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琴看鶴歸的波哥

    自然是做不到推翻清朝的。首先,太平天國本質是依靠邪教蠱惑人心,並非正義的理想。其次,太平天國內部腐敗和權力鬥爭,無法形成統一力量,與清朝皇權統一政令體系抗衡是無法打持久戰的。最後,太平天國的男營女營制度,破壞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基礎,根本上滅絕人性和時代倫常,不得人心。

  • 2 # 安定郡小書生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什麼是羅大綱的滅清三策。

    潛夫總結一下,滅清三策分別是:①先平定河南,以河南為根據地,然後北渡黃河;②先平定南方九省,消除後顧之憂,然後三路出師,一路出湘楚,一路出漢中,奔襲咸陽,然後第三路以徐州、揚州強佔山東,最後三路包圍北京;③建都南京,多造戰船,精練水師,保持長江水上優勢,依靠長江天險,劃江而治,然後開戰長期戰爭。

    羅大綱的滅清三策還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算是上、中、下三策,上策比較激進,中策守中有攻,下次比較保守,是當時太平軍最應該考慮的戰略。

    然而,當時洪秀全、楊秀清定都南京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採取更加激進的策略,偏師北伐。最後,戰線拉到過長,後勤補給跟不上,以失敗告終。

    那麼,洪、楊採取羅大綱的策略會怎麼樣呢?

    上策,以河南為根據地,北渡黃河北伐。這種策略相比偏師北伐相對穩妥,最起碼不會造成全軍覆沒的危險。岳飛抗金就是採取這種策略。

    中策,先佔江南九省,鞏固後方,三路出擊,戰略包圍。這種策略有攻有守,江南富庶,相當三國時期孫、劉聯合對抗曹操。朱元璋也是透過這種策略統一全國的。

    下策,佔領南京,依靠長江天險,劃江而治,長期對抗。這種策略守成有餘,進攻不足,前提必須有強大的水軍優勢,並能夠守住長江。可惜,這樣只能堅持幾代,歷史上好多定都南京的王朝最終讓北方軍隊南渡黃河滅亡了。

    當然,有人說當時形勢不允許太平軍有這樣的打算,但是潛夫認為,羅大綱的滅清三策是沒有問題的,太平軍要做的就是上下統一一心,往這方面努力。

    結果,洪、楊沒聽,採取了比上策更為激進的北伐,失敗後採取沒法守住長江的下策。結果太平天國只堅持了十年。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在太平軍定都天京後,羅大綱對太平天國的下一步軍事行動提出了三條建議,這些建議都沒被採納。人們常常惋惜:如果聽從了羅大綱的建議,太平天國的形勢會不會更好?

    讓我們細細品味這三策,分析其中利害。

    羅大綱其人

    對羅大綱,清朝都惋惜不已。《賊情纂要》說他“賊中號為能者,但因不是廣西兄弟,功在秦日綱之上而沒有封王”。不管是從廣西一路殺到金陵,還是西征,羅大綱功勞很大,表現的才能也極為突出。

    這位才能、功勞都極為突出,卻未能封王的人物提出的建議,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羅大綱三策

    1、由河南直接北伐。

    他的建議是在定都天京後提出的,因此,這條建議與我們後人常說的,不東下金陵,直接由武昌一路北進是有區別的。

    他的詳細建議是:大軍集結河南,以河南為根據地,大駕駐河南,然後渡過黃河北伐。

    2、先南後北。

    先平定南方九省,然後再兵分三路,會師北京。

    3、打造戰船,確保絕對水軍優勢。

    三策確實是高見

    為避免“上帝視角”干擾,兩點要交代:

    1、此時,湘軍尚未崛起。除了家門口的江南、江北大營,太平軍在南方沒有強大的對手;

    2、此時的北方反清勢力已經較多,但因缺乏強力領導,彼此各自為戰,尚未形成燎原之勢。

    這三策中,前兩條是對北伐的看法;最後一條是對軍種建設的看法,都切中要害。

    1、由河南北伐。

    這條,是反對洪秀全、楊秀清的“偏師北伐”。

    他認為,太平軍擬定的北伐策略“懸軍深入,犯險而無後援,必敗之道”。

    因此,他這條建議指出了北伐的正確姿勢。不北伐則已,如要北伐,就要“大駕駐河南,然後可以渡河”。意思是,洪秀全、楊秀清要在河南調撥一切,才可能完成北伐的任務。

    為什麼一定要洪、楊親自在河南排程一切?

