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地人
-
2 # 三石一聲
有點條件反射地講,在看到顏子《不是我要的?!》這個專輯題目時,三石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一個個甲方客戶的嘴臉,不說自己要什麼,只說“這不是我要的”。
然後點開專輯 play 鍵播放,果然,顏子在這首同名單曲中也是唱了很多不要的東西,羅列唱了近五分鐘時長,並沒說要什麼——當然,這是單曲時代的呈現掣肘,時長不足,表達空間便不夠。
不過好在顏子從之前兩張單曲,到這次終於升級成為專輯,便有了充足抒發空間。
再聽過《南國的光》和《清楚》兩首歌之後,顏子明確唱了一首《我要的很簡單》回答了之前的問題,歌詞點題句“我就要反常的玩轉”,是這首歌的主旨句,也是這一整張專輯的主旨句。
#反常的玩轉# 完全可以被總結為顏子釋出這一張專輯的 Key Word。
第一個反常,在於《不是我要的?!》的音樂內容屬性,這是一張專輯,一張由演唱曲和演奏曲組合而來的概念完整的音樂作品,幾十分鐘的總時長,在“單曲時代”,尤其由一個年輕的新人唱出,態度和音樂能力都是很有的;
第二個反常,就是在於專輯屬性的進階,通常新人釋出首張專輯,多數是把儘可能多的音樂風格融於一張,給人聽到新人的多樣性,換言之,這和發行單曲合輯的作用區別不大。
顏子則由於吉他手的原始身份,所以用了不同細節處理的搖滾形態貫穿《不是我要的?!》這一整張專輯始末:
或是有如Blues-Rock《不是我要的?!》的熾熱酣暢;或是像民謠搖滾《雨後的墾丁》的清清爽爽;《地鐵之城》的Post-Pock形態是以這種復古的搖滾味,唱出了當下時代的城市畫面;《時間裡我們都只是經過》有點英倫搖滾的緩拍執行,以及一點點的迷幻意味;
第三個反常,是顏子本人。
年輕的她像是深知古早的唱片黃金年代時一張專輯的高階樣態,刻意用了《韌》、《人》和《任》三首純粹的吉他演奏曲,切分了專輯前後段的音樂情緒,這樣的操作手段,頗有點樂壇老手的音樂意識,比很多新人都更令人聽得出設計感,同時令專輯的音樂主旨,除了文字音樂,也因為樂曲內容,感性地呈現而出,
顏子的韌性、人性還有一點點的任性,都由此而出。
客觀地講,專輯在混音層面仍有提升空間,“成熟”也不該被蓋章給一個才發行第一張專輯的新人。
但顏子鮮活的音樂形象,在很多個吉他失真音符的襯托中,更顯得動人且有音樂生命力,文字勾勒的人設姿態也並不顯得離你我太遠。
“覺得餓了吃碗小面”的鄰家女孩就是這樣反轉地唱自己的音樂態度,還挺吸引人。
回覆列表
在這個EDM不再需要吉他,吉他巨頭Gibson都申請破產保護的年代,吉他英雄也已經成了上個時代的背影。雖然那些經典的Solo,依然還在這個時代傳播,但終究抵擋不了時代大潮的衝擊,只能漸漸成為一種古典時代的遺存。
但潮流可以被取代,有些事物的屬性,卻很難被替代。就像吉他,在現代流行音樂的歷史上,它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件樂器,它所代表的聲音,以及這種聲音所延伸出的特質,不僅充滿了一種個性的稜角,而且有著其它聲音所不具有的銳利。
那六根吉他弦,很多時候就像是接通靈魂與世界的天地線,手指的撥動就是指令,各種的和絃就是密碼,而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訊號。
這樣的樂器,可以暫時落寞卻永遠不會落幕。
而即使是在吉他英雄層出不窮的時代,女性吉他手同樣是這個英雄世界不一般的存在。比如曾經給Michale Jackson擔任過女吉他手的Orianthi,比如前不久過世的中國香港女吉他手盧凱彤等,就都是這個以男性樂手為主導的吉他世界裡,為數不多的特別存在。
還比如,顏子。
作為目前國內一代屈指可數又首屈一指的女性吉他手,顏子的身份屬性,一方面決定了她的音樂之路不好走,另一方面又讓她的創作,有了和別的女唱作人完全不同的能量與稜角。
