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低調與責任

    曹操志在結束軍閥混戰,一統中華,奠定了三國歸晉的基礎,乃是東漢末年亂世之梟雄。無他,當時之中國還不知有幾世幾劫。只是不被後世視為正統,貼上了漢賊的有色標籤,在屬於他的那個時代,他無疑是才華和韜略最過人的,雖然也做過屠城好色等壞事,依然瑕不掩瑜,功大莫焉。

  • 2 # 一眼千年58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或漢魏間)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可以說他是一位雄才大略、功成名就的歷史人物。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軍北征烏桓,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時寫下《步出夏門行》組詩,其中第四首為《龜雖壽》。“老驥”四句即出自《龜雖壽》一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全詩壯懷激烈、豪氣干雲。“老驥”四句哪裡是什麼“感慨”啊,它用前兩句比喻後兩句,生動貼切、形象鮮明,抒發了詩人雖已暮年但依然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壯烈情懷。

  • 3 # 泊圖泊途

    曹操在詩文中和戰爭中,簡直是兩個人。在詩文中感受到的是他一種長者、智者的敦厚和滄桑,在戰爭中卻有政治家、軍事家的殘酷和狡黠。那麼這句話是曹操的喪氣話,表達自己的無能嗎?

    (《三國演義》鮑國安老師演繹的《短歌行》,《短歌行》算是曹操最霸氣的詞了,在所有文章中最具有王者氣概)

    我們看看曹操寫的著名的詩文,比如《龜雖壽》“老驥伏櫪”的感慨。《龜雖壽》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最末章,題主提到的《觀滄海》是沒有“老驥伏櫪”這句詞的,但是它與《龜雖壽》到底有些淵源,因為它是屬《步出夏門行》。

    《龜雖壽》主要表達的是對生命的感慨和雄心壯志。生命長短既有天命又有人為,天命不可控,但是人為可以延長壽命。

    在有限的生命中,即便在晚年,也要銳意進取才不枉此生。雖然有對生命的感慨,但絕不是一種自憐自艾,曹操的確是人生贏家,雖然一生未能統一是人生一大遺憾,但“老驥伏櫪”絕不僅是那種悲涼的呻吟,依我看,他並未把自己比作老馬,而是以老馬為榜樣和寄託。題主或許斷章取義了。

    (《三國演義》鮑國安老師演繹的《短歌行》)

    我們再舉一個其他的例子,比如《蒿里行》“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中曹操對百姓的境遇十分同情。但是反觀曹操的軍事行動,又有很多屠城的記載。

    比如“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新三國》赤壁戰前夕的曹操吟唱《短歌行》)

    以上就是曹操領銜的軍事行動以及他的大將夏侯淵、曹仁的戰爭方式,被殺者豈非無辜?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矛盾。

    細細想來,矛盾也有其道理,曹操或許也能想通,天下大亂,長痛不如短痛的,與其漫長混亂,不如抱著捨我其誰的態度。正是印證了《新三國》曹操死前的一句話“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不怕別人看錯我”。曹操這個人非常複雜,很多行為並非純粹。其實人性本身就複雜。何來的定數?

    曹操也表現出柔情的一面,這才是他一生中發自內心的感慨。

    就是對待妻妾的態度。丁夫人因為曹操間接搞死曹昂絮絮叨叨,曹操一怒之下將她幹了出去。後來去孃家接人,丁夫人依然不從。後來曹操沒辦法,成了一生的遺憾,還表示准許她改嫁。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再次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在曹操百年之後,讓妻妾改嫁。這也不像個冷血屠夫,倒是個鐵血漢子。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對曹昂和丁夫人的遺憾,除此之外,功名利祿沒有更多的感慨了。

  • 4 # 香草王

    首先要說明的是,“老驥伏櫪”不是《觀滄海》裡的詩句,而是《龜雖壽》裡的句子。

    其次,“老驥伏櫪”不是感慨。

    第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四句話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解讀,表達的是自己的雄心壯志和奮發進取的心態。

