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文化的交流總是雙向的。然而在漢族中心史觀的影響下,大家往往著眼於其他民族的漢化,而往往忽略漢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自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元惠宗北逃、明朝建立,蒙古人在中原統治歷時近九十八載。在這期間,元代漢人不同程度上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語言文字、名字、婚俗和服飾上。

    蒙古人將居住在當時中國境內的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漢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來金統治下的漢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和西南各民族人民。本文所要探討的漢人是廣義上的漢人,包括北方漢人以及南人。

    語言和名字

    元代漢人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學習蒙古語言文字上。在蒙古征服漢地之後,一批漢地豪強武裝頭目和文人士大夫紛紛降附蒙古。出於與蒙古貴族交往的需要,這些人逐漸主動學會了蒙古語。例如,北上入藩府的“秀才”趙璧,曾經用蒙古語翻譯《大學衍義》,在馬上為忽必烈講述漢學。忽必烈稱讚他“漢人乃能為國語深細如此”。

    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委託帝師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頒行天下。同年七月,下令立諸路蒙古字學,不少人透過官學來學習蒙古新字,並且以此來進入仕途。對此,《事林廣記》中也記載“蒙古之學,設為專門。初學能復熟此編,亦可以為入仕之捷徑雲”。

    (八思巴文字)

    蒙古語還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元代漢人市井勾欄的戲劇之中。現存元明戲劇中的蒙古語詞彙多達200多個,如“衚衕”(水井)、“曲律”(駙馬)、“茶迭兒”(廬帳)等。元代蒙古語已經逐漸融入了世俗俚語和戲劇演唱,庶民百姓也對其耳熟能詳。蒙古語還改變了漢語的語法、詞彙。蒙古語是官方語言,所以漢譯蒙硬譯文體大量流行。像“你誰根底學文書來“、”每日和漢兒學生每一處學文書來的上頭”,這些語句因為參雜了蒙古語法和詞彙,今人已經很難理解。

    (勾欄)

    在元朝,為了追求更好的仕進,不少漢人將名字直接改成蒙古名字或者在漢姓後邊加上蒙古名字。有趣的是,後者將名字蒙漢合璧,例如像“劉伯顏”、“李忙古歹”、“李闊闊不花”、“郭也先不花”。反映出他們既想要崇尚蒙古俗,又想要保留漢俗的複雜心理。

    婚姻與服飾

    蒙元政權建立後,向全國南北頒佈“小娘根底(在),阿嫂根底(在),收者”的詔令,容許漢人實行收繼婚。於是,潛移默化之中,漢人收繼婚現象有所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大多發生於因財力無力娶妻的漢人貧苦之家,並不普遍。除收繼婚外,在蒙漢聯姻影響下,蒙漢文化習俗的交融更加明顯。

    在服飾方面,《明實錄》裡曾說到,蒙元“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世庶鹹辮髮椎髻,深襜胡俗。衣窄則為袴褶袖服,婦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無復中國衣冠之舊”。那麼,問題來了。元代衣裳胡化真的如此嚴重麼?其實,元朝並沒有強制推行服飾的胡化政策,而是“南北士服,各從其便”。但是也有上層為求仕進而“辮髮短衣”,而且在長期共同生活之下,漢服也受到了胡服的影響,短衣褲裝束在民眾之中也是十分流行。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元代漢人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是有地域差異的,北方漢人明顯要比南人受到蒙古文化影響程度深。蒙古文化對於漢文化的影響雖然達不到“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的地步,但是仍在社會生活、制度建構方面產生重要影響。這種影響正是與忽必烈既吸收漢法又堅持蒙古本位的政策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李治安:《元代漢人受蒙古文化影響考述》,《歷史研究》2009年第1期

  • 2 # 有一種小尼

    作為漢族的人來說,我對這段歷史還是很感興趣的,元朝時期,天下大大的不同,人也開始分等級了。雖然以前也有很多等級,很多人生活的都不一樣,那個時期分為四種人,漢人比較低下,過著屈辱的生活。經常受到人們的欺負。

