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辰子

    不問自答。

    首先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是傷害是一生的。人從小活在指責中,和家裡人漠不關心狀態下,心裡會產生極度的自卑,性格內向孤僻,不願意人交際接觸。內心所有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洩。會一直壓抑在內心深處,打電話他的情緒就不容易自控,稍有一點事,就會突然之間爆發,平常可能還會對社會中的不公和負面印象產生抱怨,更可能做出極端的事情,只是在長大以後,逐漸形成父輩那種心理和狀態。

    而極少數,因為心中有堅持,有夢想。9月發將原生家庭所接受的這一切視為磨勵自己的動力,不斷的奮發向前,走出自己的人生。

  • 2 # 雨中有朵開心的雲

    謝邀,這個問題還要看這個孩子是否心理正常。有些孩子心裡承受力差,長大了也會變的冷酷無情,走上犯罪的道路上,殺人放火變成真正的冷麵殺手;有些孩子承受壓力超強,總可望被愛,會把事情都做好就為一次父母的稱讚,這種孩子總希望得到更多的愛,從小愛學習,長大努為拼博,成為人上人,只因自卑心存在所以不敢停,不敢走錯路,一輩子都在努力,為的是不讓父媽瞧不起,不讓別人說自己沒用。

  • 3 # 成長壹加一

    這樣長大後有幾種情況,可能概述不全。

    1.家人的指責和漠不關心會讓人極度自卑,陷入我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的思維漩渦。從而做事畏首畏尾,程度深的甚至會心理扭曲,一旦外界壓力超過了承受極限就會表現出危害社會的一面。

    2.程度不深者長大後會是一種感情淡漠的人,只重利益,對情感也是用利益衡量,不會孝順父母,甚至婚姻也是基於某種利益。這種人在一些方面會比較成功但他們幸福程度不高。

    3.還有一些會承受,會理解,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對家人不離不棄,很愛家人,很懂事,這種人一旦有機會會騰飛,至少後半生的生活會很幸福。

    無論是題主還是題主身邊有這種情況,希望你能看開,進行自我調節或引導對方,前20年或許很辛苦,但只要自強不息以後的生活還是很有希望的。

  • 4 # 璟舒說

    感謝邀請,首先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定是缺愛的,並且是不會表達愛的。人剛出生時,是不獨立的,是依附於父母存在於世界上的。而這時候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成為這個孩子感受世界的本能。如果從小生活在指責和漠不關心下,孩子就會本能認為世界就該如此,這就是世界生存與交流的方式。而這種環境中的孩子,要麼冷漠、要麼膽怯、要麼迴避、要麼懦弱……。

    因為長期被指責暗示,就會潛意識認為自己就該被指責,哪怕反抗與叛逆,也逃脫不了內心深處那種覺得自己不該被接納的恐懼感。長大後在面臨親密關係時,如果遇到對自己很好另一半,一方面感覺幸福,而骨子裡卻充斥著不信任自己被肯定接納的事實,從而刺激對方陷入一種指責與冷漠的模式中,才認為是合理的。

    因此,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是教育最核心的根本,愛是孩子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能量源泉,這將比任何給予孩子的東西都關鍵,而愛,也應該是智慧的愛,理性的愛,科學的愛。

  • 5 # 竹然

    現在的家庭很多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了,也在學西方有些先進的理論,我也是,可是有一點難的是:大環境決定了你即便完全按照西方的來也不會讓孩子有西方人的思維。這裡完全沒有羨慕西方的意思,只是覺得取長補短嘛。

    小說一箇中午看到的新聞吧,一個小男孩兒被後媽砍掉雙手,而且有一隻還被扔到茅廁。在省醫院是把手接上了,但是不能打轉、不靈活,親生父親帶著他到北京治病……這個新聞看似和題不搭界,可是這是升級版!你說這孩子以後會有什麼陰影?

    回到題目,一個人長期在指責、漠不關心下會怎麼樣?

