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茗聽雨1982
-
2 # 歷史小王爺
禁酒令頒佈的背景
東漢末年,連年戰爭,民不聊生,生產力低下,物質嚴重匱乏。而酒的釀造又要花費大量糧食,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曹操明白想要完成一統必須要發展生產,屯積糧食,讓老百姓安穩,國家富足起來。由此,在北方穩定之後,曹操上書漢獻帝推行禁酒令。
孔融為何反對禁酒令呢?
其一,當時很多風流名士都以酒為宴,飲酒風氣很盛,禁酒令一出,自然都反對,孔融是孔子後人,絕對名流,自然也不贊成。
其二,孔融與曹操不和。曹操提出某件事都要遭其反對,很多都沒有道理,甚至有點強詞奪理,為了反對而反對,失去了事情本該有的公正理性。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曹操要殺孔融的原因。
曹操也是一個名流文人,才華橫溢,也愛飲酒。但他清楚知道飲酒風氣不利於當時疲弊的國家恢復元氣,於是斷然實行禁酒令,其政治抱負,治國才能可見一斑。
-
3 # 雪狐圭垚
謝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許多人是擁漢的,這就是投漢不投曹!曹操的本意就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方法來籠絡人心,招攬人才的。所以在當時是應該有大量的人才去投奔的。有些可能投靠了曹操,但有的則是保漢之臣。這些擁漢之臣跟曹操明爭暗鬥很正常。孔融能做出這種事來也很正常。當時曹操權勢己經很大,如果在釋出什麼禁酒令,可能會使曹操權勢更大,這對於漢獻帝是十分不利的,可見孔融反對的並不是什麼禁酒令,他反對的則是曹操!所以曹操殺他就再正常不過了。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孔融。
孔融一出生,身份就很特殊,他是孔子的19世孫。
孔子的地位都倍受尊崇,身為孔子的後人,受孔子的蔭庇,自然也跟著受人尊敬。
(孔融)
由於這重身份,孔融打小就活在萬眾矚目中,所以他4歲讓個梨給哥哥,本來是件小事,但因為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一下子就被人們推崇為孝悌的榜樣人物。
隨著孔融慢慢長大,孝悌方面的故事也隨著增加。
比如在他13歲那年,他當都尉的父親孔宙病逝了,史書記載,他在喪期號哭不已,悲痛到需要人扶才能直立。
不光守孝悌,還特別講義氣。
名士張儉由於受朝臣嫉恨,朝臣尋了不是要捉拿他。
張儉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因此想躲在孔家避難。
結果他來的時候,孔褒不在。
孔融見他神色窘迫,於是挽留了他。
事情暴露後,孔融和孔褒都被抓入官府。
孔融力陳是他收留張儉,其罪在他。
孔褒也力陳張儉是來找他,其罪不在孔融,在他。
兩人為此,在官府裡爭得面紅耳赤,就差沒打起來。
結果,孔融因為這事上了東漢最感動人物排行榜,頓時紅遍大江南北,早早出了大名。
(名士張儉)
孔融因為出名早,他的一舉一動,都倍受關注。因此,他成年後,走哪都特別受人尊敬,誰都以跟他交友為榮。
一個人光是人品好,沒有學問,那還是等於人格上的殘廢。孔融不,孔融才華橫溢,是東漢末年的名儒,文學造詣相當高,是當時的建安七子之一。
所以一說到漢末名人,人家就說: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
這裡的孟德就是曹操,雖然說曹操文武雙全,又是朝中進公加九錫的權臣,可是孔融忒瞧不上他,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曹操雖出身於官宦之家,但是主要靠的是他爺爺曹騰。曹騰在東漢歷史上是頗有名氣的宦官,他歷侍四代帝王,做了些讓士人很瞧不起的事。
東漢是個極注重出身的朝代,像宦官這樣的出身,在上流社會中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的,所以先不說別的,光曹操這出身就夠受人歧視了。
另一方面,曹操迎回漢獻帝,儘管對漢獻帝比較恭敬,但是他依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朝中大搞一言堂。坐在堂上的漢獻帝就像失了勢的周天子一樣,根本沒有發號施令的可能。因此一些人對曹操特別不服,罵他是漢賊。這其中罵得最狠的,就是孔融。
(曹操)
曹操和孔融不一樣,他是個家國天下的人。
他看到漢末嗜酒的風氣很濃烈,一些清流名士還有官員也因酒害政。再加上戰亂不斷,災害不止,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因此,他頒佈了禁酒令。
結果,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孔融。
孔融的主張是,酒的存在沒有錯,若說酒能亂世而禁,那桀紂好色亡國算什麼?難道因此就禁止結婚嗎?再說你曹操不是也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樣的話嗎?
