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姚知易
-
2 # 江上弄舟
《易經》很多人都是認為算卦之書。其實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易經》應該同《道德經》一樣經典,具有古代先賢樸素的哲學思想。
《易經》用一句哲學的話概況就是:事物都是辯證聯絡的。
所謂辯證,說的是萬事萬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始終在運動和變化之中。有很多事情,看似靜止不變,其實其內在在不斷變化,只是我們無從看到,但並不表示不存在。這只是個量變,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這時才發現,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如“千里長堤毀於蟻穴”。一個小螞蟻窩,非常不起眼,但常常使大堤垮塌。
再說聯絡。萬事萬物都是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沒有純粹獨立的個體。所以當亞馬孫的蝴蝶煽動翅膀,會在美國引起龍捲風。這種事例很多,很多重大的事件都是有些小的事物人物引起的。看似不相關,但確實使引發了軒然大波。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當年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小人物的一槍,竟讓整個世界捲入戰火,死亡那麼多人。
所以曉得《易經》,打板算卦只是小兒科的事。讀懂《易經》,你會洞悉社會、洞悉人生。
-
3 # 湯說
解讀幾卦看看是不是占卜書。
【沙場點兵】
戰爭起源於利益衝突。
爭權奪利注意事項(糧草先行):我的地盤,平安;公共場所,嘈雜;他人地盤,強勢;巧取豪奪,濟貧;感情投資,酒食;千秋大業,敬慎。
用兵準則(人民戰爭,天羅地網):組織紀律、全民皆兵、正奇兩手、集中優勢、勢奇利導、論功行賞。
鬥爭的目的:團結!(黨的建設,綱舉目張。)
團結的原則:誠信如美酒賓朋滿座、四海之內皆兄弟、鬥爭中化敵為友、優待俘虜行中道、共同利益得人心。
行動綱領:勇往直前、剋制物慾、力能所及、敬慎用事、力排眾議、有備無患。
《沙場點兵》取材自《履》《需》《師》《比》四卦。忠於原著,與時偕行。
-
4 # 古堯一
人家喜歡鄙視就讓他鄙視好了,天書豈是凡夫俗子能看懂的?有的人就是想的太多了,管別人那麼多幹什麼,一切順其自然,你不能奢求地球上幾十億的人全部都是天才,全部都是富翁,這是大自然客觀規律決定的。有的人天生就笨,你就是拿鞭子逼著他去學,他該學不會照樣學不會。
現在的很多人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經常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就像傳武能不能實戰、中醫科不科學等。只能說現在的太多人不懂哲學,只是學了一大堆的知識,卻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別人交給你什麼知識,你就會什麼,沒有真正的人生認識觀。
以前的武林,學武都講究武德,像走鏢的護院的等武林人士,沒有真正的實戰能力,能吃那碗飯?然後說傳承的問題。收徒弟要求很多規矩,武功還是一點一點的傳授,不是特別器重的弟子,還不傳最重要的東西。想想太極門一共有多少頂級高手,以前還外姓人不傳,傳男不傳女等一大堆規矩,所以真正的高手屈指可數。因此傳武尤其是實戰特別強的,不可能一大堆人,這是自然規律決定的。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見一個練傳武的就認為他是大師,那隻能說你活該被騙。傳武實戰能力強的,收徒弟是極其嚴格的,為了自己門派的功夫不在自己手裡斷了傳承,只要你符合他的要求,他甚至可以免費教你,但肯定不是滿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人就收徒弟。
算了,道家思想本來就是非常低調的,你們凡人愛幹什麼幹什麼,只要不影響我修仙就行。其實我也懶得理,因為看透了世事,覺得凡人的很多事情其實是很無聊的。無聊到可以因為你喜歡白色,他喜歡黑色,你們喜歡的不一樣就開始大吵一架。有什麼好吵的?人的先天命格決定了人喜歡的顏色不一樣,這本來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卻有太多的人不明白。只能說現在的很多人還是沒有智慧,有的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並且是比較偏科嚴重的知識,沒有明辨是非能力。
隨便瞎扯幾句,不要噴我,實在是懶得吵架,沒意思……
-
5 # 小銀哥歌
易經很厲害的,精通易經的人很容易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應該怎麼化解,沒有後遺症,普通人隨便精通兩卦都會大大受益!
