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竊以為在三國中,此二人智略能掛一檔,可惜跟錯人了。
10
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謝謝邀請!..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人,東漢末年袁紹手下謀士。用計幫袁紹打敗公孫瓚,平定了河北,被授予冀州別駕。曹操手下荀彧曾評價田豐為人剛直不阿。田豐曾多次給袁紹進諫,卻不被採納。官渡之戰前,力勸阻袁紹不要攻打曹操,不要與曹操開戰。袁紹不聽,將他打入監獄。後官渡之戰袁紹失敗,懊悔沒有聽田豐的話,這時逢紀卻在袁紹面前朔田豐的不是,袁紹兩田豐給殺了! 沮授,(?—200年),廣平人,東漢末年袁紹手下謀士。曾為韓馥手下。後來袁紹佔領冀州,沮授再袁紹手下當謀士。給袁紹進言打擊黑山軍。並且讓袁紹迎接在流亡中的漢獻帝,袁紹猶豫沒有聽。結果被荀彧給曹操進言,曹操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是,勸袁紹分兵攻打曹操,並要久戰,拖垮曹操!袁紹不聽。官渡之戰袁紹兵敗。沮授北曹操捕獲。堅決不投降,後被曹操殺害! 田豐是剛而犯上,沮授有才,卻不能被人所用。田豐與沮授的結果,只能說明袁紹剛愎自用,心胸狹窄,終不能與曹操相比,成為一方霸主。袁紹如果能夠禮賢下士,認真聽取沮授,田豐,包括許攸,他們中間任何一人的謀略,不至於官渡之戰大敗了!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我有不同看法,田豐和沮授,都是傑出的謀士,可是,他們即使不跟從袁紹,也恐怕難以立得大業。而他們在袁紹手下,一味以為主公是“好謀無斷”,卻看不透袁紹到底在擔心什麼?自己應該如何讓主公安心!

    他們的老同事,在評價袁紹手下謀士時,曾提到“田豐剛而犯上”,雖然沒有提到沮授,但我們透過對歷史的瞭解,沮授他老人家也差不多是這種性格。而這種性格,後人多會投以愛憐之心,但實際上,在現實中,註定是會限制自己能力發揮的。

    尤其是在袁紹手下,這種性格決定了他們的意見會大打折扣!

    因為,田豐、沮授,忠則忠矣,卻從來看不透袁紹最擔心什麼!

    我們看看當時袁紹手下團體的派系。

    袁紹手下的謀士團,主要分為兩個大派系,潁川派和河北本地派。

    田豐、沮授、審配、辛評、張合、高覽都是屬於河北本地派;而郭圖、逢記、審配、淳于瓊,加上原先在袁紹手下後來離開的郭嘉、荀彧,都是潁川派。

    謀士、武將,都分派別,袁紹卻以平時“圓滑”手段處理,倒置拉幫結派,分崩離析

    袁紹出身汝南袁家,董卓之亂時被任命為渤海太守,這才和河北之地扯上關係。因此,對於河北之地來說,袁紹是一個外來者。這就註定了袁紹對河北派的態度是:不得罪,有戒心。這樣的態度,決定了河北本地派,如果好言相悅,或許彼此合作愉快,如果“剛而犯上”,那麼,就十分危險!

    大約是袁家世代做官,事情越做越圓。因此,很多事情在兩派之間遊移不定。而正是這個遊移不定,導致了袁紹的敗亡。

    1、迎立天子。

    總體來說,河北本地派是希望迎立天子的。天子到河北,本地世族地位將大範圍提高。而對於在本地根基不深的潁川派來說,則地位會相對下降。因此,在迎天子的事情上,雙方爭論不休。

    袁紹曾經想立劉虞,難道他比漢獻帝容易控制嗎?

    對於袁紹來說,他當然也不希望本地派系的實力大幅度提升了,因此,自然就不採納河北派的主意了。

    在漢獻帝被西遷時,袁紹曾經想另立天子,難道他會因為“天子不好挾持,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這樣的顧慮而放棄迎立天子嗎?

    當然不是!他是害怕本地勢力做大,自己這個主公的地位相對下降!

    兵是河北的,將是河北的,皇帝也是河北的。他這個外來“主公”····想一想這些河北謀士當初是怎麼出賣韓馥的吧!不寒而慄!