    元朝的建立,可能是順應歷史的洪流,當一個少數名族統一了國家,一些改變是在所難免的,他們只能順應改變。不然就要被社會拋棄,任職啊,婚姻啊,刑律啊,很多不同。

    就以刑律來說吧,漢人與蒙古族犯了同一種罪,蒙古人可能就是打幾下,漢人就差不多要處死了,真是不公平的對待啊。

    所以,在元朝的控制下,很多人生活的很不好,然後就有了反叛,這個很強的民族,所以只存在了不足100年。

    語言也要學習他們,就想我們現在學習英語,不學可能就無法溝通了。

    元朝改變了漢人的很多習慣,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人類的進化,華夏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的每一次變遷都會產生變化,我們要適應時代,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的發展民族。

  • 3 # HuiNanHistory

    元代漢人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衣冠服飾、婚姻、取名等等各個方面。

    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在元、明鼎革後,朱元璋曾試圖重塑漢人的日常生活規範,以消除過去百年間蒙古文化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

    “元氏以戎狄入主中原,大抵多用夷法,典章疏闊,上下無等……辮髮左衽,將率而為夷。至元、天曆之時雖稱富庶,而先王之制蕩然矣。……上嘗嘆曰:“華風淪沒,彝道傾頹。”自即位以來,制禮樂、定法制、改衣冠、別章服、正綱常、明上下,盡復先王之舊,使民曉然知有禮義,莫敢犯分而撓法。”

    以衣冠服飾為例。其實早在宋、金對峙時期,中國北方社會的大多數漢人就已經受到女真文化的影響,例如金天會四年(1126)曾命河北、河東兩路新附民眾“削去頭髮,短巾左衽”,並且“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入元以後,蒙古文化的影響就更是無處不在。例如,南宋遺民鄭思肖在一首詩中說道:“騌笠氈靴搭護衣,金牌駿馬走如飛。” 並謂:“搭護,元衣名。” 這裡的搭護衣指的就是騎馬所用的蒙古式袍服。

    除此以外,漢人的婚姻習俗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例如,蒙古人有收繼婚的傳統,這也逐漸影響到漢人的婚姻形態。鄭思肖注意到:“韃虜……父死,子皆得全襲父妻為己妻,唯正妻與生子者不可;或虜主命襲,又不礙,今南人漸有全襲者。” 由此看來,當時南方已經有一些漢人在效仿蒙古人的婚姻習俗。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取名的問題。清代學者趙翼曾經在《廿二史札記》中以“元漢人多作蒙古名”為題寫道:“蓋元初本有賜名之例,張榮以造舟濟師,太祖賜名兀速赤。劉敏,太祖賜名玉出幹;其子世亨,憲宗賜名塔塔兒臺;次子世濟,又賜名散祝臺。石天麟,太宗賜名蒙古臺。邸順,太宗賜名察納合兒,其弟弟亦賜名金那閤兒……” 頻繁的賜蒙古名,使當時很多漢人都以擁有蒙古名字為榮,甚至還有不少人雖然沒有機會被賜名,卻選擇改蒙古名,由此向元朝表示忠誠。

  • 4 # 健身達人—萌噠噠

    說說俄羅斯更可信……;中國敬仰天可汗,研究成吉思汗,禮拜偉大覺者。

    除了蒙古國和蒙古人之外,他國他人都不會尊奉成吉思汗為始祖;奇論,怪論,神論可休矣。

    跟印度一樣:

    古代深受遊牧民族困擾,淪為幾等人;

    近代又受西方列強侵害,淪為病夫。

    比印度幸運一點:四等人不足百年煙消雲散,種姓制度從古至今困擾印度;後來居上,反超印度20-30年左右。

  • 5 # 手機使用者56899324441

    縱觀世界史和世界民族史,幾乎沒有純種族。世界上最早的人種是黃種人、白種人種黑種人。為什麼後來又有了那麼多民族呢?如棕色人,紅色人,顯然,紅色、棕色是人種混合形成的色種。五千年至萬年之間,由於人的求生欲而導致的流動,人種與人種的移動融合,形成一個部落,時間久了,部落也多了,部落是由家族組成的群體。為了生存和利益,各部落不停的遷移,不斷的融合,逐漸的形成部落文化,一個文化群體就是一個民族。遠古是沒有國家概念的,只有部落概念。約三千年之後,某些地區部落擴大勢力範圍,透過戰爭,統一另一部落……。後來一些部落(種族或民族)擴大了,有了政府和軍隊,形成了國家。所以說,國家是多民族的利益共同體,非單一種族。現有很少種族不與外族通婚,以色列可能是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型醫院汙水處理裝置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