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超能網

    英特爾去年推出了八代酷睿處理器,CPU核心數從之前的4核增加到了6核,價效比大增,所以去年初發布的七代酷睿會受到嚴重影響,據說有JS為了清理庫存,給消費者洗腦說八代酷睿中的Core i-8700K頻率才3.7GHz,比不過Core i7-7700K,後者還要便宜。不管有沒有人上當,JS這個說法還真有迷惑性,而這又跟英特爾的Turbo Boost睿頻加速有關。

    今天的超能課堂我們就來談談英特爾處理器的Turbo Boost加速技術,它問世正好也有10年時間了,不僅成為了英特爾處理器的一個重要技術,還被英特爾當作區分CPU等級的標誌,只有Core i5/i7/i9處理器才能享受到睿頻加速,Core i3及以下的處理器是沒有的。

    對現在的CPU來說,提升效能只有三條路可走,要麼提升頻率,要麼提升IPC(每週期指令數),要麼就減少執行指令所需的數量。從難易程度上來說,減少指令數量最為複雜,提升IPC效能可以考增加CPU核心、改進架構,而直接提升頻率是最為簡單有效的。

    CPU效能與頻率、IPC、指令數的關係

    不過CPU提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頻率增加又意味著功耗的增加,二者也是正比關係,所以如何提升頻率但又不讓功耗超標成了一件大事,特別是在多核CPU時代,設計者需要考慮4-8個核心高效率工作,頻率管理將直接影響CPU的效能、發熱及功耗。

    Turbo Boost加速:多核CPU時代頻率超車秘籍

    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定固定(最高)頻率執行的方式已經落伍了,2008年在Nehalem架構的Core處理器釋出時,英特爾推出了第一代Turbo Boost加速技術,透過先進的演算法來動態調節不同CPU核心的頻率。

    現在4核乃至8核已經普及多年,但是不是所有的操作都能100%利用多核心,所以實際使用中總會有CPU核心處於空載狀態,Turbo Boost加速技術就實時監控CPU的活動核心數、功耗及溫度,把不需要工作的CPU核心降至C0、C1等節能狀態,把空出來的功耗空間增加到活動核心上,提高它的執行頻率。

    Turbo Boost能讓部分CPU核心進入快車道

    《道德經》裡有句話叫做“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對於Turbo Boost來說,英特爾的做法就是“人之道”,讓無用的核心更慢,快的核心頻率更快。

    Turbo Boost 2.0:更高效更智慧

    第一代Turbo Boost加速技術主要考慮處理器的活動核心、功耗及溫度,還不夠智慧,效率也不夠高,英特爾在2011年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上開始應用Turbo Boost 2.0加速技術(以下簡稱TB 2.0),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都在使用的睿頻加速技術。

    與第一代相比,TB 2.0睿頻加速考慮的影響因素更多,除了溫度、功耗、活動核心之外,還會考慮工作負載、電流等因素,所以效率更高、更加智慧、更加動態。

    此外,從2011年的SNB處理器開始,整合的GPU在處理器中位置也日益重要,英特爾稱之為核顯,CPU與GPU核心是同一晶片上的,而核顯的頻率也有了動態調節機制,所以CPU、GPU之間也共享功耗,在不同的負載中核顯也有TB加速機制,比如在遊戲種能獲得更高的頻率提升以增強遊戲效能。

    Turbo Boost 3.0:精挑加速核心,但限制更多

    TB 2.0按說已經夠用了,不過在2016年的Broadwwell-E發燒級平臺上,英特爾又推出了Turbo Boost 3.0——準確地說,官方的叫法是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以下依然簡稱TB 3.0),相比TB 2.0能帶來更高的加速頻率,但是TB 3.0的限制也更多。

    在TB 3.0中,英特爾表示藉助它能將處理器的單執行緒、多核效能提升15%以上,這種宣傳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不過TB 3.0在睿頻機制上確實有很多不同,如下圖所示:

    在TB 3.0中,英特爾會將1-2個CPU核心定義為最佳效能核心,也就是說英特爾已經幫我們測試、精挑了用於加速的CPU核心,每個處理器的2個加速核心都不一樣,然後儘可能提升這1-2個核心的頻率,所以支援TB 3.0的處理器中我們會看到兩個加速頻率,一個是常規TB 2.0的,一個是TB 3.0的,後者的頻率會比TB 2.0高一些,會多出100-200MHz的頻率。

    TB 3.0加速頻率要比TB 2.0更高

    以最頂級的Core i9-7980XE為例,基礎頻率才2.6GHz,TB 2.0加速頻率4.2GHz,而TB 3.0頻率可以提升到4.4GHz,對於一個18核處理器來說,4.4GHz的高頻率可以保證它的單核、雙核效能也足夠強,否則就會面臨尷尬——非多核優勢專案中頂級Core i9會被Core i5/i3之類的處理器吊打一頓。

    雖然睿頻頻率更高,但是享受TB 3.0還存在很高的門檻,首先是軟體上的,TB 3.0原生支援Windows 10週年紀念版及之後的系統以及2017年之後的Linux系統,如果不是這些系統,那麼就需要安裝一個單獨的TB 3.0軟體,透過白名單的方式為不同的程式提供TB 3.0加速,建議不管什麼系統還是裝上最好。

    最大的限制則是硬體上的,TB 3.0目前只支援消費級X99、X299平臺的處理器以及部分伺服器級的Xeon E5 v4處理器,而限制處理器的原因估計跟挑選CPU核心有關,頂級平臺銷量很少,英特爾有功夫幫消費者測試、挑選體質好的核心,但主流級市場的處理器銷量龐大,英特爾沒可能一一挑選了。

    總結:

    在多核處理器的時代,如果所有的應用程式、遊戲都能完全利用所有核心,那是最好不過了,消費者購買4核甚至8核處理器不就是為了提高效能嘛,可惜現實情況不是這樣,日常使用中大部分程式並不能佔滿CPU核心,Turbo Boost加速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儘可能提升單核/雙核頻率以適應非多核最佳化的應用。

    英特爾的Tubro Boost已經發展了三代,主要思路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綜合考慮CPU核心的使用情況,降低非工作狀態的的CPU核心到各種節能狀態,省出來的空間留給負載中的CPU核心,儘可能提高CPU頻率。這個思路在八代處理器以及Core i9處理器上尤其明顯,Core i7-8700K的基礎頻率才3.7GHz,比Core i7-6700K、Core i7-7700K的基礎頻率低多了,但是4.7GHz的加速頻率使其成為目前單核效能最強的Core i7處理器。

    未來隨著CPU核心數量的進一步增加,Turbo Boost睿頻加速只會越來越重要,對消費者來說這不僅提升了CPU效能,更重要的一點是有了睿頻加速,普通玩家折騰超頻的必要性越來越低,這個問題跟GPU上的Boost加速也是一樣的,官方加速頻率越高,消費者超頻的空間就越少。

  • 2 # 魅力小婷姐她二哥

    睿頻是英特爾的官方自動超頻,對於目前的英特爾CPU來說可以保證全程睿頻,因此可以把睿頻頻率看做CPU的實際主頻,同理GPU上也有同樣的boost技術,也就是自動超頻。舉個例子,i5 8400主頻2.8GHz,單核睿頻4G,四核3.9G,六核3.8G,GTX1070Ti預設主頻1607MHz,但是實際運行遊戲時可以直接拉到2GHz

    可以看遊戲截圖上方的硬體資訊,此時i5 8400實際工作頻率3811MHz,GTX1070Ti實際工作頻率2GHz,相對於預設頻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睿頻的作用非常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空升起了一輪明月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