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媒體人丁京城

    【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愛你直到天荒地老】#成長的煩惱# 每媳婦和婆婆同時掉水了,先救那個?#賽吖同學# 萱萱媽媽說:親愛的寶貝,爸爸媽媽的世界因為有了你而變得更美好,未來人生道路上也許會荊棘坎坷,但爸爸媽媽的愛永遠伴隨你,希望你健康快樂,優雅自信,你永遠是爸爸媽媽心中最棒的寶貝!

    帶孩子的時候,遇到過什麼困難的事?

    孩子都是我自己帶大的,沒有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能夠看著她長大,每天陪伴在她身邊,讓我很欣慰。但有時也會遇到困難,孩子才出生的時候我沒有母乳,所以開始幾天喂她吃奶粉,她習慣了用奶瓶,後來我用母乳喂她,她吸不出來,急的哇哇哭,我一著急我也跟著哭。

    另一件事是給孩子上戶口。我和孩子的爸爸不是一個地方的,孩子快出生的時候,我們才領的結婚證,孩子出生後要上戶口,奶奶去報,結果計劃生育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我們沒有提前申請,孩子現在不能上戶口。為了解決這件事,孩子奶奶到處找關係,最後給我們的答覆是孩子戶口可以上,但是要晚一年才可以,也就是孩子1歲後才可以上戶口。

    我就和孩子爸爸商量,可以先把戶口上到我媽媽的名下,後面再一起遷過去,孩子爸爸說他沒意見,哪裡都一樣,只要能上戶口就可以。商量之後我們就將意見和奶奶說了,奶奶聽完當時沒說話,但悄悄把孩子的出生證明給藏起來了。

    孩子滿月時我們帶孩子回孃家,才想起來要帶孩子的出生證明,問孩子奶奶,她就說找不到了,想各種藉口不給我們出生證明,沒辦法我們只能走了。等我們走後,孩子的姑姑打電話告訴我們出生證明在奶奶那裡,她不給我們是怕以後我和孩子爸爸離婚了,孩子不給他們。

    我聽完真的很難受,我們都還在享受孩子帶給我們的喜悅中,而奶奶的做法像是潑了盆冷水,無疑是非常傷人心的,更何況,孩子的戶口非常重要,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決定的事,孩子以後打疫苗、上學等都要用到戶口,奶奶卻沒有考慮這些。

  • 2 # 理工爸的育兒經

    這個問題弄得我也是灰頭土臉呀!

    無效的:抱怨

    老人家幫忙帶孩子,被抱怨是不可能起到效果,並且會把分歧放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聽老人講怎麼”一把屎一把尿“的養育方式來反擊的原因。

    收效甚微的:哪怕是心平氣和地說--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或許很多人不贊同。但是,這裡有個前提條件,是隔代育兒有分歧到自己無法有效解決這種程度了,所以就基本排除了以上方法有效的可能性。

    可能有效的:多做正面示範(不要把示範當作教)

    老人也一樣,希望把孩子帶好。只是他們可能太相信以前的”經驗“,人都不會輕易改變,越是老人越難改變。但是如果用正面有效的方式示範多了後,老人看在眼裡後自然會嘗試。

  • 3 # 媽咪Jane黃靜潔

    如何與老人更好地溝通呢?我有三點建議,與大家進行分享。

    第一,無論發生什麼事,先處理情緒。情緒中包含了祖輩的情緒、年輕爸媽的情緒。比如,媽媽嫌外婆太慢,外婆嫌媽媽太急,我們就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外婆和媽媽不能互相埋怨,大家可以互相道個歉,互相感恩對方,先把情緒處理好,然後再去處理技術問題--哪裡做得對哪裡做得不對,到底應該先喝奶還是先洗澡……

    第二,關係第一,對錯第二。老人和孩子都是我們的親人,老人和我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將孩子帶養好,無管是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他們在育孫的過程中,都花費了心力。我們身為兒女要理解他們的身心疲憊,即使在育兒過程中觀點出現了分歧,即使老人一些做法不對,我們也不必非要爭論不休,更不能對老人橫加指責。我們要給予老人尊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運用科學依據擺事實,或者藉助側面提醒,以及尋找第三方協助的方式,讓老人更易接受我們的建議。如果老人批評我們,我們也要多容忍,先虛心接受冷處理,再找時機多溝通,利於問題的解決和矛盾的化解。