所以說,孔融並非反對“禁酒令”,他是反對曹操。
孔融不但反對禁酒令,他還非常高調地在家三日一大宴,兩日一小宴,還常常感嘆:“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曹操這次沒有怎麼著孔融。不過,沒過多久,孔融就被曹操尋了個不孝的罪名給殺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
5 # 東東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好。其實,那會的孔融就是在刷存在感。自己在外撐不住場子,被當時為平原令的劉備救了好幾次。實在是幹不下去了。後來漢獻帝從長安回來,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的孔融屁顛屁顛的跟隨了漢獻帝。
漢獻帝自己都說了不算,孔融就更沒啥存在感了。就憑藉自己是孔子的後代,大名士,小時候讓了一會梨。到處刷存在感。其實,孔融不僅反對曹操的禁酒令。孔融反對一切曹操的決議
1、曹丕私自納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給曹操寫了封信,表示:這是武王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假設,妲己是被武王殺了)
2、曹操出征烏桓。孔融諷刺到:看來曹操是要去報丁零偷了蘇武牛羊的仇。
3、鬧饑荒了,曹操出臺禁酒令。孔融反對。這個我也不知道孔融為啥要反對,難道是孔融習慣了反對?還是孔融太愛喝酒,表示不能接受?
孔融不僅反對曹操,還反對一切漢獻帝的命令。這點我就更不能理解了。
作為一個想救漢室於危亡的忠臣,應該跟朝廷同心協力,做一番事業。但是孔融不是,孔融反對一切決議,不管什麼決議。
1、馬日(mi)磾(di)出使,受辱與袁術,馬日(mi)磾(di)本來就懊惱悔恨,自己嘔血而死。朝廷決定厚葬嘉獎,因為漢家的天下已經如此了,有這麼個忠心耿耿的大臣實在不容易,但是孔融反對,認為馬日磾與賊人周旋,沒有當時就死,這是犯罪。哎!孔融不識時務。
2、當時朝廷議論要恢復肉刑(就是砍腳,割鼻子之類的),孔融覺得太殘忍不合適。這點反對的倒是有點理由,但是亂世當用重刑。如果說這次孔融反對還站得住腳,那下一次反對,就不知道孔融的用意了。
3、劉表在荊州郊祭天地,用了皇帝的儀仗。當時朝廷決定要教導一下劉表。結果孔融要反對,孔融的理由是,亂世不能殺了國防大臣,要隱忍。哎!什麼都是孔融的理由啊,不知道有沒有想起他是怎麼對待馬日磾的,那時候咋就不想想厚待忠臣。而且這種嚴重違背儒家的行為,孔融咋就說的這麼輕鬆呢?
4、漢獻帝死了兩個兒子,悲傷的漢獻帝,決定要祭祀這倆早死的兒子,問孔融的意見。孔融反對,理由是之前沒這種先例。其實漢獻帝應該明白,問孔融的結果就是反對,沒必要問的。
對於孔融為啥反對曹操的禁酒令,完全不用考慮孔融出於個人還是他人的目的。孔融沒任何目的,反對別人成了日常生活。
就這麼一個人,怎能被曹操容得下?
回覆列表
孔融並不是反對這個法律,而是反對曹操這個人。
先說下當時的大背景,三國時期門閥比較嚴重,而一些大的家族比的不是錢財,而是書。也就是說當官都是大家族大門閥壟斷的,因為窮人大多數上不起學。也就出現了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有點類似於接班的意思。在這個大環境下,孔融作為孔子的第二十帶氏孫門生故吏遍天下,那麼曹操啟用寒門,嚴重的影響了孔融的社會地位,孔融也仗著孔子的玄孫身份,行事無所顧忌,基本上曹操每提出一個法案,孔融都會反對,並不是刻意的針對那條,而是全部。最後曹操忍無可忍,殺了孔融一家。孔融像曹操求情,孔融的孫子說了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