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輕山1

    胤祥14歲那年,生母章佳氏去世,後被胤禛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撫養。當時,胤祥比胤禛小8歲,比胤禎大2歲。可能,這種陰錯陽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與胤禛的命運聯絡在了一起,從此兩人形影不離。此外,這種密切的手足之情,伴隨了他們一生,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甚至,可以說胤祥人生的得與失,喜與悲,榮與損,起與落,都與他的哥哥胤禛有密切的聯絡。

    早年,胤祥很得康熙的喜愛。當時,胤祥和胤禎同是法海的學生,一起學習10年。後來,兩兄弟才學俱佳,與法海執教有很大的關係。法海是康熙舅舅佟國綱的次子,是當時滿人中少有的博學之人,23歲考中進士,可進出南書房,是康熙的文學詞臣。在胤祥13歲時,他隨康熙前往謁陵,這是他第一次離京。後來他隨駕南巡4次,在諸皇子中次數最多。康熙離京巡幸時,也多次帶著他。

    從教育以及讓胤祥伴駕左右,都隱約可見康熙對於少年胤祥是有心培養。

    那麼,康熙為何如此看重胤祥呢?

    《欽定八旗通志》有一段記載,說:胤祥幼年之時,和皇兄們一起侍從皇帝。但是,因為個頭太矮,看不見自己的父親。於是,胤祥伏於地面,跟著履跡嗅之,以表達自己對父親的仰慕和崇敬。

    不去計較這段描寫是否有誇大之嫌,不過,胤祥待人的確很是醇厚,這很符合康熙對子女的要求。但不知何故,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受到了牽連。於是,給後人的感覺是:胤祥不受皇帝待見了。是胤祥惹皇帝不快了嗎?他始終站隊的是胤禛,且很是低調,皇帝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當然,也不能將康熙想象成民間的普通父親,權力比父愛通常會讓皇帝更有成就感。但誰能知道,這位皇帝就沒有想過,希望他的兒子們能好好輔佐下一任皇帝呢?只是,他的兒子們都太有野心了,讓這位皇帝更加隱藏起了自己的心思,讓身邊人琢磨不透自己更加偏愛誰。

    可見,康熙培養兒子,更多的則是為自己的江山考慮,他需要一位儲君,也同樣需要輔佐儲君的人選。

    看雍正上位後,胤祥竭盡全力效力,似是在報答胤禛的知遇之恩。但那時候,胤祥已被康熙冷落了十幾年,對於一位曾備受重視的皇子而言,此事在他心裡的落差只會讓他更看清何為政治。對此,有人感慨胤祥的生平,生母早逝,兩個胞妹也早早去了,身邊只有這麼一個兄長。

    其實,縱觀胤祥一生,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康熙有意訓練出來的。尤其是後期的不理不睬,不重用、不封官,感覺忘了胤祥的存在。但是,這樣的對待,更像是在磨鍊胤祥的意志。雖然,胤祥在康熙朝的處境不是一帆風順,但卻為日後他在雍正朝的作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並身兼數職,從經濟到軍事,甚至是外國傳教士的事務。試想,若沒有當初十多年的培養,怎會有如此能力?尤其胤祥對雍正死心塌地,並不是生活多年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那些年的被遺忘,讓胤祥活得更現實。

    對於這種君臣之間的毫無嫌隙,後人一般都會用“棠棣情深”來形容。細細想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父親康熙,若非對自己兒子的秉性很是瞭解,又怎能給雍正培養出這麼一位能幹且忠心的“大臣”?

    可見,在江山和親情的選擇上,更為負責的皇帝會選擇一位合格的繼承人,而不是選一位自己喜歡的皇子。康熙一生做了那麼多正確的選擇,雖有私心但他很是清楚自己的兒子誰該為君、誰該為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胤祥只是皇權的陪襯品罷了。

    早年的各種待遇看似“恩寵”,只不過是能力和性格的錘鍊。等時機到了,就將你冷落於一邊,然後,冷冷地看著你如何去應對。如果就此沉淪,對於皇室也無多大影響,如果成了氣候,他日就是國家的棟樑。而胤祥成了後者,只是身體不太給力。如果說康熙不喜歡他,那他腿上長瘡後,康熙還會時不時過問。雖然康熙心裡很是希望兄恭弟謙,但他也知道性格過於純良是不適合做皇帝的。

    也許,這就是康熙的決定,既然做不了皇帝,那就好好做個臣子。當然,先得將你的性子給磨平了。所以,胤祥這一生的路,可能就是康熙給他設定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豆腐花粉能直接做豆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