    第三,回報父母一些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老人沒有義務幫助我們帶孩子,我們對他們的幫助要心存感恩。平時多與老人交流,關心老人的身體和想法,瞭解老人有沒有需要幫助解決的生活瑣事,鼓勵老人在閒暇時間多與親朋好友見面聊天,讓他們心情更舒暢,也有利於加深老人與我們之間的感情。平日生活中,或者老人生日、特殊的節日等,我們精心挑選一些實用又新穎的禮物送給老人,發自心底地表達我們感激之情!

  • 4 # 孤獨行者Noodle

    好吧,這個問題我來參一腳。

    先明確談出我的看法,隔代育兒無論從人類繁衍的角度,還是從社會倫理角度,以及法律角度,甚至道德角度,都是極其荒謬的!而在現在的中國卻是理所應當的。

    正是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理所應當,才會有隔代育兒的分歧,否則如果孩子的教育方主體是父母的話,哪有那麼多的分歧!?

    大自然中的任何動物,都沒有隔代育兒的,只有我們這些高階人類,這到底是進步呢?還是退化?應該確切地說好像只有華人這樣,也許我瞭解的片面一些?

    人上了年紀,只要盡本分忙活了一輩子,就應該享受天倫之樂,所謂天倫之樂並不是整天帶孩子,而是兒孫圍繞和和睦睦,不再糾結於得失吧?但現在的中國能有幾人做到?

    說白了我進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來抨擊隔代育兒的!

    隔代育兒的弊病顯而易見,如果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還算是好的,即便是好的,老人也要伺候完小的伺候大的,還被數落著慣孩子,這是常態。

    再糟糕的就是養了第一代巨嬰,然後再著手培養下一代巨嬰的後備軍,小皇帝!行,如果家庭條件好我也就不說啥了,家庭條件很糟糕的有的都如此,我真是無語。

    很多親自養育自己孩子的爸爸媽媽們還總是抱怨老人不幫著帶,你自己生的孩子為何要老人帶?老人給你個老公老婆的還不夠麼?

    而且即便老人帶了一頓也撈不著好的大有人在,我身邊的例子一抓一大把,閨女所在機構裡就有個神仙媽媽,自己帶孩子的時候把個孩子整得窩窩囊囊,而且整天叨叨我們怎麼能生出這樣的孩子?因為孩子是自閉症。她婆婆幫她帶孩子還整天怕磕了碰了,還曾經把婆婆的臉抓破,而且婆婆仍然給她帶孩子,孩子跟著奶奶行為問題要少的多,前幾天孩子病了他奶奶又來罪了……我這個旁人看得很懵逼,為毛這樣沒天理啊?!

    所以我就直接一點兒,溝通個屁,年輕人就該自己帶孩子天經地義!你自己說了算老人說啥還重要麼?即便有那些毛病多的老人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就得了?!

    就這樣吧,越寫越上火!

  • 5 # 親媽學堂

    隔代育兒算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吧?很多生理上具備父母資格的年輕人結婚生子,但在生活自理和心理上都不具備養育孩子的能力,才會有“隔代育兒”的現象發生。

    在隔代育兒的家庭裡,年輕父母要面臨自身的“二次成長”,與老人育兒理念和方式的衝突不過是年輕人成年晉級父母以後“新的成長的煩惱”。很多矛盾看似集中在孩子的教養方式上,但深層次的心理因素是年輕人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反思和對抗。瞭解隔代育兒分歧的心理根源,和老人的溝通就容易很多了。

    如果分歧的物件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試著跟老人說:您看您當年這樣教育我,導致我現在有這方面的缺點,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用別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如果分歧的物件是對方的父母,一定要和自己的伴侶達成共識之後再說。其實很多對媽媽對公婆養育孩子方式的微詞,往往源於對自己另一半的不滿。所以要先解決夫妻兩人的問題,再和老人溝通。

    其實所謂的育兒分歧,分散到每一天都是吃喝拉撒睡玩的瑣事,每次溝通前記住一個大前提:不管教養方式多麼不同,大家都是愛孩子的,所有的爭論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矛盾。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家的英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