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人大蟹

    飯,是指主食。古時候的地區不同,歷史不同,主食材料不同。

    稻、黍、稷、麥、菽就是通常所說的五穀!稻是南方主食,米飯在南方指的是大米飯,但大多數是富裕家庭才享用,貧窮家庭用芋頭番薯當主食也是飯。

    黍,稷可以說是古代重要主食前三位置,古代在北方主食。黍即小米或黃米,與稷不同又類似,可自行百度。歷史也是很悠久的了。所以唐代前米飯一般指小米飯。南方是沒有這東西的。

    麥,分大麥小麥。麥的加工工藝在漢代逐漸成熟了。麵食也是貴族豪門享用,普通人還是吃大麥飯,口味大家都知道,現在大麥成為雜糧和飼料了。

    菽,即是大豆。戰國時慢慢進化改良,代替了黍,與粟並列。

    還有後來的土豆,玉米,番薯,大麻子在明清時期人口激增後,主食範圍擴大進來。還有各種根類植物。

    飯,如單指主食,主要有上述幾種。現在去北方說吃飯,主家可能結你端出來的是麵條,饃等沒大米飯。

    飯,如指的是形,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也不同。粟米飯,麥飯,大米飯,豆飯,甚至是芋頭飯。

  • 2 # 亞洲食學論壇

    稻米的普遍種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在較早時期,大米在主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只是眾多主食中的一種。但水稻種植的地位一直在不斷提升,發展到後期,形成了“南稻北麥”的飲食格局,而且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

    古時候除了用大米做飯之外,很多其他作物都是做飯的原料。例如麥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麥子加工方法都是磨製成粉食,但在早期,用麥做粒食是常見的情形,常見於文獻記載,大麥、小麥、青稞麥均可用來煮飯。由於麥飯口感太差,不易消化,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下層百姓食用,在社會上層不受歡迎。所以在上層社會中,如果有人用麥飯來招待客人,就會被視為對客人的不敬。

    粟米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也是古代一種重要的做飯主料。比較有意思的是,由於經濟地位和社會層次的差別,上層民眾和下層民眾所食用的粟米飯在品質上也不盡相同。社會上層大多食用精白粱米飯,而社會下層只能食用“脫粟飯”,就是僅脫殼而不精白的粗加工粟米飯。《新唐書》裡在介紹隋唐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時,就說道:“(竇建德)性素約,不喜食肉,飯脫粟加蔬具。”這說明了食用脫粟飯的確是生活清貧樸素的反映。

    另外還有用豆煮飯的。豆菽飯也是身份卑賤和家境貧寒的人所普遍食用的一種主食。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裡,人們也積累了豐富的食用豆菽飯的經驗。在食用豆菽飯時,必定摻雜其他食料,若清一色用豆子,大量食用之後,容易引起腹脹和消化不良,嚴重時甚至還會中毒,所以多“雜菽為飯”。

  • 3 # 金融傳說123

    由於飯的範圍太廣,只能說,古代也有用稻米做飯的。

    比如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稻穀遺存,距今約七千年。

    河南賈湖遺址的古稻米發現,說明約八千年前的古人已經開始食用稻米。

    在湖南的彭頭山文化遺址也成功獲得炭化稻米,距今約八九千年。

    浙江省的龍游荷花山遺址有稻作、有陶器、有住房痕跡,儲存完好、該遺址距今一萬年前。

  • 4 # 素芳141

    據傳說,之前世界沒有人煙,戚里一片,自從盤古開天地世界才分,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有天有地必得有人,三才缺一不可,老母娘就從天堂撥下皇胎來治理世,傳留人根,併發話治好後極早回頭。可叫誰來誰不願來,沒辦法這是命令,只得問:"我們到世界上吃啥,喝啥",怎麼生活。老母娘說:"餓了吃些松柏籽,渴了喝些澗下泉"。那也就是三皇時,人們吃的松柏籽,野果,野菜,草根之類,穿的是樹葉,樹皮,善皮之類,住的是山洞,窩棚。

