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舊事兒
-
2 # 青悠論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兩個偉大的朝代,宋朝和明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都做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作為兩個偉大朝代開創者的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卻因為對待功臣的態度在歷史上的評價有著嚴重的兩極分化。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可以說是和平解決軍權問題的絕佳典範,既沒有產生流血事件,而且也讓宋太祖在史書上留下了千古美名。按理說,熟讀史書的朱元璋不可能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那為什麼他還要這麼做呢?
一,目的不同從根本上說,趙匡胤是為了解決制度問題,而朱元璋也是為了解決皇權專制問題。
對於趙匡胤來說,當時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自唐末五代以來遺留下來的地方節度使割據自立的問題,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問題。
唐末五代以來,每一個朝代的滅亡無一不和中央集權衰弱、地方割據勢力太大從而起兵反叛有問題。
為了使自己的王朝延續下去,趙匡胤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在形勢穩定下來後解決地方節度使的軍權和財政權歸屬問題,讓中央牢牢把握國家的軍權和財權,從而使地方無兵可叛、無財可叛。
到了朱元璋時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皇權和相權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殺掉了大批勳貴並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使皇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沒有了宰相的掣肘,但是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形成的淮西勳貴集團對皇權仍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朱元璋在位時期尚有威信壓制住淮西勳貴,但因為擔心太子朱標沒有辦法在自己死後完全壓制住他們,所以他只能先替太子“拔刺”。
但是當太子朱標去世以後,皇太孫朱允炆完全沒有威信和魄力壓制住他們。再加上淮西勳貴往往居功自傲,未來的小皇帝完全鎮不住他們。為了維護朱家的統治,朱元璋只能殺掉他們。
二,時代背景不同因為自己皇位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得來的,所以在立國之初趙匡胤受到了很多原有後周各地節度使的挑戰。在身邊將領的幫助下平定這些叛亂後,新上任的節度使在地方根基尚不深厚,因此中央完全有實力和平解決這些問題。
此外由於北宋建國之初只統治者中原一帶地區,內有江南等地割據封建王國尚未平定,外有契丹鐵騎虎視眈眈,此時的北宋正是急需用人之際。如果為了解決中央集權而大殺功臣,肯定會涼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的心。“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不是沒有上演過。因此如果宋太祖則採用和明太祖同樣的手段,無疑是自斷臂膀。
而明太祖處理功臣則是在天下一統,大局已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僅軍權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相權也被皇權徹底壓制,這時候的朱元璋完全不能容忍其他任何利益集團來挑戰皇帝的權威。這個時候殺掉功臣不僅不會動搖國本,反而還會加強自己家族對於全國的統治。
三,登基手段不同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前本是後周的統兵大將,後來仗著軍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了皇位,因此皇位來的不是那麼正。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讓別人相信自己的皇位是天命所為,宋太祖第一件事要做的肯定是拉攏人心。
而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則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皇位得的肯定比趙匡胤正。再加上這一過程中培養了朱元璋殺伐決斷的果乾性格和多疑的特性。所以在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就決定了朱元璋對待威脅皇權的功臣的冷酷和無情。
參考資料:《宋史》、《明史》、《名山藏》
-
3 # AL世界觀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事件,是各朝開國皇帝對開國功臣最好的待遇,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皇帝開國後,大批的功臣一般都不會留下活口,除非皇帝內心中認同的,而這些人的功績與獲得的獎勵是成反比的,例如:韓信。韓信幫助劉邦開國後,雖然獲得了封侯的殊榮,可不久後還是被殺,就是因為他威脅到了皇帝老子的地位。明朝的朱元璋比起漢高祖劉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建隆元年,宋太祖平定了叛亂,天下基本平定,可宋太祖憂心忡忡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具體原因是由於:北宋剛剛建立不久,居然就有人敢反叛,這樣的事件放到五代十國算不上稀奇,可現在大宋已經建立,宋太祖肯定不希望這樣的局面反覆重演。
大臣趙普是北宋的大才子,精通治國之道,宋太祖非常虛心的請教趙普:唐末後沒有十幾年,為什麼更換了那麼多的王朝?有什麼辦法能抑制這樣的情況發生嗎?我不想讓這樣的悲劇加在北宋的身上。
趙普耐心的回答趙匡胤的問題:唐末後,各地軍閥割據,君弱臣強,這是發生奪權篡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算現在的藩鎮諸侯都是陛下您的兄弟,難免手下強行逼迫他們造反呀,因此只需將軍權收回,大宋必定安穩長久。
宋太祖聽後,立馬擺酒宴將一些把自己扶上皇位的老兄弟,叫到一起喝酒,笑著說:現在大家可謂都是功成名就,可我每天都睡不好覺,還不如你們吶,想當初沒有你們我怎麼可能做到這個位子上呢?