    1,自卑自閉。即便我們成年人了,工作中也會受到領導指責、同事排擠等負面影響,可能你會說我會積極改正,爭取做好,不錯。但是長期這樣呢,我不認為人生來就是自卑自閉的,肯定是受過刺激、環境影響的。

    國外有過一個實驗,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實驗。剛開始都是單獨一項,比如吃飯、見到老鼠,聽到鑼聲……孩子的天性讓他們驚奇但不至於驚嚇,一切很和諧。可是後來實驗加重,慢慢的組合下來後,給予緊張大聲的鑼聲頻率刺激,孩子只要聽到鑼聲連吃飯都會哭、見到老鼠更會哭……

    這就是環境的刺激。膽小如鼠,心理驚嚇,這些孩子家長在得到一批金錢補助、漫長的心理治療,才稍微好點,但是回不到正常人的詭計。

    2,沒有關愛。這裡的關愛不僅是沒有收到關愛,也不會給予別人關愛。他雖然是自卑、自閉的,但同時他內心也是瘋狂的。無論他怎麼做、做什麼都會受到指責,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對的。即便知道,對他來說也有偏激的心理。一旦刺激之後,後果同樣嚴重,甚至遠超正常人。

    3,自暴自棄。當一個孩子開始做些出格舉動時他可能只是想引起家長的重視,可是長期備受指責、漠不關心情況下,他可能會做出更出格的事情,一來引起更大的重視,二來是作為報復。我們看新聞,有多少犯罪(嫌疑人)甚至未成年人是單親家庭或者是生活在沒有人情味兒的家庭?

    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好好善待孩子、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去毀掉一個人,也不要被你的行為而造成連自己都無法承擔的後果。

  • 6 # 心理諮詢師老張

    人們說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冷漠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冷酷。

    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原生家庭中母親是高控制慾望,每天不厭其煩地指揮孩子,包括一些無關緊要生活的細節,比如是先刷牙還是先洗臉。朋友每天自起床後就要迎接密集的指令。當然指責一定少不了,“我好像從來沒做對過什麼事”她說。

    雖然我的朋友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但他自認為除了稍稍有點自卑外,一切都還OK。問題在她當了母親之後,她發現自己變成了她非常討厭的媽媽的翻版,每天都會非常挑剔地對孩子。幾乎不怎麼表揚孩子,當孩子流露出脆弱委屈這些情緒時,她的反應都是暴怒。

    可以說在親子關係的衝突中,她發現了原生家庭對她的深刻影響。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給予理解和認同時,在孩子內心孤寂和無助時,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和讀懂孩子的心只是自以為是去指責和抱怨孩子,只是用所謂的冷漠來摧殘孩子,給孩子心靈深處帶來的傷害和折磨是非常嚴重的。

    夏蟲不可語冰,早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成年後她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以為挑剔就是關心,冷漠就是讓孩子勇敢,這也是最讓人傷心的事。

  • 7 # 心理學充電時間

    原生家庭是指擁有父母的家庭,孩子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心理學家認為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以及性格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他的人生是彩色或者是黑白的,是受原生家庭所影響的。兒童早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對於畢生都是有影響的。這期間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以及家庭的環境,若是這個家庭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下,個體成長就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形成極端的心理或者性格。

    心理學家認為幼年時期形成人格的原型,尤其是處在4-5歲的期間,家庭環境以及周圍的人對其影響都非常的大,使得其形成了人格的原型,並且以此設定了人生的目標。例如長期生活在指責的環境下,孩子會因為畏懼家長的批評,而變得膽小懦弱,從此他就會缺乏勇氣和信心。每個個體都是有愛的需要的,尤其是孩子,若父母總是漠不關心的對待,孩子可能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情,才會這樣被對待,因此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由於父母的不關心,孩子的需求是不被滿足的,因此他容易形成孤獨敏感的性格,以及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並且他們關懷社會很少,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身上,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時候孩子只顧自己的感受,容易帶來一系列兒童暴力等事件的發生,並伴隨形成扭曲的價值觀,造成一生的悲劇產生。

    對於孩子來說,原生家庭對其的發展影響深遠,可以說是畢生的影響,因此父母想要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不僅要關注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心理健康。在相處中做到彼此的尊重,多理解孩子的行為,不要急於去扼殺,多以朋友的角色去與之相處,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情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痔瘡墜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