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谷居民一清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大家先簡單瞭解一下立秋的基本文化和歷史,立秋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是秋天的開始。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蓐收等儀式。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每逢立秋日人們還有敬老的習俗。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從唐宋時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是月,瓜果梨棗方盛,京師棗有數品:靈棗,牙棗,青州棗,毫州棗。雞頭上市,則梁門裡李和家最盛。中貴戚裡,取索供賣。內中泛索,金合絡繹。士庶買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葉包,糝以麝香,紅小索兒系之,賣者雖多,不及李和一色揀銀皮子嫩者貨之。”《武林舊事》中則有:“立秋日,都人戴楸葉,飲秋水、赤小豆。”而在官家,立秋這天則有迎秋的儀式,據《夢粱錄》中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

    《帝京歲時紀勝》上說:立秋前一天,要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到立秋日閤家飲之,“謂秋後無餘暑瘧痢之疾”。香薷飲是中醫的一個古方,由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藥組成,具有消除暑溼、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一天便紛紛到藥鋪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

      立秋我們南方浙江地區的風俗習慣基本有以下幾點: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通常就會出現大麻煩:體重大都要減少一些。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2、啃秋。

      像我們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的生活習慣,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鄉下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暢的啃秋行為,所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目標已完成,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摸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按照傳統風俗,這天夜裡瓜豆任人採摘,田園主人不得責怪。姑嫂歸家再遲,家長也不許非難。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國以來仍流傳在民間。如在商洛竹林關一帶,中秋節夜裡,孩子們在月亮還未出來時,照例鑽進附近的秋田裡,摸一樣東西回家。如果摸到蔥,父母就會用這孩子長大後一定很聰明的心理感受;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認為孩子將來不愁吃喝,事事順利。

      人們視“摸秋”為遊戲,不作偷盜行為論處。過了這一天,家長要約束孩子,不準到瓜田裡拿人家的一枝一葉。商南縣的居民,在中秋節的晚上,吃罷月餅後,不肯長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沒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沒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聰明的人家去摸蔥。

      5、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

      其實現目標是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6、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個兒去搬。切忌“黑熊掰苞米,掰一個扔一個。”而是hold住一個放在籠子裡,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裡,最後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掰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掰。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掰。

      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7、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特別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裡正是他們玩耍的場所。

      飲食小常識上說,他們把嫩包穀穗掰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

      他們還採來山野菜,放在野地的鍋裡,燒製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裡,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裡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 2 # 愛寫文章的大叔

    今天白天3點丨3分正式立秋,我們西南地區一也有著不大的小小風俗,但不採取任何行動,只有在民間有一種說法:將是在立秋的此時刻,看看天氣是否有變化,天下不下雨,打及打雷,因在這一天中,據老人些講,所有的老鼠都要鑽到泥洞裡藏躲起來,立起雙耳注意地聽著天空的動靜。

    如是當天下了雨,五穀將更保滿成熟,若是鳴雷震動,此後老鼠也不敢大膽地遭踏五穀,若是違反了天令,將要受到老天的懲罰(遭雷打),同時人們也大大的放心了,免除了恐莊稼要被老鼠殘害的耽憂,再說也可得到粿粒飽滿的莊橡收成,從我地來說,立秋前後,大部份莊稼正在灌漿時期,如抵著乾旱則受不飽滿何影響,

    正巧今年是古歷七月初八立秋,我們當地常有這一諺言:六月秋,減半收。七月秋,般般收。八月秋,你收我不收。意思是說,如果是六月間立秋,冷氣將來得早一些,遲緩點的莊嫁要受涼寒氣候影響粿粒無收,只是種得早點的有收益,是七月間立秋,早晚的種植皆是滿收,八月是很少有立秋的機遇的,如是真有,那節氣將是亂道不準了,就會出現一個得收,一個不得收。

    但又還有一個及及相關的說法,也是關於氣候的預測,說是春幹不算幹,秋乾斷種長,說的是春干時播種澆點水在,種子可會慢慢地生出土來,如果是鞦韆了,粿粒就會不飽滿的,來年的種子都將成問題,所以立秋階期下雨打雷,將是最後一保障而豐收的意象。

  • 3 # 愛美食的軒媽

    立秋,在我們東北,會有貼秋膘的說法,大家會在這一天吃餃子,秋天的到來預示著冬天的腳步也近了,為了抵禦寒冷,人們會在這一天開始吃一些肉給自己增加脂肪,當然這只是民俗,我們平時還是要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醇酸的化學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