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圖釋道

    孩子讓家長陪著做作業不準玩手機,這是好現象,也是好機會。這說明孩子將家長的要求當做規則開始重視了,但是另一方面覺得家長對自己要求太嚴,不光自己難以達到,家長也難以做到。所以孩子希望將家長捆綁在一起,若家長做不到,孩子就有理由不執行了。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正好順勢而為,跟孩子一起接受規則制約。自己監督孩子,也讓孩子監督自己,將自己和孩子在規則面前出於平等地位。樹立規則權威。家長切不可擺架子高高在上。只這樣反而樹立不了自己權威。若跟孩子一起平等遵守規則,你就成了孩子敬重的榜樣。這樣就有了規則和榜樣兩股力量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乃至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 2 # 小曹biubiu

    面對孩子這樣的要求,作為家長應該先學會反思,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要求?

    面對孩子在學習時要求陪伴,我猜想孩子正處於幼兒到小學三年級時期,一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喜歡獨處,想要有父母、朋友、老師的陪伴。因為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專注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同時,如果守在他們身邊的人和他們在做完全不相關的事情時,孩子們的注意力會直接脫離課本、作業,去關注身邊人在幹什麼,產生好奇心,也就容易行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相反,如果陪伴在他身邊的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和他是一樣的,也在學習,也在看書,他的注意力也就會關注到自己的學習中了。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就是說我們得先自己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讓孩子專心學習,那我們也要先學會學習,讓孩子放學後先做作業,那我們也不要把工作拖到最後,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大後少依賴父母,那前期父母就要多付出心血,陪伴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如果真的有時工作忙,陪伴不了孩子,就要提前和孩子說明:寶貝,媽媽今天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忙,你要一個人完成作業了,如果遇到不會的題,先自己思考一下,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媽媽忙完了和你一起想辦法。媽媽相信你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得很好!

    我相信,如果前期父母已經在孩子面前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遇到特殊情況孩子是會理解父母的。

    寶媽寶爸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吧!

  • 3 # angel20130809

    家長的要求有些過分了,你可以不陪孩子學習,但不能看手機。當孩子沒有養成獨立做作業的前提下,家長最好是坐在孩子旁邊陪他一起看書,兩個人各自獨自己的書,互相不要打擾就好。時間久了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了,家長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特別是有些父親打著電腦,開著很大的音箱玩遊戲,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被轉移的。孩子成長道路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也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 4 # 及時雨7982

    如果週一到週五都陪伴孩子寫作業,週末繼續陪伴也是應該的。現在小學生家長都是陪伴做作業,不稀奇。

    如果平時不陪伴,週末陪伴孩子順便增進親自感情,也是不錯的選擇。

    孩子提出陪伴的要求,說明孩子喜歡家長,家長絕對不要拒絕,要好好利用這寶貴的機會。

    至於玩兒手機,堅決不允許!父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孩子建立正確的使用手機的習慣非常重要,不能雙重標準。建議邊看書邊陪伴孩子做作業,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5 # 小薇8142

    其實這樣挺好的啊 家長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前我也是在一邊玩手機的 有時候看的入迷了孩子打擾我還會和他發脾氣 後來也是看新聞說的很有道理 為什麼大人能玩孩子就得寫作業 索性我也就不玩了 給孩子買的課外閱讀拿了一本坐在一邊看 孩子也不鬧了 安安靜靜的學習寫作業 挺好的

  • 6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這個問題涉及了兩個子問題:

    問題一:孩子週末學習做作業,非得讓家長陪著,父母應不應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寫作業。

    因為畢竟是週末,原本是親自娛樂的時間,但是孩子卻得寫作業,而且,孩子明確提出,希望家長陪著,這說明,孩子將父母的陪伴看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也就是說,這是有利於增進親子關係的行為。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是可以陪孩子寫作業的,但是,要告訴孩子,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之所以願意陪伴你,那是因為今天是週末,爸爸\媽媽本來就安排出了一定時間來陪你的。

    所以,不管你是寫作業,還是做遊戲,爸爸\媽媽都願意陪你一起玩;這樣,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週一至週五的話,孩子就不能依賴父母,要父母陪著,而是應該自己獨立完成。

    其次,父母陪孩子寫作業也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要亦步亦趨地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監督)孩子寫作業,這樣也會導致孩子過分的依賴——下次父母不陪著,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或者說,容易導致孩子分心,懂不懂就想詢問父母,而缺少了獨立思考的訓練,因此,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可以在同一個房間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說看書,或者處理一些工作上的檔案資料等等,這樣既不會影響到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力,同時也那個為孩子營造一個寫作業的“工作”環境;另外要注意的是,父母千萬不要在一旁玩手機,刷影片,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問題二:當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時,孩子卻拿“父母也玩手機”當做擋箭牌,並且指出“家長也不能玩”,父母應該如何對待?

    孩子說這話有兩種語境,第一種語境就是:我也知道玩手機不好,我也像戒掉玩手機的習慣,但是,每當我看到爸爸媽媽玩手機,我也想玩,如果爸爸媽媽都可以不玩手機(或者,減少玩手機的行為),那麼我才有信心不玩手機。

    如果是這種語境下,父母就應該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了——是否存在自己的不良習慣影響了孩子這種情況?如果有,那就應該及時的改正,並且對孩子的這一建議,給予鼓勵: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語境就是:“我知道你們(父母)根本戒不掉玩手機的習慣,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要求我,因為你們自己都做不到!”,如果是這種語境,父母反倒是可以順水推舟:“孩子,你說得真對,如果父母有決心和你一起改掉玩手機的壞習慣,你敢接受挑戰嗎?”我們就可以借力使力,用“激將法”來激勵孩子做出正面的行為,當然,父母以身作則也同樣重要。

    另外,需要補充一點,那就是比要求孩子不玩手機,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培養新的興趣?因為,如果一方面孩子(短時間內)剋制住了自己不玩手機,但是,另外一方面,孩子又沒有建立新的興趣的話,他就容易重蹈覆轍,重新沉迷於玩手機,就像奈特.丹雷蒲博士所說:

    “努力是革除壞習慣,養成新習慣的最大障礙。努力革除壞習慣,只會使這習慣更增強,革除壞習慣最好的辦法,是對需求的目標形成一個清晰的心理意象,而且要奮力地朝著目標練習。”

    因此,幫助孩子建立“不玩手機”習慣的同時,父母更應該挖掘出孩子更多有趣且豐富的興趣愛好,從根本上轉移孩子對手機的依賴,例如做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等等。

  • 7 # 美格育兒經

    孩子的要求不但合理,而且正確。

    孩子專心做作業,家長在一旁拿著手機看不停,這種陪伴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敷衍,不管你在拿手機工作還是看電子書,還是做什麼,都是一種對孩子的不尊重。

    邊陪孩子,邊看手機,本身就是一種低質量的陪伴。

    1、每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位自律的父母

    學霸武亦姝,高分被清華錄取,她精通古詩詞,在《詩詞大會》節目中的表現也十分令人稱讚。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父親,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關掉手機。可見,學霸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為的,不僅需要孩子的努力,父母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2、言傳身教最重要,必須要給孩子做好示範作用

    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自己都管不住的人,還想要求孩子,是絕對不可能的。孩子的自覺建立在家長的自覺之上,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自律的天使寶寶,而是需要環境的薰陶、父母的榜樣示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和“撩”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