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如是工作室
不是鄧艾的原因,姜維自身能力自己當時蜀的綜合實力已經奠定了局面,即便沒有鄧艾,也會有另外的什麼人來阻止姜維
-
3 # 修養指數為零
大勢已去!!!縱有天妒之材也枉然!籃球比賽都無法憑一個人去奪冠。何況是詭異莫測,分秒決定生死的大部隊作戰!固然領袖氣質可以左右已方生死,但是沒有凝聚力,沒有後勤保障的對抗,都只是以卵擊石!可悲,壯哉!!!
-
4 # 九壺酒999
以蜀國當時的國力來看,姜維失敗的可能性本身就大。再加上隊友的不給力,而敵人還不是草包,所以失敗也就不意外了。戰爭打的是國力,沒有國力的支援,個人在有能力,最後也難免走上失敗!
-
5 # 手機使用者50610319455
首先,國力差距懸殊是根本原因,蜀軍戰損幾萬就傷筋動骨了,而魏軍戰損幾萬很快就能得到補充;其次,朝廷的重視力度不足,姜維上有庸君奸黨掣肘,下又遭遇胡濟爽約,而鄧艾卻是得到曹魏全力支援,三道詔書提高了軍權;最後,鄧艾智謀並不遜色於姜維,不會出昏招致敗 ,姜維難以智取。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姜維北伐最大的一場敗仗:段谷之戰。此次大敗,人們歸因於胡濟失期未至坑隊友。
但仔細回顧此戰,或許並非如此,姜維失敗——還真就只能怪自己遇到了鄧艾。
簡要回顧:一般認為胡濟未如期而至是主要原因,實則未必。256年,剛升大將軍的姜維開始再次北伐。6月,他與胡濟約定時間,會師於上邽;
7月,姜維移兵祁山,見鄧艾有備;於是,姜維攻南安,但鄧艾已搶佔武成山;地形已失,姜維連夜渡渭水東進,沿山路取上邽。
到段谷,姜維遭遇鄧艾軍,兩軍激戰,胡濟失機未至,姜維大敗,“星散離落”,損失慘重!
姜維大敗,真的賴胡濟嗎?
段谷之敗,很可能賴不著胡濟在漢中的胡濟,要會合於上邽,只能從下辯走大道過來。姜維與鄧艾作戰的段谷在哪裡呢?目前學術上尚有爭議(一說在今天水東南,一說在清水東南)。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段谷在出山路取上邽的路上,不在大路上!
因此,胡濟要“如期”抵達段谷,就要先攻取上邽,否則,一旦不利,魏軍把口一封,那漢中軍也要全軍覆沒的!
顯然,既然是要會攻上邽,單以胡濟一支軍,是攻不破上邽守軍的。
而且,胡濟得到的指令是會合於上邽,鬼知道你和鄧艾在段谷就幹上呢?此戰後,姜維自貶職位,而胡濟反升遷為右驃騎將軍。
此次大敗,關鍵,還在於鄧艾識破姜維計謀,料敵於先,牢牢把握了戰場主動權。
北伐進入高潮,姜維胃口巨大姜維的北伐,最初是在蔣琬、費禕的節制下展開的,規模不大。
費禕死後,姜維親自主持北伐,北伐進入高潮。從結果上看,姜維親自主持的近兩次北伐戰果不錯。隴西之戰,斬首徐質,掠奪狄道三郡人口;洮西之戰,更是大破王經,隴西動搖!
姜維此時已升大將軍,能協調更多資源北伐。
上邽,關鍵處!此次北伐,姜維連續機動,但目標早就定下了:上邽!
他或許企圖先效法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佯攻於西,調動魏軍後,奪取上邽!
當時,隴西殘破,隴西戰場的魏軍補給主要有三種方式:1、沿渭水由關中補給;2、找羌人換取;3、上邽屯田獲取。(上邽經過司馬懿時期的開發,上邽已是產量地)
蜀軍一旦攻取上邽,魏軍由渭水的補給線會被威脅,而上邽產糧地將直接為蜀軍所資!對蜀軍來說,上邽與祁山一樣,能通水路,一旦鞏固此地,可以極大擺脫“蜀道難”的困擾,更從容對魏軍作戰!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正是春季,青黃不接,諸葛亮盡割上邽麥,只能起到破壞作用,但卻無法食用!因此,當司馬懿回軍上邽時,諸葛亮只得返祁山,繼續機動誘敵。而此次姜維北伐的時間,正是夏秋時節,以此地產麥為食,會和漢中軍,攻略隴西!
大將軍姜維,胃口不小!