    2、對曹戰爭策略。

    在對曹戰爭策略中,田豐、沮授,建議用“疲敵之計”,緩圖之。郭圖、逢記,主張主力決戰,速戰速決。

    官渡平原之地,不便“出奇”,利於優勢方壓制對手,戰場選擇不算大錯

    從對外戰爭的角度看,各有道理,我等既非袁紹,就不替他操這個心了。

    但是從對內的角度看,河北派希望拖垮對手,這樣不影響自身的經濟利益,潁川派則不希望如此,快速決戰,擴大地盤,自己在其他區域發展勢力,制衡河北派。

    袁紹呢?選擇了決戰,恐怕並非單單只是戰略上不認同河北派的意見。

    實際上,袁紹的慘敗,並非是單純的戰略選擇錯誤,畢竟,官渡之地開戰,平原少河流叢林的區域,兵法“用奇”的空間很小,對優勢方有利,戰場選擇不可謂大錯。

    都說曹公官渡出奇,如果沒有袁家自己的內鬥,如何出奇?

    最後,還是敗在在內部派系爭鬥上!潁川派的郭圖讓淳于瓊掌管糧草,在糧草受襲後又建議河北派的張合高覽攻打曹營,結果逼反二將,導致局勢不可收拾!

    3、立嗣之爭。

    立嗣,歷來都是主公和臣子關係的一顆雷。即使到了曹操那裡,也是如此。當曹操諮詢

    賈詡的時候。聰明的賈詡,也只能諱莫如深地拐彎抹角地發表意見。

    到了袁紹這裡呢?沮授直接、乾脆地反對廢長立幼!

    要知道,當時,雖然沮授似乎沒有像其他人深度選擇自己的派別。但是,當時河北派是和長子袁譚一派的。這種情況下,你的直言不諱,只會讓君主不相信你而已。

    坦白來說,田豐、沮授,是袁紹相對信任的謀士,他們並沒有立場鮮明地參與立嗣之爭,也沒有立場鮮明的拉幫結派。他們若有荀彧、賈詡的情商,好好引導主公,未必不能成事!可是,他們選擇了“剛而犯上”!可惜!可惜!

  • 3 # 以史為鑑

    一、沒有識人之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一些有識之士早已提前準備。比如戲志才、荀彧、荀攸、程昱、鍾繇等人紛紛投奔曹操。

    而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許攸等人紛紛投靠袁紹。

    除了陳宮投靠呂布,賈詡投靠張繡。三國前期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曹操和袁紹瓜分了。

    在這麼多人才之中,以田豐、沮授為代表的袁紹謀士卻缺少知人之明。

    以郭嘉的故事舉例,郭嘉在天下大亂之前,就已經提前做好準備,四處尋找明主。

    郭嘉透過潁川派系的關係一度找到袁紹門下,但是透過郭嘉的近距離觀察,袁紹並不是所謂的明主,於是郭嘉做出這樣的決斷後,迅速退出袁紹團隊,去尋找其他人。

    直到郭嘉遇到了曹操,才覺得曹操才算是當世英雄,為這樣的人服務才不算埋沒自己的才華。

    所以說田豐和沮授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像郭嘉一樣看出袁紹的本質,這就說明,田豐和沮授缺少識人之明。

    二、不能讓袁紹聽從正確意見

    袁家因為其四世三公的聲望,袁紹袁術兄弟在當時是天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麾下堪稱謀士如雲,猛將如雨。

    而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許攸等等都可以說是當世人傑,但是這幾人之間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袁紹也樂見部下分出派系有利於自己掌控。

    這種人為的分裂不但不能讓袁紹勢力擰成一股繩,反而讓謀士因為自己派系利益不能做出正確的謀劃。

    三、不能明哲保身

    田豐和沮授作為頂級的謀士,不能改變袁紹麾下派系眾多這一狀況,屢次三番諫言都不能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二人甚至不能做到明哲保身。

    田豐只能透過強諫、死諫這樣的形式觸怒袁紹被關起來。

    沮授在官渡之戰前後五次提出正確的意見但是袁紹死活不採納。結果導致沮授被俘。沮授被俘後曹操也非常欣賞,想讓他投降,但是沮授一心想回去接著幫助袁紹,曹操只能殺了他,成全沮授的忠義之名。

    所以說,從《三國志》傳記之中可以看出田豐、沮授的確是當時一流的謀士和人才;但是由於上面三點的原因,加上袁紹“外寬而內忌、多謀而少斷”的性格,導致這二人不得重用,白瞎了二人的才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車是哪款?估計多久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