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ce528
-
2 # 漢邦古中醫
我最愛讀的國學經典是針灸,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和傷寒論。學習針灸讓我感慨人體穴位和經絡可以幫助我們預防,調理,治療身體的很多問題。學神農本草經讓我學到360多味中藥的藥理藥性知識,掌握了一定藥食同源的知識,。學習黃帝內經掌握了一些人的生理學病理學和診斷學的知識,裡面天人合一的理論讓人感慨古人的智慧,黃帝內經就像一幅從古至今到永遠的記錄炎黃子孫的畫卷。傷寒論讓我感慨醫聖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是多麼的科學,傷寒論的經方藥簡力專,千百年來幫助了無數的華人,一定要把漢唐經方發揚光大造福華人
-
3 # 每天十點一本書
《論語》是中國一部非常著名的經典文學,更是儒學之典,距今已有5000多年以上的歷史,但裡面的智慧卻不止5000年。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些膾炙人口,經典的語錄,一代一代相傳,雖沒有直接新增財富,但每天讀上一兩句,思考一兩句,心胸豁達,容人容事,不也是一種隱形的財富嗎?
-
4 # 線上靈童
謝邀!當初那些國學經典書籍我根本讀不懂。比如《易經》、《道德經》和《楞嚴經》等簡直就如天書。但為了研究煩惱,我不得不勉強讀下去。事實由於思想或境界的差距,我真的沒有能力理解其意義。於是我把這些書都擱置一邊,那時大約是1995至1999年。而讓重新拾起信心,重讀經典之時,已經是2016至2019年。也就是說二十年後,我又拿起這些經典書籍。誰知道當拿著那這些書籍的時候,竟然都瞭然在目,一切的一切彷彿是我曾經的經歷。結果,不讀不知道,一讀竟發現那些經典書籍的缺點和後續創新的巨大空間。
-
5 # 魔鬼歷史
我最喜歡的國學經典是孫子兵法。先要澄清一個觀念:在當今的社會里,一提起國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學說的四書五經等,把這些當成是國學的全部。但實際上國學是中國的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領域,它除了儒家學說,還有法家、兵家、墨家、縱橫家等等,絕不僅僅是儒家學說一家的天下。
我最喜歡的國學經典就是《孫子》。
任何一部經典著作的誕生,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孫子》當然也不例外。
《武經七書》的編委會認為:《孫子》產生於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末期,這一時期,戰爭頻繁,連帶著軍事領域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學術下移和思想解放,文化領域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這樣就在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為《孫子》的問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時期,軍隊的數量,軍隊的成分,以及作戰方式,戰爭觀念的更新,都有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春秋末期,樸素辯證法思想的進步,對於《孫子》一書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孫子》也正是用樸素辯證思維來思考軍事問題的,孫子13篇,到處都能看到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影響和印記,這讓它獨一無二的成為了中國傳統兵學理論上的一座豐碑。
記載孫子本人和其成書《孫子》的最早權威資料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其中寫到《孫子》作者孫武其人的,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然而在北宋時期也開始出現了一些人對於孫武是否為《孫子》作者的懷疑之言。但儘管這樣,現在的學術研究還是認為,孫武就是《孫子》的作者。
孫子建立的兵學體系,在他的13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孫子》一書13篇依次包括: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13篇彼此獨立又前後照應,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構築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第1個完整恢弘的兵學體系。
鄭友賢指出:“求知而益深者,天下之備法也;叩之而不窮者,天下之能言也。為法立言,至於益深不窮,而後可以隨叫於當時,而傳諸後世矣……
英國著名戰略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為塞繆爾·格里菲斯英譯本《孫子兵法》所著的序言中說:“在《孫子兵法》這部篇幅不長的書中,我20多部書中所涉及的戰略戰術基本原則幾乎包羅無遺。總之,孫子兵法是研究戰爭的最佳入門捷徑,又是深入全面研究戰爭問題的經常要參考的寶貴資料。
郭化若將軍則認為,孫子的兵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在對戰爭的認識上,在對軍隊的問題上,在作戰指導上。
縱觀古今,《孫子》的影響都是歷久而彌新的,活學活用孫子兵法,可以讓你在各行各業、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取得傑出的成績。
-
6 # 真相很簡單
《揮雲而去 十張畫裡看中國》,先看這樣通透的書吧,建立了框架,理解了其間道理,知其所以然,然後再走向深入。不通透,一知半解地看書,讀書不如不讀。
-
7 # Fjx我是追夢人
很慚愧,到目前為止,讀過的書,國學也許只佔了很少的一部分。也沒有系統的去讀過,只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國學,隨時學習,隨時查詢,隨時記錄。所以說,接觸到的只是九牛一毛。不敢說那一本是自己最喜歡的,只能說它們各有特點,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不斷的成長。
我覺得國學的範圍比我們通常說的應該更廣泛些。上古世紀的神話傳說、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小說,以及醫學、建築、戲劇、宗教、哲學等凡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可以指導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精神財富都可以稱之為國學。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社會現象和風俗習慣,也產生了多種不同的文化產物。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東西。
國學最大的作用,就是對一個人的思想的塑造的作用。它可以促進人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進而對一個人一生的行動,有指導意義。
人剛出生時,懵懵懂懂,如同一張白紙。這時如果沒有國學經典教育指導我們,我們將分不清進步與落後、智慧與愚蠢、光榮與羞恥,人類將和世界上所有的動物一樣,永遠生活在最原始的狀態之中,何談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幸福!因此,國學經典是人類社會的指路明燈,是開啟思想智慧的鑰匙。
如果一個人天生喜歡讀書,那麼他無異是幸運的。因為透過讀書和學習,他會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他也會很早就明白一些道理,比如:禮儀廉恥;天下事有可為,有可不為;對天下萬物有敬畏之心;尊重生命等等。那麼他就會少走一些彎路,少留些遺憾。
最近轟動國內的勞榮枝案,當她走上歧路時,只有19歲。如果她讀過國學,有正確的價值觀,會分辨什麼是犯罪?什麼是“惡魔”?什麼是"英雄”?知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如果她知道敬畏生命,她就不會盲目崇拜,不會把隨意奪取別人的生命,搶劫別人的財物,當成一種英雄壯舉。可見對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多麼重要啊!而國學起到的正是這方面的作用。
學校的教育雖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如果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歸根結底,每個人還需要不斷的讀書,不斷地學習,才會不斷地提高。如果認為學習只是在學校裡進行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走向社會後,如果不繼續學習,慢慢的就會和社會脫節,思維會固化,行為會固執,最後變得不可理喻,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呀!更可怕的是,自己卻渾然不覺。所以學習是一個需要終身堅持的過程。
我時常看到一些中年人看手機,玩遊戲,打牌,追劇,整天做一些無聊的事,唯獨不去讀書,不去思考。我很納悶為何很多人走著走著就變了,沉論了,迷失了方向?就這樣度過一生嗎?雖然這樣的生活也無可厚非。
如果不知道該怎樣打發生活,就去多讀一些國學書籍吧,到那裡去尋找答案。
回覆列表
我最愛讀也最佩服的國學經典是《易經》。
對《易經》這本書我最開始的概念是這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慢慢接觸後才發現這是一部很棒的國學經典。
《易經》它的八卦及六十四卦講解的我們這個宇宙的密碼,講的是這個宇宙執行的規律及法則,也是對我們人如何與這個宇宙相處的一個指導。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也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越讀陷得越深,對人生也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