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澄澄的天空
-
2 # Annie媽媽育兒
這樣的方式肯定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為什麼哭鬧無論處於什麼年齡段的孩子,他哭鬧的話一定有所需求。比如嬰兒階段,孩子哭了,可能是肚子餓了、拉粑粑了、涼了等等。而當孩子越長大,她的哭泣中所包含的內容就越複雜。
但是,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哭鬧的背後一定有其心理原因,正是因為心裡的這個原因,孩子產生了哭鬧的行為。
所以面對孩子哭鬧,家長第一點要做的就是找到背後的原因。
可以看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一些需求沒有被滿足?然後檢查一下這個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多見於幼兒時期,比如剛剛提到的肚子餓了。心理上的就更加複雜,需要家長進一步的觀察和分析。比如有時候孩子哭鬧是由於恐懼,有時候孩子哭鬧是因為被他人拒絕,有時候孩子哭鬧是因為傷心。
當家長找到了孩子背後的原因,針對這個原因去解決哭鬧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讓孩子不要哭鬧,效果要好得多。
怎麼解決孩子的哭鬧呢?所有的孩子都會哭鬧,如果一個孩子不哭也不鬧,那家長反而要警惕,這個孩子很可能有其他的更嚴重的問題需要處理。
因此,面對孩子哭鬧,家長做到的第一點就是:心平氣和、理智的對待孩子的哭鬧。
第二點就是上面提到的,家長要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哭鬧?針對原因去解決問題。
第三點,當家長知道了孩子哭鬧的具體的原因,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這裡提供一個案例。
兩歲多的孩子正在吃一個棒棒糖,卻不小心弄掉了,棒棒糖掉到地上碎了。她開始大哭。
這時候媽媽說:不就是一個棒棒糖嗎?我在給你買一個就是了。
孩子沒有理會,仍然是大哭的狀態。
這個媽媽做到了第一點:心平氣和,也做到了第二點,找到了孩子哭鬧的背後原因。可是卻沒有做到第三點: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想要的是棒棒糖嗎?沒錯,是棒棒糖。但是孩子就想要那個掉在地上的棒棒糖。因為他認為這個棒棒糖是自己的。雖然我們成人知道,這個棒棒糖跟其他的棒棒糖沒有差別。但是孩子在心理發展階段卻不這樣認為。
如果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應該說:“媽媽知道了,這個棒棒糖碎了,你很傷心”。
孩子的情緒被媽媽看見,孩子可能會在媽媽懷裡大哭一會兒,當感覺到孩子傷心的情緒流淌出去之後,媽媽可以繼續問:“這個棒棒糖已經掉了,怎麼做你才會覺得更好一些呢?”
這時候孩子也許自己就找到了答案,他也許會主動告訴媽媽:“媽媽,我要一個新的”。
這時候,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就給錢花。
首先家長根本沒有找到孩子哭泣的背後原因,並不是孩子每次哭泣都是為了要錢。
其次,家長只是想用錢把孩子搪塞過去,根本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
以上兩點都導致孩子的問題沒有真正被解決,孩子也沒有真正被家長看到。
類似的方式還有,孩子每次哭鬧就給孩子送禮物、孩子每次哭鬧就答應孩子的請求。所有這些方式都沒有解決孩子真正的問題。這些方式都不可取。
如果家長沒有找到孩子哭鬧的背後原因,當同樣的問題出現的時候,孩子就會繼續重複哭鬧的模式。如果家長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能力感就會降低。
而且給錢花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對物質的依賴,每次孩子都哭都給錢花,是不恰當的溺愛孩子的表現形式。對孩子的金錢觀和世界觀都會造成影響。
金錢無法解決情緒的問題。
-
3 # 小屯
這樣對孩子是不好的,也是家長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孩子在幼年時期,語言發展不完善,很小的時候,對於自己的需求要靠哭泣來表達,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心智也在慢慢發展,不只是金錢,對於其他自己想要而父母又不能滿足的東西,也會用哭鬧來解決,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一階段。
首先,家長這樣做給孩子灌輸了一種不好的金錢使用理念,讓孩子從小就感覺,錢是好東西,能解決一些問題,這樣的想法不改變,會貫穿他的一生,試想,在以後的上學、工作、婚姻……等人生轉折點中,一直有這種金錢至上的理念,是不是很可怕,用金錢來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也是做為一個家長的失職。
有的家長,孩子一哭鬧,就立馬滿足要求,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深深抓住家長心理,只要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哭鬧,最後家長妥協,一次次給孩子種下任性、貪婪、不知感恩……的種子。
小的時候,他可能只要很少的錢,要小的物品,你可曾想過,欲壑難平,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作為家長,你有承受力去滿足他嗎?他如果要金山,你該咋辦?
從小到大,習慣已經養成,如果不能滿足孩子要求,勢必引起怨恨,讓孩子心裡煩躁,這對孩子的心理跟情緒上也是一種折磨,會引起惡性迴圈。
做為家長,只圖一時痛快,孩子不哭不鬧就好,你輕鬆自在了,孩子的壞習慣也養成了。話說,養成好習慣不容易,養成壞習慣卻很快。
所以說,首先我們家長要改變自己這種不明智的做法,同時,我們要知道,孩子哭鬧,不一定是索要物品,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可能是孤獨需要大人陪伴,或是身體上的不舒服等等,孩子並不傻,用金錢或是其他物品來打發孩子,並不能解決孩子內心的問題,所以,相比金錢跟其他物品,耐心細緻的愛,才是孩子所需要的。
如果,前幾次已經給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就要利用他再一次哭鬧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慢慢引導,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越小的孩子,改變越快。
對於他想用哭鬧解決的任何不合理的問題,家長如果明確態度,而孩子還是不放棄,那麼在安全的環境中,家長可以採取置之不理,哭鬧一段時間,孩子也會感到無趣,最主要是,他看到了家長態度堅定,哭鬧的辦法不可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種做法的前提是,家長要堅持正確的態度,並適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真的不管不顧,任其哭泣。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就要用方法,比如,語言溝通,心理安慰,慢慢引導,不要心急,讓孩子從心理上慢慢接受,轉變。
再說一下對於孩子在金錢方面,我們家長從小應給孩子灌輸一個好的金錢使用理念,在不同年齡段,讓孩子學習金錢的使用,從小接觸一下理財,養成好的理財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這些都是可以在孩子跟我們要錢的時候進行引導教育的,也是需要我們家長付出心力去做的。
好的習慣,好的生活理念會讓孩子終生受益,作為家長,孩子在每個階段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有原因的,話說,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了他所在的家庭,以及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
-
4 # 團團曲中人
教育其實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一般來說前期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大,後期你得到的收益相應的也就越多。
我們需要明白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孩子第二個是家長。
第一,孩子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哭鬧,哭鬧的目的是什麼,引發哭鬧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家長在這個時候需要做什麼才能更好的化解矛盾,一味的給錢是沒有辦法的體現和暫時的逃避。我們大可不必談價值觀,倒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長此以往,孩子哭鬧就會引發條件反射,就是給錢,這會對孩子認知世界和對他的教育,產生巨大的不利和阻力。
所以,此中應該是弊大於利,這就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問題。
回覆列表
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他們都是天生的心理學家,如果孩子哭鬧,大人就投降,就給錢,孩子馬上就會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哭鬧是制服大人的利器,以後凡是覺得有需要滿足而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那就用哭鬧來解決,以後大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想要糾正,那就很難。明確這一點,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 ,絕不要向哭鬧投降,更不能用錢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