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子家常菜

    為了提高大豆的產量,大豆出苗後怎麼補苗和間苗的?這個問題農村航子來回答一下。

    首先大豆在種植的時候壟距應該在80公分左右,起大壟後,壟兩側播種大豆種子,大豆的株距應該保持在35公分左右。現在都是機械播種,這個距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關鍵是播種機不會這麼精準保證每科豆子都種下去,或者每個洞裡有多漏下去的種子。等大豆苗出土後就能看清楚了,如果豆子苗距離過大了,或者說超過35公分左右了,就說明這個地方漏種子了,我們一般採取的辦法是點種,就是用管子打洞,再把豆子種補進去,這樣以此類推。如果豆子苗的距離小於35公分了,說明就種子密了,等出苗後,我們根據這個距離觀察,再將多餘的豆苗拔出來就好了,以此類推。

    以上是航子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批評指正。

  • 2 # 豫糧三農春哥

    至於大豆間苗的話,8至10公分株距可以了。再說大豆植株分散快,千萬不可過於稠密,這樣容易造成弱苗或虛長。所以大豆種植不易過稠。

    大豆要想高產必須注意兩點。

    ①控制植株瘋長,如發現大豆葉子太過密實,下部葉片發黃,透不進Sunny(花期不見花)。這時可嚴格按照說明書噴施大豆專用矮壯素,防止瘋長糊秧發生。

    ②豆青蟲防治。大豆最大的蟲害就是豆青蟲,往往在大豆結夾期發生。此蟲食量大,繁殖快,稍不注意就會把大豆吃成光桿。可用蟲蟎.茚蟲威按說明書及時噴治。

  • 3 # 草原話三農

    大豆,在我們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豆油、醬油、豆粕、豆腐、豆瓣醬等產品的主要原料,其實,大豆還可以提取和製作很多產品的,比如豆粉、大豆異黃酮等等。大豆在中國每年的消費量是相當大的,我們居住的地區就是全國大豆主產區之一,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很適合回答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大豆最忌諱重茬,所以當前茬是麥茬種植大豆是最適合的,至於說間苗和補苗這個要根據大豆的品種、出苗率來決定進行間苗和補苗。

    〔根據大豆的不同品種決定補苗或者間苗〕

    大豆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有的分叉能力強,有的分叉能力弱。對於分岔能力強的大豆品種,我們可以適當稀植,這樣可以發揮出這個品種的優勢,如果少量的缺苗,可以不用進行補苗,一般株距保持5釐米左右都是正常的,如果植株過密要適當的進行間苗;如果遇乾旱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缺苗嚴重的,一定要進行合理的補苗,當然了,補苗和間苗都是越早越好,以免影響大豆植株的生長。

    對於分岔能力弱的大豆品種,要進行合理密植,以達到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從而達到更高的產量,對於這樣的品種如果缺苗一定要進行補苗,當然了,植株也不能過密,如果過密要進行間苗,否則過密的大豆植株長勢特別弱,到了秋天也沒有豆莢,可見種植過密也是影響產量的。

    我們國家這兩年對大豆植株也扶持力度也是很大的,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也高了起來,在在種植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掌握所種植大豆品種的特性,根據大豆品種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種植方法,合理進行密植或者稀植,在乾旱情況下,要進行灌溉提高大豆的出苗率,對於嚴重缺苗的要及早補苗,為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 4 # 老農說鄉村

    大豆種植,看似簡單,但想獲得高產,其中的學問很多,最突出的一個因素是大豆植株的密度;密度過大或過小,都直接影響大豆的產量,那麼,大豆種植出苗以後,該怎樣補苗和間苗?

    解決這個問題以前,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即大豆植株的密度多大,才能充分挖掘出大豆的生產潛能,讓種植的大豆獲得好的的產量。通常情況下,黃豆的種植密度在每畝1-1.5萬株,土壤肥沃的田塊行距在40-50釐米,肥力中下的田塊,行距25-40釐米,株距在10-15釐米;氣溫高的地區,密度要小一些,寒冷地區,密度要大一些;春黃豆密度要小一些,秋黃豆密度要小一些。

    黃豆的種植密度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回答麥茬大豆出苗後,應該如何補苗間苗的問題了。

    先來說如何補苗。

    如果土壤比較肥沃,又在高熱地區,缺苗在30釐米以下就不用補苗,缺苗在30釐米以上就應該補苗;土壤比較貧瘠,又是在溫度較低的地區,缺苗在20釐米時就應該補苗。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補苗要及時,一旦發現缺苗,就要立刻補苗,不能等別的黃豆長得很高,再補苗,這種情況下,補苗也起不到增長的效果;因為黃豆對Sunny要求很高,後補的黃豆長得太小,被其它黃豆遮住,光照不足,影響正常生長,結莢 ,達不到增產的目的。