    早在武昌時,太平軍就提出過要入河南北伐,最終沒有采納,一是無法發揮太平軍水軍優勢,二是因為少糧!

    林鳳祥在給楊秀清的書信中,也多次提到,什麼都不缺,唯缺糧!因此,經常招兵過萬,因為沒糧食一鬨而散!

    因此,所謂以河南為根據地,就是把河南地區的形勢發展起來!如果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建立河南根據地不成了句空話嗎?

    要解決河南的糧食缺乏問題,只有先掌握皖北糧倉!

    而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安徽幾乎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太平軍,皖北,幾乎是太平軍除天京周邊外,最早掌握的區域!太平軍經略皖北、河南,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此時北方起義風起雲湧,但因對拜上帝教認同度低,需要洪、楊這個級別的人物坐鎮河南,靈活處理文化差異,聯絡、發動各地的支援!

    因此,羅大綱的這條策略,就是先經營皖北、河南,以安徽的糧養河南的兵,整肅大軍,全力北伐!而不是如很多朋友說的,一波流冒險一把!羅大綱反對的,就是盲目冒險。

    考慮到後來捻軍較強的騎兵力量。採取這個方略,確實可能建立良好的騎兵,進一步強化太平軍戰力!

    二、先南後北,三路北伐。

    看來,作為天地會成員,羅大綱對當年李定國、鄭成功的北伐方略記憶猶新。

    這幾乎是永曆當時遠期計劃的翻版。

    這條建議的前提是先拿下南方。在提出時,湘軍尚未崛起,除了江南、江北大營,太平軍在長江以南幾乎沒有強敵。從太平軍西征的前期表現來看,太平軍在進入湖南前,也一路順利。如不是遇到湘軍,全據長江,進而略定南方九省還是有機會的。

    那麼,在湘軍崛起的現實情況下呢?就要看第三條了。

    三、打造戰船,確保長江制水權。

    “水寇”出身的羅大綱,對於水軍建設是最有發言權的。

    在湘北和湖北,太平軍建立了強大的水營,一度具備了水上優勢。

    可是,廣東出來的老水寇是見過世面的,太平軍的水軍基本是民船組成。一旦大清緩過勁來打造一支相對(只能說是相對)專業的水師,太平軍的水軍優勢就靠不住了。

    因此,羅大綱建議的是,打造專業的戰船,建立專業的水軍,確保自己的水上優勢!

    考慮到當時太平天國與大清的財政狀況,太平天國如果能打造專業戰船,即便湘軍成型,太平軍也不至處於下風。

    遺憾的是,楊秀清沒有重視這條建議。結果,從湘潭到田家鎮,在極短的時間內,太平軍水營損失殆盡。即使九江大捷,獲得了良好的視窗期,依然沒有把握機會。

    最終,萬里長江完全被湘軍把控,湘軍水師輕易地階段各處補給,這是太平軍最終失敗在軍事上最重要的原因!

    出走的石達開在湖南期間想要打造水師。曾國藩聽說後冷笑一聲:當年我們在湖南那麼好的環境都費勁千辛萬苦才有成效,就石達開現在的狀況?呵呵!

    由於重新組建專業水軍視窗期已過,後來李秀成甚至寄希望於打下上海後購買國外輪船來重新奪取制水權。

    “三策”施行,太平天國依然難以滅清

    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就使楊秀清威望鼎盛,威脅到了洪秀全,內訌公開化,假如太平軍取得更大勝利,閃訌只會來得更早、鬧得更大!

    李秀成、陳玉成僅僅在安徽、蘇浙取得部分穩固地盤,就要被“眾建諸侯”分其權,又怎麼可能指望兵分三路緊密配合,北上滅清呢?

    即便羅大綱本人,在鎮江時期,也火燒金山寺、甘露寺。其向傳統文化宣戰的架勢,怎麼會受到知識分子、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民眾,甚至反清力量的支援呢?

    羅大綱的策略,是高見。可是,要奪取天下,僅有軍事上的高見是不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從曾仕強教授那裡得到了哪些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