    神農氏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相傳一日一赤烏飛過神農,銜五彩九穗谷,墜地,神農拾起種下,成熟以後,釆穗嘗之,覺得味美,就叫人們開荒種上,受其啟發,嚐盡百草,分出五穀,他教會了人們種菜,種莊稼,開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了,我們開始吃飯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五穀的解釋最早出現於《孟孑,騰文公》,孟子給出了五穀的名稱分別是稻,黍,稷,麥,菽。也就是現在的大米,黃米,小米,小麥和豆子。

    現在的人都說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麵,也是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不論古代還是現在,也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大家都知道,東三省都吃大米,而南方鎮江一帶就吃麵食,所以可以這麼說古代也是有吃大米的。不全是,因地域而已。

  • 5 # 艾利特醫療

    說米之前,先來一首詩: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小學的必學古詩,人人耳熟能詳。

    若是細細說起來,古代的吃食,真正讓現代人遲延欲滴。

    先給大家科普下大米的歷史與文化

    大米的歷史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大米發源於中國,這在廣西桂林的歷史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了,19000多年的野生稻米,是世界上唯一的稻米發掘遺蹟。

    而在7000千年前,我們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人工水稻的種植技術,水稻養育了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

    稻米種植技術在中國純熟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時期又傳入了歐洲南部,走向世界。

    大米始於中國,也光大於中國。

    水稻成熟脫殼後,就是我們吃的大米,煮熟的就成了人人愛食的米飯,據《周書》記載: “黃帝始,烹谷為粥”。

    最早,有米子的記錄,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

    可見大米的悠久歷史,和重要性。

    在古代秦國,把大米稱為“乾飯”,作為某種特別獎賞,吃幾碗“乾飯”就意味著受什麼樣的賞賜。一般的平米百姓是享受不到滴。

    還記得《羋月傳》裡劉濤飾演的王后嗎,王后是楚華人喜歡吃米飯,而秦王說,皇室裡盡有,足以滿足。

    那個時候,只有宮廷帝王家才能隨便吃米飯。

    大米的使用價值

    在古代,大米是是流通商品,可以抵錢用的。地主們給長工或者佃戶門發工資都是用大米來抵的。甚至可以用米,來抵人命。米,不僅能食之果腹,也能當錢交易用。

    而 《本草綱目拾遺》記: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

    中醫講,米,性味甘平,補中益氣,益血生津,添髓生肌。

    古代的米飯:

    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原始米飯:原始人將儲存的稻穀用石器搗開加點水一煮就成了最原始的粥。比現簡單粗暴,但原始醇香啊。

    後來又逐漸發展,將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加水煮開,就有了菜粥。

    在魏晉時期,吃菜飯是為彌補主糧的不足,以菜充飯,填飽肚子。

    到南朝中後期,隨著水稻種植推廣,稻米增加普通老百姓才吃上了白米飯。

    隨著歷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時人做米飯的技術也有很大的進步,米要精選細淘,用甑蒸而不能用鐺炙。這樣烹飪出的米飯才能色香味俱全。

    到了隋唐,宋朝,米飯的烹飪也更發達了。出現了用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做飯的吃法,再根據配料的不同,烹飪出不同的飯食,有青精石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遊飯、二紅飯,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種類繁多,美味非凡。

    “左岸閱讀”,讀書品世界,閱盡天下奇聞諮詢!

    與您一起談天說地,格調生活!

  • 6 # 劉鑫1248

    古代的米飯是黃米或者小米,,,“社稷”的“稷”就是黃米,,粟就是小米!!黃米和小米是漢以前北方的絕對主糧!!在古代北方普通老百姓很難吃到大米,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見過大米!!

    因為我就是北方人,我小時候就沒見過大米,到新世紀之前我還聽過有人沒吃過大米!!我們吃的大米來自寧夏!!古代北方沒有種植水稻,再加上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價格昂貴!!可想而知北方很難吃到大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無限火力即將關閉,新娛樂模式“屠夫之橋”即將上線,再也不敢虐泉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