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人類思想境界昇華的提現呢?
6
回覆列表
  • 1 # 鳯嵐草養生文化

    心若止水,書面含義是描述一個人不為其他所動,心態平和,如靜水深流。

    上善若水,書面含義是描述大愛就像水一樣包容萬物,即使山川河流,在大海面前也如沉沙一般,善到盡頭好似水。

    雖然都用水的品性來描述事物,但其一表述不擴張,不被吸引,不為所動。其二表述面對困境依然包容。

  • 2 # 科學小將

    完全不同的兩個詞,

    心若止水,是一種心態,形容心態平靜。

    上善若水,是一種說明,解釋什麼是善。

  • 3 # 顧念懷啊

    心若止水錶示:心情平靜,毫無雜念。上善若水,老子說的,意思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 4 # 南坡二月

    心若止水,語出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心如止水的意思是說心像水一樣平靜。形容心境平靜,豪無雜念,不起波瀾。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說心在過去,,過去即滅無,哪裡還有心可得?若心在現在,現在唸念不住,哪裡還有實心可得?倘使說心在未來,未來即未生,這怎麼有未來心可得?既然各種幻想都是不可得的,何苦徒添煩腦,枉費心機。何不水平如鏡,心若止水,安生的過日子。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利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眾人向高處走,我向底處走,不與眾人爭,所以水最接近道。上善若水的意思是向水學習。像水學習,無慾、不爭、柔弱。像水學習,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孔子說水有九德:遍予而無亂,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愛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孔子說: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心若止水,是一種心境,一種太度。而上善若水,是拿水做榜樣,像水學習。學習水的各種德行。其中也包括,水滴石穿的精神。包括由氣成雨,由雨成水,由水成冰,的善於變化。水的道理博大精深,每個人都應該像水學習。

  • 5 # 既由即在

    上善若水,心若止水......先說共同點吧,就是一個水,兩個若水。心若止水,心就像不流動的一樣(實際上水是永遠不會靜止的,除非空氣不流動),這裡的水是強調動和靜.....上善若水的水,講的是水能納百川,容萬物,形容水之大。希望此回答有所幫助

  • 6 # Sj51586581987

    "心如止水"出自於白居易的巜長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公獨何仁,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形容在世俗利益的利害關係上固守正道,心象靜止的水一樣平靜。始終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

    "善善若水"和"心如止水":兩個都以水為比喻,但後者用兩個"善"來表達人以水為柔弱,流水潺潺而下不與人爭先,最終會得善果。一動一靜的區別都表達了處世應該保持的人的思想品質。

  • 7 # 微詩陽春白雪

    “心若止水”與“上善若水”都含有水,它們側重點不一樣。“心若止水”側重心境,心態。“上善若水”只要是說思想境界,與道理有關。

    首先來談談"心若止水"。水是液體,有點風吹草動,它都會有微波盪漾,泛起水花。止水是不流動的水。“心若止水”,表層意思就是心情象不流動的水一樣平穩。實際上"心若止水"需要很大定力才行。也是說一個人修養到了極至,就達到"心若止水"的境界。世界上達到此境界人很少,都是看破紅塵,或在現在生活中不得志者,或者有的在社會中犯了大罪,逃到大山森林之中避難。真正修行達到“心若止水”的少之又少,除非聖人。基本上都是無耐被迫者。畢竟紅塵有愛,戀情多。“心若止水”又怎麼可能呢?

    “心若止水”其實也是個貶義詞,常與冷血,冷酷無情掛鉤。"心若止水"者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哀樂,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一般人都不願意跟這種人打交道。這種人象戴著面具一樣,沒有人情味。

    再說"上善若水",這是個沒有貶義的褒義詞。“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最高尚的善就象水一樣潤物無聲,象水一樣溶解萬物,象水一樣化雲蔽日,象水一樣在大旱之年救萬民良田。

    “上善若水”,不激不厲,不溫不火,是一種中庸之道,是儒家所提倡的。高山流水,唱響千年名曲,泉水叮咚,讓你體驗世外桃源的盛景。三人行必有我師,與善為師,己也善矣。所以善人們有親和力,朋友可以遍天下。

  • 8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兩個詞都提到了水,意思卻大相徑庭。

    心若止水

    內心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靜。眾所周知,水面是很容易波動的,哪怕一絲微風,水面都會漾起一圈圈漣漪。而內心要做到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心若止水”比喻內心極為平靜,不為所動的人。

    “心若止水”的意思僅從字面意思上便可以理解,相對而言,“上善若水”則理解難度要高一些。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讀過老子的朋友,應該知道,老子很崇尚水這一形態存在。老子講求“無為”,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刻意作為,要順勢而為。老子說“不爭”,何為“爭”?首先,爭是主動的行為,其次,爭的物件是對所有權歸屬有歧義的事物,如果本來就是你的,那麼叫“取”,而不叫“爭”。順勢而為便可取,否則便要爭。爭來的東西,最終還會失去。

    無月在這裡舉個例子,比如在一國之中,大家評選誰是力氣最大的,那當時誰舉起了最重的東西誰就是力氣最大的人,這沒有問題,因為當時你力氣最大,就是你了,這個大力王的桂冠是你自然取得的,大家都服。但這不過就是一個虛名,你需要知道一方面你會衰老,力氣會漸失,另一方面肯定會有一個力氣更大的人在某個時刻出現,所以不用把這虛名當一回事,但若你好面子,要虛榮,有這等無意義的心思和習慣,你便會去爭,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別人在力氣上打敗你,但最終結果呢?你還是輸了,不但失去了大力王的桂冠,可能還會付出一些別的代價。何必呢?

    水在老子眼裡,就符合“無為”的特徵,為什麼說水往低處流,因為往低處流是自然規律,水從來不會想要往高處流,這很好,水流經之處,不管多小的孔穴,多深的溝壑,它都會滲入,都會填滿。它的外在形式非常的軟,沒有固定的形狀,老子很喜歡這個狀態,老子一點也不推崇外形剛猛,固定不變,老子講求一個“化”,這是個很有學問的字,值得深深體會。

    扯了一大堆,算是講完了“若水”,回過頭來講“上善”,這裡的“善”,當然不是善良的善,也不是善長的意思。《道德經》大部分內容講什麼?“道”!所以,此處的“善”便是“道”,“上善”,便是“最接近於道”的意思。

    上善若水:最接近於道的就好比是水。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9 # 指間行走

    這兩個詞語的區別非常明顯不過了。心若止水說的是心像靜止的水一般。它所強調的是心要靜,要像靜止的水一般。這個“水”可不是流動的水,而是靜止不動的水,也就是“止水”,它所強調的是水的靜止的一面,對於水的流動的一面可不在其範圍內的。上善若水則講的是上善像水一樣。這裡的“水”就非常寬泛了,不僅僅有靜止的水,更還有流動的水,甚至還有變化多端的水(液態、氣態和固態)。這個詞所強調的是上善,而水只是對這“上善”的一種具體而形象的表達。

    由上,這兩個詞語的區別就是:心若止水重在心靜(像止水般靜);上善若水則重在上善,若水只是對上善的一種具體而形象的表達。二者的側重點完全有別。此外,儘管都是用水來作比,但二者的水之範圍也不一樣:前者是靜止的水,後者是所有形態之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艾倫首發聲:不是無法面對輿論而是和自己過不去,是時候重新戰鬥了。你還支援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