    再說如何間苗。

    在土壤肥力較高的情況下,黃豆的株距寧大不小,黃豆這種植物,枝葉茂盛,如果株距過小,通風,光照都會受到影響,這對結莢,及豆粒的飽滿度都會產生影響;相反,土壤貧瘠,則可適當的減小株距。

    總之,如何補苗間苗,要考慮地域,土壤肥力等問題,而不能死抱教條。

  • 5 # 伊展169一142829

    麥茬地播種大豆,要掌握土壤墒情而定,深淺要看溼土層距離地表有多少釐米,播種在溼土層上即可,便於大豆生根發芽。氣溫高的地區密度小一些,行距在40cm一50cm之間,株距為10cm一15cm之間。氣溫低的地區氣溫低的地區密度大一些,行距在30cm一40cm之間,株距在7cm一10cm之間。各地區是有差異的,要根據本地區的差距定植密度,掌握了密度,便可間苗或斷定缺苗。

    大豆播種五六天後,要察看出苗情況。當大豆單葉展開後,複葉未展開時要及時間苗定株,按當地行距株距標準進行,去掉細苗、矮苗、黃苗,留下粗壯翠綠的苗。當株距超過標準既定株距兩倍以上者,則按缺苗視之。應該在間苗時適當留下一些有餘的壯實的苗子,便於移植到缺苗處。(缺苗不是太多時,可以這樣處理)。這些工作應在陰天或者睛天的下午4點後進行,移植完成後要及時澆水以增加成活率。缺苗多的,便於省工,可以補種大豆。等到大豆出苗後及時間苗,補種的苗子肯定比別的苗子小,要給這些小苗“吃偏飯”,追加一些鉀肥,便於這些幼苗與別的幼苗縮短生長差距。

    完成這些工作後,就可以鋤地中耕了,剷除掉麥茬。大豆秧苗也開始進入狂長期了,按時打農藥和追肥了。

    無論什麼農作物,只有保證了合理的株數,才是豐產的基礎。否之,土地再肥沃,缺苗嚴重也難豐產。如果不把過稠秘的苗間開,會互相爭水分爭養料爭阻光,只長株藤,不長豆莢,也不能豐產。所以說間苗和補苗是關鍵的一個環節,很重要。

  • 6 # 星哥說農

    麥茬大豆出苗後,為提高大豆產量,應如何補苗和間苗?

    大豆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是陌生的,我們平時喝的豆漿,吃的豆腐腦,壓榨的豆油,都是大豆做出來的,可以說大豆全身就是寶,大豆種植也是最廣泛的,我們沃野淮北平原更是大豆的主要產區,俗話說麥不離豆,豆不離麥,夏大豆種植後,種植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苗斷壟,影響地效。

    們農村常言豆苗要想齊,點種在地皮,說明豆子不可深埋,才能出苗率高,如今雖是機器播種,深淺設定得當,但仍有各種原因出現豆苗不勻現象,小哥就談談這方面的看法,以供參考。

    在我們家鄉,夏大豆出苗後,農戶們便到豆田檢視苗情,發現豆苗連片空隙,就直接補種或用鏟子從密集處挖出一株補栽上,補栽的豆苗選取嫩苗,帶土挖出,不用散根,成活率較高,發現空隙小的,間苗時周邊多留幾株即可。間苗更是趕早不趕晚,間苗晚了,這些豆苗成簇挨擠在一起,不僅互相爭取肥力Sunny,而且根系細小,葉片發黃,株體營養不良,間苗出來也很難茁壯成長,農戶們就趕在葉片展開一片葉子的時候,用手把密集苗、弱苗、晚出苗拔掉,留壯苗、好苗,剩下的豆苗基本均勻一致,能更好的促壯苗根系固氮,充分利用光能,豆苗基本保持在行距40釐米左右,株距12釐米左右,目測一下就行,間苗時順手把周邊一些雜草也拔掉。

    最後我們在補苗時,儘量趕在早晨或傍晚,陰天更好,栽植後澆點水,然後用土覆蓋,這樣移栽豆苗最容易成活,若補苗、間苗天氣乾旱,可先疏苗,過幾天再定苗。

    綜上所述,大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間苗,既最大發揮土地能效,又使豆苗通風透光,生長一致,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產值,提高大豆的總體產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識別蘋果指紋識別是否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