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不浪

    甄宓,魏文帝曹丕的妾室,魏明帝曹睿的生母。《洛神賦》原為《感鄄賦》,甄與鄄互相通假。

    甄宓開始是袁紹次子袁熙的老婆,在當時的江湖上就有“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的傳言,曹操聽說了甄宓的美貌,故在官渡之戰後曹操命人包圍府邸,準備作為自己的妾室。但曹丕見人包圍了甄宓,不知緣由便進入帶走了甄宓,還向曹操請求迎娶,曹操只好同意這門婚事。而當時,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也想娶甄宓,但是沒有得逞,至於他們之間的故事,也不好妄加猜測。

    曹植與甄宓的愛情故事多為後人的杜撰,1995年新編的越劇《曹植與甄宓》,講述的便是他們倆之間的悽美愛情故事。劇情:東漢時期,曹植之父曹操在攻破鄴城之後,收留了袁紹的次媳甄宓。在華堂慶宴之時,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為甄宓的美貌所打動,其兄曹丕出於政治上的野心迎合父親,愛而不露,曹植則真誠求愛,終得甄宓動情,贈以隨身玉佩定情,兩情繾綣。然而小人崔琰為了自己的目的,暗中施計,以桃代李,致使甄宓成了曹丕的妻子。從此曹植和甄宓均陷入了痛苦的泥淖。數年後,曹丕取得皇位,為其妻和曹植的愛情而妒火中燒,逼曹植7步吟詩,貶出京城,並暗殺了甄宓。曹植空遺滿腔悲憤,對水悲吟《洛神賦》。

  • 2 # 淨心修道

    洛神之賦,千古名篇。賦前自言: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對楚王會神女之事,遂作此賦。

    賦中讚美,一目瞭然。而題目所問,確非問此。關於此賦,後人曾說有感“甄氏”之說。甄氏袁紹之妻,後被曹丕據為己有。

    此說起於唐朝李善注,後人多作研究探討,指出其中虛誕,被人譏為附會之詞,實不可信。

    試想,曹丕為人,曾數次以詩為由,欲害曹植,曹植心中豈能不知。再想,甄氏即為曹丕所有,按輩份自成嫂嫂。

    作賦讚美寄思,有悖情理,失之人倫,尚被曹丕知悉,無疑自取死路,植豈能愚蠢至此!

    此情此理,一目瞭然,何必妄加猜疑,索強附會,誤導後人。

    洛神之賦,文詞華麗尤美,善用比興,,刻畫細膩,結構勻稱,傲立建安文壇,獨具風格,為後世的辭賦創作和發展、開拓了新境界!

  • 3 # 槑烎夶

    我知道說甄宓可能不對,

    但我就是願意相信他遇到的“洛神”,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嫂子甄宓!

    據說《洛神賦》原名為《感甄賦》,隨後才被曹叡修改為《洛神賦》的。

    曹植透過此賦講述了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至於“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 4 # 凡人jie有一死

    《洛神賦》。在這篇文章中,曹植藉著直妃(相傳是古代美麗的水神)說明天上人間的相隔,寫出了他高遠的意境及熱烈的感情。

    創作背景

    曹植在黃初三年被封為甄城王,四年改為雍丘王,太和元年,封為浚儀王……六年為陳王,短短的十一年之間竟改封了六次。 曹丕的用意非常明顯,他存心要曹植永遠像浮萍一般,東飄西蕩,居無定所。曹植雖被封為王,卻很少行動自由。原來,曹丕即位以後,雖然分封兄弟子侄為王,但是,卻嚴格規定,未經皇帝批准,不得隨意出封地,所以,連遊山玩水都受到限制。因此,魏朝的宗室形同高階囚犯,並沒有政治勢力。曹植更加憂鬱了。有一天,他走出了洛陽城,來到了洛水旁邊,只見夕陽西下,煙波盪漾,兩岸景物如畫,在迷茫的暮色中,文思大發,回去以後立刻寫下了《洛神賦》