眾人大驚,認為皇上要揮刀斬除異己了,立馬說:皇上天恩浩蕩,天下誰人敢懷有異心,臣以老邁,還請陛下允許臣告老還鄉。此話一出聰明的大臣都紛紛附和,有幾個不長眼的,依舊還想霸佔著自己現在手中的權利。
可皇上聽了這些人的話,只說了一句:告老還鄉老兄弟,可是獲得大批的土地以及爵位但沒有參與政事的權利,不告老還鄉的也罷留在朝廷中便是,朕可以和你們每天敘舊,隨機哼了一聲。這些人聽後全部都選擇了告老還鄉。
因此北宋朝廷能存在很長時間的一個原因就是趙匡胤把這些手握重兵的大臣趕回來其老家養老,在各朝各代開國皇帝立馬算的上是比較仁慈的。
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朱元璋登上皇位後不久,大肆屠殺開國功臣,胡惟庸案、藍玉案、李善長案一樁樁一件件的慘案,直接牽連了成千上萬的開國功臣以及其後代,著名的火燒慶功樓事件雖然是杜撰,可無疑說明了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鐵證。
湯和能夠免於此難的原因很簡單,當初開國之時以湯和的功勞絕對能夠成為公爵,可朱元璋為了測試湯和故意封他為伯爵,這種事情放到誰的身上都會暗地裡數落朱元璋,可他不光沒有,甚至在錦衣衛的監視下大肆誇獎朱元璋。
要知道當時的湯和並不知道錦衣衛在監視自己,因此湯和獲得了朱元璋的好評,免受胡惟庸案以及藍玉案的牽連,要知道當初與藍玉說了一句話的功臣都有可能成為藍玉的同黨,藍玉與湯和的關係是非常好的,他沒有被牽連可能誰都沒有想到。
朱元璋為何一定要殺功臣,而不像趙匡胤一樣放其回老家安詳晚年首先要從朱元璋以及趙匡胤當時面臨的處境來看,朱元璋的野心非常大,要想讓自己的子孫長久的將朱家江山萬古流傳,這些人的存在絕對是阻礙,功勞太大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這些人仰仗著有免死金牌,為非作歹,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
趙匡胤的威望很高,不然這些節度使當初一定不會把他推上皇位,趙匡胤能夠選擇放其回家就是告訴這些人我活著你們不敢動大宋的江山,我希望你們能夠回老家安享晚年,不回也可以,那就來試試我趙匡胤的手段。
可以看出趙匡胤比朱元璋的度量以及膽子大多了。
朱元璋害怕放虎歸山,等自己死後這些人亂來,可趙匡胤根本不怕,這就是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這些人,而趙匡胤本身就很有實力,這些人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因此可以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害怕這些等自己百年後謀反,這便是二人最大的差距。
回覆列表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而朱元璋大殺功臣,一說認為性格使然,常年的征戰,廝殺,讓朱元璋變得敏感異常,猜忌心大發,不僅對文臣武將痛下殺手,甚至大搞"文字獄",殺人幾乎不需要理由。
另一說是出身問題,朱元璋出身卑微,無法快速形成自己的政治體系穩固皇權,容易形成多個權力中心,擔心功臣手握大權,加之這些勳舊大多功高震主,必須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