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視角財經
-
2 # 仁義禮智投
這個問題,雖然屬於基本概念,但題主提問的措辭還是非常嚴謹的。很多人都覺得理所當然,但是真要解釋起來,未必能說得特別透徹。
首先,無風險收益本身,就是對貨幣的消費補償。大家都知道,投資理財是一份風險一份收益,那麼諸如國債、銀行存款等等無風險投資的收益是怎麼來的呢?
按現代經濟學的解釋,人有消費的天性,拿到貨幣,本能就是想把它花掉,而不是存起來。(所以不要怪你們的女朋友總是買買買,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那麼,怎麼才能讓人把錢存起來,而不是立刻花掉呢?那就必須要給予一定的消費補償。
比如,我有一百塊錢,現在消費了可以買100塊糖;如果我能忍一年以後再買,就可以買到105塊。這樣,我才能有存錢到明年的動力啊。如果一年以後,還是隻能買100塊糖,那我肯定傾向於立刻把錢花掉,早買早享受啊。
所以,無風險投資雖然沒有承擔風險,也會獲得一定的收益,就是對投資者的沒有立時消費的一種補償,也可以看做是貨幣的“時間價值”。
從這個角度出發,金融,就是貨幣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換。只不過,這種交換,有可能獲得收益(比如存款利息),也有可能產生損失(比如跨行轉賬手續費)。其次,風險收益,來自投資承擔的風險補償;風險越大,對應的收益也就越高。常見的風險型別,可以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等幾大塊。
毫無疑問,對風險投資而已,投資的期限越長,可能遭受風險的機率也就越大,需要的風險補償也就越高。
流動性風險:是指因資產不能及時變現,而可能遭受的損失。短期投資,比長期投資更靈活,變現的及時性更高,所以需要的風險補償也就相應的更低。這也就是為什麼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要高於活期存款的利率;因為活期存款的流動性風險更低。
類似地,同等下條件下的低風險定期理財,期限長的總是比期限短的預期收益要高。是因為定期理財產品協議一旦生效,投資者是無法中途終止協議的。如果在理財產品營運期間,其他地方需要用錢,這筆資金是不能及時變現取出的,這種風險就是前面說的“流動性”風險。
期限越長,可能遇到流動性風險的機率越大,需要的風險補償也就越高。
無套利原理,決定了同樣風險條件下,短期投資的利率不能高過長期投資。無套利原理,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機率:
假設有兩款定期理財產品,其他風險都相同,一個是一年期的產品A,一個是兩年前的產品B。
如果產品A年化收益4%,產品B年化收益5%,那麼,很合理,願意承擔更多流動性風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收益更高的產品B;而對流動性比較在意的投資者,則可以選擇流動性更高的產品A。
但是如果調換一下,產品A年化收益5%,產品B年化收益4%,會怎麼樣呢?
所有偏好的投資者,都會放棄產品B,買入產品A:因為同樣風險條件下,持有產品B兩年到期的收益是4%*2=8%;而持有產品A到期後再次買入產品A,就可以得到一個收益為5%*2=10%的兩年期產品。
如果這是可以自由交易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在買入產品A的同時賣空產品B,就獲得10%-8%=2%的無風險套利收益。
而太多人買入產品A賣空產品B,就會導致產品A的售價上升而產品B的價格下降,最終使得以市價買入產品A和B的投資者,最終收益又達到合理的平衡值。綜上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部分(消費補償)+風險收益部分(風險補償);無論哪一部分,投資期限越長,需要的對應補償都越多。所以,通常情況下,長期投資的利率總是高過同等條件下的短期投資利率。
如果反過來,出現長短期利率倒掛,就相當於出現了套利機會,根據無套利原理,這種機會必定是不穩固的,無法長期存在,甚至稍縱即逝,就會迴歸到新的風險收益平衡當中。
-
3 # 金融筆記
題主問的問題不夠精準,在投資風險較低的情況下,長期投資的利率比短期投資的利率要高,那在投資風險較高的情況下,長期投資的利率就比短期投資的利率要低了嗎?顯然不是,不管投資風險較高還是較低,只要投資風險一樣大,長期投資的利率就會比短期投資的利率要高。這跟似乎是常識,那麼,為什麼會總結出這樣的常識呢?
從投融資角度,期限長收益小的投資沒有人幹首先是從投資端考慮,假設被選擇的產品風險完全一致,未來的市場利率變化趨勢也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高利率還是低利率的產品?
假設有3個國債,1年期國債收益率5%、3年期國債收益率4%、10年期國債收益率3%,一個正常人會怎麼選?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會選1年期5%的,每年到期後本息再投就可以獲得比10年期5%更高的收益。也就是說,只要風險一致,短期投資收益高於長期投資,就不會有人選擇長期投資。如果再算上覆利的影響,兩者就算一致也不會有人選長期。
那麼,在融資端,想要獲得長期資金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長期投資的收益率,來換取一部分人的青睞。
未來的趨勢判斷會影響投資利率上文中的論述,是假設市場利率變化趨勢是完全一致的,什麼是市場利率變化趨勢?就是具有同樣風險特徵的產品,未來的供給量變化情況。
依然用國債來舉例:
1年期5%收益的國債,第一年發行的時候,一共發行了1個億的規模,買的人剛好買了1億,供需平衡。
第二年,原先的1億到期後政府開始發第二期,但是買的人多了一倍,有部分人說,不用5%的收益,只要4%他們就能接受了,政府考慮了一下,把利率降低到了3%,依然很快賣完了。
第三年,1億國債開始發第三期了,想要買的人更多了,有些人為了買到國債肯接受1%的利率,於是國債利率又下調了一些。
顯然,第一年的時候如果有人猜到第三年的時候利率會降低到1%,那麼,一開始他就不會選擇1年的5%,而會選擇3年的4%,因為3年算下來總收益要比一年一年買更划算。
反過來,如果未來的投資收益率一年比一年高,今年1年期的給5%,明年1年期的給8%,後年一年期的給10%,那麼,現在3年期賣4%就更無人問津了。
從投資與融資的另外一個角度看,資金如果被鎖定更長的時間,人民就會被迫放棄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從投資的角度,機會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總結在風險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長期投資回報低,理性的資金能透過短期資金的組合獲得更高的收益,為了讓選擇長期投資的人心甘情願的投錢,必須給與更高的回報。然而,一旦加上未來收益率趨勢變化的變數後,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改變。
所以,其實是未來收益趨勢不變的前提下,且風險相同,長期收益才會比短期收益要高。
回覆列表
簡單來理解就是,時間也是有價值的,時間越長,價值越高;
其實反過來最容易理解,就是你借錢給別人時,是不是考慮別人借多久?你還要考慮時間越長,這借出去的錢收回的可能有多大;
本質而言,投資人在做投資時,都會考慮風險,題主說風險較低不嚴謹,應該說在投資風險一致的情況下;這個投資利率,就是投資人的必要報酬率,就是說我要得到多大的回報才肯投資;
從這一層面理解就很簡單了;
你A朋友跟你說,借你1w塊錢,一個月就還,那你肯定想著時間這麼短,要不就不要利息了吧;
這時候,你B朋友跟你說,借你1w塊錢,十年後還,你肯定會想,借這麼長時間,不給我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我不借給你;而且十年後你是不是能還我都不一定,所以得增加個風險溢價;
這可以簡單理解成流動性溢價,時間越長流動性越差,那麼就要給流動性增加溢價以保持這筆投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