因為在“超級童顏”等樂隊的經歷,讓顏子的音樂,天生就有了別的女歌手不具有的硬氣。那種音樂裡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氣質,很多時候只有玩過樂隊、尤其是擔任過主音吉他的音樂人,才能夠完美駕馭的氣質。
而這一次由太合音樂推出的顏子個人單曲《地鐵之城》,首先就是一首很硬氣的歌曲。
飽滿的鼓點,乾脆利落的掃弦,以及一氣呵成的Solo,《地鐵之城》整首歌曲,既貼合這個時代的速度,又和這個時代諸多華麗、曲折的歌曲,有著明顯的區別。它在旋律、律動和演唱上,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並給人一種不斷往前的加速度,簡單過癮、迅猛凌厲。
這恰恰就是顏子獨特的吉他思維,所賦予了這首歌曲以一種復古的美感。
但另一方面,《地鐵之城》並不是一首隻有剛烈和硬氣的歌曲。
女性唱作人的獨特視角,也讓顏子為《地鐵之城》這首歌曲,注入了一種女性的柔軟與細膩。對於人與世界的觀察入微,不僅讓作品從結構上,顯得分明立體和通透,也因為和硬氣的律動相碰撞、呼應間,增強了整首歌曲的空間感和氛圍感。
這種感覺,也正是歌曲文案所說的那種“韌性搖滾”效果。
搖滾並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形式,雖然搖滾樂的外在,確實應該有它的陽剛屬性,那種一洩千里、無可阻擋的氣勢。但在這種氣勢下,搖滾樂也同樣應該有豐富的層次,有著循序漸進的情感訴求,有著不斷遞進的情緒釋放。
即使在主題的選擇和內容的創作上,顏子同樣非常獨立、非常搖滾。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歌曲的創作,早已經成為了一場鬥心眼大賽,很多人只是希望用驚悚的標題和刺激的文字,去創造自己的個性與特點,但卻往往忽略了音樂表達的本意。
音樂最純粹的表達是什麼?當然就是你身邊的世界,以及你最真實的內心。
從這個角度來講,顏子的這首《地鐵之城》,就是這個不正常時代最正常的作品,但也正是因為她在一個大多數的環境中,選擇成為那個少數,反而讓這首正常的作品,因此變得不同尋常。
《地鐵之城》選取了地鐵作為創作切入點,一種大多數人每天都要面對的交通工具。而地鐵和顏子手中的吉他也類似,它既是交通工具,又因為那些複雜的線路、運輸的屬性、站臺的特點,以及時空的轉換等等,慢慢變成了一種獨特的地鐵文化。
地鐵,既是一個大城市的心臟,也是很多人靈魂短暫借居的地方。
很多故事都在地鐵上演,有關愛情、有關事業、有關理想、有關生存,有關痛苦和快樂的往事,還有飛馳中那些妙不可言的情緒和靈感。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把地鐵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卻但往往因為越熟悉卻越忽略這個身邊的世界。但有著藝術敏感的顏子,卻恰到好處地切入這個隱秘又豐富的世界,並且用心聲和樂符,記錄並創作出《地鐵之城》這首作品。
《地鐵之城》雖然是一首悅耳動聽、朗朗上口的歌曲,但顏子卻用細膩的筆觸,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地鐵世界對接,從而還原出一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瀾壯闊的世界。
尤其是女性觀察者的視角,更讓這首歌曲在一種敏感的創作中,重建了一種真實的地鐵之城場景,無論是環境還是內心,這首歌曲都是對地鐵之城的一次十足還原,這就加強了作品的共鳴感,甚至還因為歌曲律動和演唱的情緒激發,放大出原本被忽略的細節。
這種激發,也讓《地鐵之城》成了一首有著沉浸式體驗的歌曲,每個人都深臨其境,將音樂和世界融為一體。而歌曲本身簡單直接和純粹的律動,也特別適合在未來搭乘地鐵時反覆聆聽。
音樂是一種文化,也可以融合不同文化,就像美國高速公路和音樂的融合,從而有了公路音樂文化一樣,顏子的這首《地鐵之城》,其實也是一首可以代表地鐵文化的歌曲。