  • 5 # 江琯

    咱不和他們那些人一樣,好為人師。觀滄海中就是有老驥伏櫪的感慨,這點是無條件支援題主。當然了,我這樣說是有悖於心的,希望題主關注我一下唄。老驥伏櫪是啥子意思?就是老當益壯,別看咱年紀大,秒殺恁這些小年輕。曹操的感慨來自於其人生經歷,面對大海,自己征戰至此,想象自己一路征伐,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紹,破劉備,擊烏桓,平羌戎,滅呂布,服孫權。但仍然還有大片的國土需要自己去整理,萬里長征還未曾走完,自然而然的發出了,讓我再活五百年的氣魄。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們在評價曹操時,總是注重彰顯其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取得的政績和軍事成就,往往忽略了曹操還是一位文學家。

    中國文學史上的“三曹”就是指漢魏時期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他們父子兄弟三人在政治地位上、文學成就上對當時的文壇有一定的影響,被認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在文學史上合稱他們為“三曹”。

    曹操在東漢末年胸懷統一天下的大志,重用賢才、廣納諫言、發展軍事、開疆拓土,體現了自己的文治武功,開創了魏國的基業,確實是人生贏家;但雖然縱橫馳騁了大半輩子,統一大業仍沒沒完成。

    “老驥伏櫪”流露了一絲蒼涼,但絕非悲怨的呻吟,他話鋒一轉“志在千里”,意思是千里馬儘管年老了,行動不便而伏在馬槽旁,但雄心壯志仍是縱橫沙場、馳騁千里;用來比喻壯志凌雲的人,縱使到了生機與活力都有所下降的晚年,仍會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 7 # 東龍45

    曹操,大軍事家,大政治家,自二十歲多點開始征戰,匡扶漢室,到做詩時已經是五十多了,馬上打仗近三十年了,開始了感槪。

  • 8 # 銀湖金濤

    首先說明,“老驥伏櫪”不是《觀滄海》中的內容,而是《龜雖壽》中的語句。

    曹操即魏武帝,三國魏國的締造者和奠基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

    曹操在政治軍事方面消滅了北方眾多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並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正如題主所說,曹操是人生贏家,功權雙收。想當年,曹操雄心勃勃,欲拯萬民於水火,一統華夏,建宏圖大業。所以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嘆!

  • 9 # 紅塵彌勒

    三國時期的曹操,確實是人生的一大贏家,但要說他是那個歷史時期唯一的人生贏家,這個觀點並不確切,也不符合史實。

    真的忍不住為你汗顏。

    曹操是三國鼎立時期的政治人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各種政治勢力和策略,大力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並收到了很好的實效,贏得了逐鹿爭霸的大部分土地和人脈,成為實際主宰中原北方的豪強勢力。

    應當說,既然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就說明其他兩位君主也是人生的贏家之一,而且從三家歸晉的歷史軌跡來看,最大的贏家也不應該是曹孟德。

    此其一。

    其二,是關於老驥伏櫪這句詩詞的。

    老驥伏櫪這句詩出自曹丞相的《龜雖壽》。全文如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的這首詩,寫盡了一代君王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個時代的霸主,他的雄心壯志是統一天下,福祉萬民。讓天下紛爭到他這裡戛然而止,再也不要掀起什麼罹亂狂潮,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可惜歷史給一代雄主的時間並不多了,曹操儘管是個英雄,也有英雄遲暮的慨嘆,人生的自然規律讓他永遠抗不過命運的終結。但他卻是個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烈士,面對無辜的山河,面對貧瘠的政權,面對哀孑的百姓,他這個深諳時事和人生的壯漢,卻不得不發出喟嘆感慨——要做的、該做的還有很多,可他卻已進入了人生的暮年,面對行將就木的殘酷現實,他不是一味的悲啼哭泣,心灰意冷,而是全然擯棄了心中的哀怨,面對尚待收拾的山河,他是心有不甘吶。

    他是多麼希望老天還可以給他一些時間,讓他完成歷史交給他的天然使命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本學校考研的考生,會不會讓有些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