    但是後人由此編出了一個美麗又悽慘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甄氏。

    至於到底是不是寫的甄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電視劇《大軍師》也將這一段演繹了。

  • 5 # 晚亭與落霞同暉

    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風流倜儻、文采飛揚,留給後人很多傳世佳作、辭賦文章。

    本題所提到的《洛神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其背後的故事曲折動人。

    三國時期,都曉江東二喬美,豈不知更有河北甄宓俏。說的正是袁紹二子袁熙之妻一一甄宓。

    官渡一戰,袁紹大敗,袁氏父子死的死,逃的逃。曹操領兵包圍了袁府,原來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久聞甄氏絕色貌美,欲奪得為己妻妾。

    未料還有比他更早的,從府內走出來的正是他的兒子曹丕,帶著一個蓬頭垢面,但仍掩不住絕色容顏的女子一一甄宓。曹操心中懊惱,也只能順水推舟。成全了曹丕。

    但傾慕甄氏的還有一人一一曹植。他與嫂子雖僅見幾面,但兩人一見相互愛慕、傾心。

    曹丕對甄宓開始還不錯,即帝位後,即都甄宓為後,但甄氏終日多愁寡歡,過早抑鬱而死。

    箇中隱情,曹丕豈能不知,一次曹丕把甄宓生前用過的香枕賜給曹植做為羞辱。

    曹植回到府中,抱著香枕睹物思人,大哭一場,昏昏噩噩進入到夢境。

    他在洛水邊遇見了已封為洛神的甄宓,兩人互訴愛慕和思念之心……猛醒來原來是一場夢。

    曹植靈感一來,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名篇《洛神賦》。

    賦中:翩若驚鴻,婉如游龍……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

    情真意切,妙筆生花,字字都表達岀對甄宓的傾慕和愛意。

    這種用心和血寫成的佳作,故能流傳一兩千年!

  • 6 # 世間人物

    我認為,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是自己心中“美好”的一種象徵,文章中人神殊途,天人兩隔的結局就是意味著內心“美好”的消失,換句話說他最終敗在了殘酷的現實面前。

    首先,我們先來闡述一下歷史上的各種說法。

    一:甄宓說

    這一說法是市井間流傳最廣的,也最為人們所接受的。

    這種說法最早源於唐代註明作家李善的大作《昭明文選》,認為曹植與他嫂嫂甄宓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根據李善的記載,當時,最先想迎娶甄宓的是曹植,但卻被曹丕搶先了,然而曹植卻一直想念著甄宓,後來,甄宓被曹丕賜死,甄宓的兒子曹睿將甄宓生前的金縷玉帶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回途中寫下了《洛神賦》。

    毫無疑問,這是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相愛的人總是不能相守,然而這個故事,有一定的漏洞。

    首先,曹丕迎娶甄宓那年曹植才18歲,而甄宓已經有23歲,13歲的小叔子暗戀當時23歲的嫂子,好像不怎麼能講得通?

    二:懷念亡妻崔氏說

    這一說法認為曹植當時所懷念的是被曹操所殺的妻子崔氏。崔氏生前與曹植感情很好,而《洛神賦》中的人神殊途、天人兩隔則更像曹植對妻子的懷念。

    三:君臣說

    其實對於這一說法,歷史上支援的人很少,這種說法認為,曹植是託詞寄心魏文帝的,以文章來隱喻君臣大義。

    但是,這種說法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是很難成立的。

    四:個人認為

    最後便是我個人的觀點了,其實我在較早之前的一篇問答中就談論過《洛神賦》這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以前的問答。

    首先,我們都知道曹植是一個感性之人,他有才華,有地位,而他所追求的則是內心的美好,他想遠離政治的旋渦,然而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拉了進來,七步成詩,遭受貶謫,自己心裡年輕時美好的理想、美好的幻想等等全部變成了泡沫。

    《洛神賦》是寫於公元222年,曹丕剛剛登上帝位沒多久,而他是在拜見完曹丕之後迴歸自己封地的路途中所寫的。

    對於此時的曹丕來說,他知道他這一生已經可以說是畫上句號了,有可能會在封地終老一輩子。

    對於這位“仙才”來說,他知道他這一生所追求的那種美好再也不可能實現了。因此,他以一篇《洛神賦》來表述自己內心最後的美好。

    極盡華麗的辭藻訴說著自己曾經憧憬的美好,人神終不得終的結局則意味著現實終究將自己與“美好”所隔開。

    那麼,這四種觀點你更支援哪一種呢?在下方留下自己的想法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珀斯和黃金海岸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