料敵於先,佔據先手鄧艾上任後,魏軍多認為姜維疲敝,不會馬上發起大的攻勢。
但鄧艾認為,姜維必來,而且是很快就會來:
1、姜維有趁勝之勢:洮西大敗後,魏軍傷亡慘重。姜維主力未受到打擊,仍有趁勝之勢;2、姜維有趁虛之時;魏軍剛換將,補充士兵,磨合不夠;姜維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3、姜維有機動之便:姜維軍以水路協助運輸,我軍步行。姜維悠哉悠哉坐船上休息就能機動,我軍要哭哈哈的步行!
4、姜維有集中之利:姜維可集中大軍選擇攻擊目標,而我軍卻有多處要點要守!
5、姜維有糧草之優;自祁山而出,到處麥浪,補給方便;而我軍在隴西只有靠找羌人買糧!
鄧艾積極備戰,加固各處防禦,控制機動部隊,尋找制勝之機。從後來的情況看:鄧艾也看出了要點:上邽。
鄧艾的先手,是姜維大敗的關鍵!姜維的聲西擊東,打的就是魏軍的軟肋,也就是鄧艾所說的:“要害多,分兵把守,姜維可專而為一”。
因此,姜維企圖以連續機動迷惑蜀軍,集中主力趁虛攻取上邽!
魏軍的對策,要麼分兵加強各處,要麼判斷準確,大兵阻擊。
分兵把守不現實。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曾勸司馬懿留兵後路。司馬懿就對張郃說:“蜀軍精銳,我們分兵幾處,打不過,只有集中大軍,才能穩妥”。如果分兵,上邽依然很可能會被姜維軍攻取。
因此,鄧艾只有及時看出蜀軍機動目標,集中主力於上邽方向,才可能破壞蜀軍計劃!
姜維山路行軍,未多帶輜重、糧草,顯然,輜重、糧草,是要由從大道而來的胡濟攜帶的!
但是,姜維未抵上邽,在段谷就遇到了鄧艾!
狹路相逢勇者勝,說的是遭遇戰!對姜維來說,這是遭遇戰。但對鄧艾來說,這可是早有準備的主動防禦戰!
當姜維與鄧艾在段谷遭遇時,勝負已分了!因此,段谷大敗,賴不著胡濟未至(胡濟失期不至,值得批判!但這不是姜維敗於段谷的原因),主要原因,還在於鄧艾料敵於先,吃死了姜維!
鄧艾面對紛繁複雜的假象,能把握要領,佔據先機,不愧良將!
回覆列表
應該說鄧艾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先了解一下這場戰鬥的大概情況吧。
洮西之戰後,姜維儘管沒有佔領狄道,但也沒有返回蜀地,依然在魏國境內駐留。公元256年(洮西之戰後一年)夏季,姜維與駐守漢中的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胡濟從漢中率軍出發,兩軍在上邽(今甘肅天水境內)會合。胡濟沒到之前,姜維率先攻打祁山,打算收割當地麥田獲得補給(此處也是魏國隴西的重要糧食補給),但偵查到鄧艾防備嚴密,於是姜維在董亭(今甘肅天水境內)時就改變動向,攻打南安。但鄧艾又做出準確判斷,先行搶佔董亭附近武城山,據山險而守。兩軍起初相持不下,姜維嘗試強行進攻,未能攻克。於是當夜姜維率軍渡渭水向東前進,沿山路攻打上邽,欲與胡濟在此處會師,夾擊鄧艾軍,然而胡濟軍卻沒有按時趕到。姜維軍在附近的段谷被鄧艾軍追上,蜀軍孤軍作戰,士兵既疲乏,又缺糧食,遭受重創,士兵多有逃散,損失至少以數千計。
姜維的這場大敗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第一, 鄧艾出色的戰術指揮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 曹魏對蜀國北伐的重要,洮西之戰後,兩月之內連下三道詔書,這種行為在當時實在算是空前絕後,可見魏國中央對其重視程度之高。並進行了必要的人事變動,提高了鄧艾的軍事指揮權。鄧艾軍隊為了防禦蜀漢進攻做了充足的準備。。
第三, 胡濟的爽約也是姜維失敗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不過胡濟為什麼會爽約,史書中卻沒有記載。可能是因為胡濟和鄧艾都是荊州義陽出身,是同鄉,所以不願與鄧艾交戰,或者由於某些原因與姜維不和,甚至軍隊迷路等原因吧。
第四, 洮西之戰,姜維部隊消滅曹魏幾萬人,卻沒有佔領最關鍵的狄道城。姜維有些不甘心。所以,姜維部隊在魏境長期逗留達一年之久,可是幾萬人的部隊補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後失敗也與補給不足有不小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