-
6 # WILLSON39
被人鄙視,不足為奇,但凡有價值的人和思想都是這樣的,天體論是這樣,進化論是這樣,資本論也是這樣,不鄙視不足以顯示它的偉大,不鄙視不足以顯示他的存在。
不過,《易經》本來就是源自於占卜(也許是歷史記錄),這倒是沒有錯,這點他是知道了。只是,《易經》已經發展成了一部哲學書,講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的哲學書,這恐怕他就不知道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本質上來說就在於認知境界的不同。同樣的事情(比如危難),弱者看到的是糟粕,而強者看到的是鍛鍊的機會,生活工作的哲理。
易經講世事在變、萬物在變,我們只有唯變所適;易經講辯證邏輯,易經講君子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易經(大象傳)講作事謀事、類族辨物、居賢善俗、稱物平施、扼惡揚善、觀民設教、育民蓄眾、施祿及下、厚下安宅、振民育德、以虛受人、順德積高、果行育德、懲忿窒欲、反身修德、制度議行、思患預防、正位凝命、獨立不懼、致命遂志……這些都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所以,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夠從中獲取精華和營養,還是隻能得到糟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回覆列表
不可否認《易經》的確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卜者透過卦、卦辭和爻辭來判斷人事的吉凶禍福。但也正因如此,秦始皇焚書,《易》屬卜筮之書,不在焚燬之例,才逃過一劫,得以流傳後世。
除此之外,《易經》還廣泛地記載了上古社會各行各業的狀況。如農業、畜牧、漁獵等生活狀況;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祭祀、征伐、訴訟等社會狀況;封侯建國、家族鬥爭、階級矛盾等社會制度狀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社會生活的根本觀點。《易經》還包含著數字、天文、曆法等多方面的科學內容。因此,它既是一部富於哲理的書,也是一部具有一定科學內容的書,還是一部具有較高文學研究價值的書。
我們作為現代人看待和評價一個事物,應該辯證的,一分為二地去看待而不應割裂開它所處的歷史時代和生活環境,孤立的看待,輕易地下結論。
占卜方式的起源現在尚不清楚,最早者見於江蘇海安縣青墩遺址中骨角棲和鹿角枝上。在商代的陶器和獸骨上也不止一次的出現過。傳世《易》本文究竟成書在什麼時代,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成書於西周前期。在《春秋左傳》和《國語》中,多見占卜的記載。 古代民智未開,崇信鬼神運命,凡是重大行事,必定先求神問卜,並非不可思議。在河南省安陽縣的殷墟遺蹟中,曾發掘出大量的龜甲,證實殷代盛行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紋路,占斷吉凶,稱作“卜”;卜字就是裂紋的象形。到了周代,又多用蓍草占卜,稱作“筮”。依據《周禮》“太卜”的記載,周代設有稱作太卜的官,依據《三易》,專職掌管占卜。
《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周易》,三種不同系統的易學。對《三易》的說明,說法不一,概括地說,《連山》是夏代的易學,由艮卦開始,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歸藏》是殷代的易學,由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周易》是周代的易學,由乾、坤二卦開始,象徵“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今天的《易經》就是《周易)。一說,漢、魏以後的象數易學,就是《連山》、《歸藏》的遺留。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占卜,不但源遠流長,而且已經發展成有系統的學術。 不過,如果占卜只在占斷結果吉凶,就成為消極的聽天由命的定命論,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當為與不當為,失去了道德意義。然而,中國古代的占卜,不僅消極的問結果如何?而且更進一步的,要問應當如何?因而,《易經》不但啟示事物發生的微妙契機,並且指引應當如何臨機應變,避凶趨吉;不僅是消極的占卜,而且也是積極的處世智慧,就進人哲學的範圍了。
《易經》雖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但並不妨礙《易經》成為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自古即被推崇為“群經之首”。而且它所包含的內容絕非“占卜”所能涵蓋。可以說,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