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行知
-
2 # 一帆風順jxh
趙孟頫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名畫的傳世之一。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存世精品堪稱國家級文物。它以優美的,精緻的畫工,生動而又形象的記錄了北宋未期,都城汴京效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圖中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鮮明而又豐富多彩。同時,也為作者創作技法拍手叫絕,精細而又有代表性,人物活靈活現。整個圖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也真實淳樸地再現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一切生活狀況。形象生動,首尾呼應,是一幅爐火純青的精品。
-
3 # 千千千里馬
首先,我們知道,《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就收藏在內府的一件繪畫名作。我們估計趙孟頫都沒有見過這幅作品。
由於這幅畫在明代為民間所知,所以,從明代以來有不少的臨摹、仿作,做有名的就是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和清代一個宮廷畫家的《清明上河圖》這三個版本。但是,宋代和元代都沒有出現過臨摹本和仿製品。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據《清明上河圖》的流傳過程研究和歷史記載來看,也是這樣的。
像趙孟頫這麼大的書法家畫家,他如果觀看過這件作品,一定會留下一些題跋或者其它文字的,但是,歷史事實證明趙孟頫與《清明上河圖》真的毫無關係。
下面,就是《清明上河圖》流傳過程的清晰歷史記錄。
建中靖國元年(1101),是宋徽宗登基的第一年,張擇端把《清明上河圖》獻給宋徽宗,作為對他登基的祝賀與進諫,宋徽宗並沒有看中張擇端的進諫,倒是認為是個好畫,就收入在御府了。宋徽宗還在卷首題寫標籤,並加蓋雙龍小印。
1127 年,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被金人掠走,流入金遼地區。
1186 年張著、張公藥、酈權、王磵、張世積等這些金代文人有題跋於圖後。
清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區域性1260年元朝建立,《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秘府,為官匠裝池者以贗本調包出宮,計劃出售給某達官貴人,但中途又為保管人偷走,出售給杭州陳彥廉。
1351年,楊準從陳處購得,題長跋記述始末。次年,江西劉漢從楊準處獲觀,為之題跋,譽為“精藝絕倫”。
1365年, (元)李祁,記圖為靜山周氏家。
1461年前後, 明代畫家吳寬稱,《清明上河圖》落入大理寺卿朱鶴坡家。
1451 年,明代文學領袖李東陽在圖後兩次題寫長跋,詳細記錄畫了面內容和在明代中朝流傳始末雲:“弘治以後,固歸華蓋殿大學土徐溥所有。徐臨終時,贈李東陽。”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1524年,《清明上河圖》兵部尚書陸完所得。陸完死後,其子售予崑山顧鼎臣家,不久,又被相國嚴嵩、嚴世蕃父子所得。
在此期間,社會上流傳很多關於嚴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圖》打擊、陷害都御史王忬的傳聞,並被時人收入筆記著作中。嚴嵩敗,家產被沒收,《清明上河圖》第二次歸入宮廷。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司禮監馮保跋雲:《清明上河圖》由內府轉入馮保之手,這是《清明上河圖》有一次“出宮”。
1644年清朝入主以後,《清明上河圖》先後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嘉慶四年(1799),畢沅死後第四年,家產被籍沒,《清明上河圖》被收入清宮,並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這是《清明上河圖》第三次“進宮”。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1921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清明上河圖》也流散與宮外。但是,在通化被截獲。於是將《清明上河圖》存放於東北博物館。
1948年,華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9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闢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區域性《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寶笈特展”將在故宮的武英殿展出,長528釐米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卷鋪開陳列。
在《清明上河圖》的流傳過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與趙孟頫有關的聯絡。
清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區域性也就是說,趙孟頫可能出來就沒有見過《清明上河圖》,他怎麼會有一個《清明上河圖》呢?
我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趙孟頫清明上河圖,得到的資訊令我哭笑皆非:居然真有人在炒作“趙孟頫與清明上河圖”這個話題,而且還煞有介事地有圖片。
不要有任何的相信了,完全是假的。所謂的趙孟頫畫《清明上河圖》完全是現代人偽造出來的話題,這個話題從2013年到今天還在炒作。
這幅所謂的趙孟頫畫的《清明上河圖》技法粗俗不堪,與趙孟頫的精工細作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趙孟頫與《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謠言,不過是個別畫商的可笑炒作罷了。
回覆列表
《清明上河圖》藝術價值高是眾所周知的事,但究竟有多高就沒多少人知道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清明上河圖》赫然在列。
這幅畫本是北宋繪畫大師張擇端所創作,不過也的確流傳有提了趙孟頫款的《清明上河圖》。我覺得這裡頭應該是有故事的。
趙孟頫本是宋氏貴胄,卻倒黴的生在宋晚期,他的主要活動時期也正是在滅了大宋的元朝。宋末元初的時候,趙孟頫成為當時的文人領袖,為了更多人的生,趙孟頫忍辱負重,入元為官。
雖然在無奈中屈服了,但對家國的懷念怎麼可能就此結束?趙孟頫在藝術上提出“復古”的口號,主張學習晉、唐、五代等時期的藝術風格,以此來保護漢族文化不滅,並且緬懷先人。
有人可能會問了,他是宋代貴胄,而且宋代創造的藝術水平極高,為什麼不倡導時人去學習呢?
我猜趙孟頫做夢都想讓人學習、傳承宋代的東西,但他不敢說出來,當時新朝剛換舊代,政治上必然敏感的很,如果文人們大肆吹捧前朝的東西,血流成河的場景是在所難免的。
不喊出來並不代表不會偷偷的去學習,私下裡偷偷臨一幅畫被逮到的可能性也沒多大,而且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一個亡國之臣的眼裡,應該還有些特殊的意義。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時,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畫中沒有多少華麗的東西,只有各個階層安居樂業的盛世之景,這些畫面落在一個前朝遺民的眼中,觸動該有多大?我甚至認為這幅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支撐趙孟頫的一根精神支柱。
至於談到《清明上河圖》的特徵,我說一點比較典型的知識點吧。
咱們中國的古典繪畫跟西方區別是很大的,就透視而言,西方繪畫中主要遵循的是“成角透視”,通俗來講,傳統西方繪畫中,整個畫面裡的東西都是在同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就像我們的視線那樣,出發自一個點。
而中國畫就不一樣了,我們遵循的是“散點透視”,就像是將從不同角度,不同地方看到的東西處理到同一幅畫面中。所以在國畫中,既能看到山頂上的平面,也能看到山底下的平面,咫尺畫冊可繪千里之景,這在西方繪畫中是萬萬做不到的。
《清明上河圖》就像是一個人飛在半空中,看遍汴京盛況,以長卷形式將之繪出。這樣超大場景的繪畫只有在中國畫中能看到,西方的繪畫往往只能選取其中一個點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