍋悶,即好時將雞蛋、大個兒紅皮蒜放入鍋裡再煮。熟了,鍋蓋一揭開,熱氣升騰,滿屋子便瀰漫著臘肉洋芋豆角和大蒜的混香。多日不知肉味的姐妹兄弟們哪禁得住這濃香的誘惑,齊撲撲的圍在桌前,只等開吃。這時,父親取出一瓶散酒,一小包雄黃,將橘黃色的雄黃粉末慢慢倒入酒瓶中,搖晃均勻再沉澱清澈就倒酒了,能喝酒的一人一杯。我們小孩們搶著吃臘肉,瘦肉坨坨一口咬開,一股特有的臘肉濃香撲喉而來;剝開粽子蘸上蜂蜜咬一口,沁心沁心的涼,直入心肺的甜;那白生生細膩膩的蒜瓣,微微辛辣的蒜香令人心清胃開。吃著搶著鬧著,不一會兒肚子就吃得脹鼓鼓的了。
吃畢飯,父親就將餘下的稀糊糊的雄黃酒給孩子們畫臉,畫成古戲中的掄刀舞槍的猛將,臉畫得越花越好,越兇惡越好。額頭上,臉上,鼻尖上,連耳朵裡外都塗畫的橘黃黃的。最後,還必須要剩餘一些雄黃酒,灑在房前房後的簷溝邊。大人們說喝雄黃酒可以使妖孽現形,灑在房前屋後簷溝邊,可以驅離蛇蟲進門,這是習俗是來自《白蛇傳》的故事吧,但它殺菌驅毒,防止蚊蟲叮咬,這可是有科學道理的。
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這天都要帶著女婿回孃家拜節,孃家父母這天都要打發給女婿三樣東西——草帽、雨傘和鞋。那時漢中鄉下一到夏天就草鞋,全草的水爬草鞋,麻草混編的麻耳子草鞋,而打發給女婿的草鞋可不是一般的草鞋,是線繩耳子的草鞋,鞋尖是頂著一團乒乓球大小的線絨花,鞋底不是純草編織,要加很多的白的藍的布條,這樣的草鞋結實又好看。
這天,很盼望下雨。下雨了,人們都高興的說:漲端午水了。預示著這一年雨水多,不幹旱,有利水稻生長農作物豐收。
這麼多年過去了,可那時端午節的往事卻歷歷在目,時時刻刻在腦海中縈繞。現在思索起來,我們漢中的端午節,多麼富有漢中味啊! 漢中地居秦、蜀、楚之中,卻深深顯露出吳越文化的痕跡,這真是我們漢中文化令人深思的奇妙之處。
漢中人過端午節的食材香料取之於本地自然,習俗中高揚匡正驅邪,生活中舉家和樂,這正是我們漢中文化特質的一部分。
短短一天的端午節,卻彰顯出這麼深厚的漢中文化,豈能令人忘懷!
回覆列表
端午節我們九江這裡以前初四就要包粽子,包粽子用糯米,加新菜子油,加鹽調拌,還有加綠豆的,紅豆的,密棗的,肉的等,搗的結實實的,象小孩吃的蛋筒形狀,錐形,用大土灶柴火煮粽子,從下午1:OO煮到晚上6:OO左右,融融的,好好吃,煮鹹鴨蛋,雞蛋。初五過節就要買雞鴨魚肉,牛肉,鹵萊等,蔬菜,大門邊要掛鮮菖蒲,鮮艾草,晚上有的亮燈籠,喝酒打牌,熱熱鬧鬧。如果新定親,沒結婚的女婿是要提前送節的,送節不能過初四,送的禮品有菸酒糖奶糕點,鹹鴨蛋,(有送鮮鴨蛋的)雞蛋,給丈母孃紅包,大致要2OOO~3OOO元左右樣子,叔丈人家酒糖奶糕點四樣,鷳蛋,雞蛋各2O個的樣子,另外要給女朋友買衣服鞋子紅包錢,初六去女方家吃飯。結婚了的女兒女婿帶孩子可以初五去丈母孃家吃飯,送節大概6OO~2O0O的樣子,禮多人不怪,初六去的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